国内应用型本科研究现状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2016-01-04 00:56魏静魏延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可视化

魏静+魏延辉

摘要:将应用型本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收录近十余年(1998—2015年)应用型本科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对结果分析,梳理出应用型本科领域研究热点、演变历程、发文作者和机构特征等信息,对分析结果做进一步研究,得出该领域研究状况、研究特点及研究趋势,为这一领域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研究;可视化;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014-03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经历一系列变革中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改革重点之一。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逐步将一些地方院校转变为应用型办学模式,中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改革不仅直接涉及1999年以来新建的六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同时对其他高校,以及一千多所高职院校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随着这一改革的推进,对应用型本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问题和层次也在不断深入。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领域研究成果和现状做一个综合梳理,对下一步深入研究大有裨益。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计量软件对于CSSC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历年来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发文作者及机构进行直观、全面分析,以期在地方院校大批量定位为应用型院校之际,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二、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源来自于CSSCI数据库收录有关应用型本科的论文。检索方式是搜索关键词分别为“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技术院校”“应用型技术本科”和“应用技术大学”,检索日期为2015年1月1日,共获得136篇论文。收录日期为1998年CSSCI收录起始年至检索日。下载论文数据包括论文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发文时间及作者机构等信息。CSSCI数据库收录了国内顶尖期刊,根据图书情报学的Bradford定律,某一学科核心论文往往集中发表在少数顶尖期刊上,基本反映了该学科的整体状况[2],因此对这一数据库中文献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具有较高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2研究方法和工具

运用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4]作为研究方法和工具,对搜集到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CiteSpace需要在 java应用程序中运行、分析和可视共引网络。知识图谱是拥有节点和连线的表明知识关系的图谱,节点的关键词被认为是某一特定领域的重要概念,连线表现的是这些关键词间的关系[3]。利用CiteSpace,通过各种参数设置和调节可为研究者提供某一领域详细的知识图谱。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应用型本科研究的热点演变、文献来源以及研究前沿等情况。

三、应用型本科研究可视化分析

1发文量时间分布

将搜索到的136篇文献按各年发文量分布绘图如下(图1):(注:2014年收录文献还不完整)从图1中看到,没有2001年之前的文献,2001年也仅查到两篇该领域的文献,虽然CSSCI只收录了我国学者部分比较优秀的研究成果,但从如此低的收录率可看出,我国对于应用型本科研究起步晚,成果少,核心杂志收录率很低。从曲线看出,研究呈螺旋上升趋势,虽上升缓慢并时有退缩,但整体是增长趋势。这种反复性与上升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地方院校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重视程度时有反复,时而把培养职业人才、提升就业作为办学目标,时而陷入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升格热”怪圈中。在学术与职业取向间来回徘徊[4]。这种定位的反复与纠结造成应用型办学模式领域的研究时而受关注,时而被冷落。另一方面,出于被冠以“职业型”教育可能阻碍招生和发展的畏惧,有关部门以及院校自身在办学理念上都不够坚定,出现游离。应用型本科实际上是一种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办学形式,重在培养职业人才[5]。中国传统“重学轻术”思想使人们将职业型、应用型教育作为次优选择,但现实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又使人们反思人才培养,求助于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以更好满足企业实际人才需求。这种对职业性的偏见与寻求职业性救赎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领域研究呈螺旋上升与反复的态势。

2应用型本科研究热点及其演变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研究提炼,体现文章研究的主题。CiteSpace将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和节点中心度可探测到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

将处理后数据导入 CiteSpace,时间结点选择2004—2014,时间分区设定为一年。节点类型选关键词,根据样本量对阈值设置,C,CC,CCV均设置为1,1,10,选择前50条呈现,计算方式选择MST,得到应用型本科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并由此总结得到表1和表2。将阈值改为1,1,15,时间跨度选择3年,并选择时区视图,得到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图3)。对数据进行时间分段处理主要有利于辨识学科演进的突出拐点和学科前沿的时态模式[6]。

分析:图2共有265个节点和310条连线。每个节点由圆圈呈现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圈大小和字体大小同共现频次成正比。CiteSpace计算出各节点中心度供参考。节点中心度是量化该节点在网络中地位的重要性[7],它是网络中经过该点任意最短路径的条数[8],起到“枢纽”作用,连接其他文献。中心度越高,该节点越重要。将图2中关键词按中心度(≥0.1)和频率(≥6)排列分别列表(表1和表2)。图2、表1和表2从节点的共现频率、中心度和连线几个方面分别呈现我国应用型本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共现关系。通过对重点文献进一步查阅,结合对关键词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研究关注的热点。2001至2003年研究成果少,共现最多的关键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这一阶段处于萌芽期,内容多是概念界定和延伸。当时本科院校主要追求创建综合性、学术性大学,向应用型院校发展并非多数院校的选择[9],这方面研究当时未受重视;另一个原因就是CSSCI数据库收录有一定局限性,仅收录了CSSCI核心期刊的研究。到2007年,“本科院校”“高校”等关键词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等具体问题。到2010年,研究重点稍转移,关键词多集中在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以及工程教育等方面。可看出这一领域研究向纵深迈了一步,增加了对教学的关注。这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时期,将目光转向对于教学实践性研究,关注应用型学生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对院校发展关注转向对学生本体关注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一大进展。2010年到2014年,热点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上,这一问题贯穿应用型本科研究始终。除了这些热点之外,图谱中还显示一些处于边缘的,同其他节点连线较少中心度偏低的节点,如教学评估、校企联合培养、课程评价、素质教育以及能力培养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与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相比受关注较少,代表的是当时该领域研究的新兴方向。

通过总结发现研究基本围绕几个基本问题:应用型本科定位、办学形式、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这些对基本问题的研究表明了我国应用型本科经历十余年发展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对于基本问题答案的探索是学者们的始终关注。研究多为内围研究,旨在回答应用型本科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其与外围环境(比如社会、经济、人力资源、产教融合、城镇化等方面)的研究缺少关注,发展缓慢,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在探索到的关键词中无论哪个阶段都未出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型”等字样,特别是在2007年之前,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有“本科院校”“高校”以及“高等教育”等,在潜意识里人们更多希望在论述应用型教育时强调其高校、本科和高等教育的层次和身份,这种强调也是出于被定义为职业教育这种一直被认为是次优选择的一种担心。2014年教育部明确强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旨在办本科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在纵向上贯通,让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在高职毕业后可继续接受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职业性上给予了肯定。从这一改变可推断,应用型本科领域的研究将同职业教育和产业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和产业相关词汇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关注。

3发文作者及机构分析

将数据导入,以上阈值和参数设置不变,节点分别选择作者和机构,得到应用型本科领域研究作者图谱(图4)和研究机构图谱(图5)。图中节点字体大小与其发文数量成正比。

图4显示,在该领域发文量达到3篇以上的作者共5位,最多的一位是陈小虎,发文6篇,大部分作者于首次发文年份至今几乎每年均有研究成果,说明关注具有持续性,但关注度不高,缺乏热情。图5显示的是发文机构分布,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南京工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和湖南工程学院。CiteSpace后台显示在应用型本科领域研究的机构中,发文量超过2篇的20家机构中有12所为工程或技术类院校,占60%。从图中也可以发现,作者及机构在这一领域研究合作较少,基本处于孤立研究状态。

四、结论和建议

研究分别从应用型本科领域研究的发文量、研究热点演变历程、作者及发文机构几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和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该领域研究未得到充分重视。在新建本科院校陆续向应用型本科定转型关键时期,对应用型本科研究应给予更高的持续性关注,为其顺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性和产教融合方面研究未受到合理认识与关注。建议学者们深切挖掘应用型本科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实解决办学中出现的问题。

(3)作者和机构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缺乏合作,基本处于孤立研究状态,研究机构中技术类大学的实践研究居多。未来该领域多元主体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和特点。应鼓励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增加互动,有效建立互补合作研究,实现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应强.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江苏高教,2014,(6):6—10.

[2]CHEN C.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2004,101(1):5 303—5 310.

[3]Jae Hwa Lee, Aviv Segev. Knowledge maps for e-learning[J].Computers & Education,2012,59(2):353—364.

[4]王博.谈应用技术型本科与高职教育间的功能定位区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29—33.

[5]李玉静,刘海.应用型本科发展:观点、经验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48—51.

[6]侯剑华,陈悦.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S1):15—21.

[7]陈超美.Cite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401—421.

[8]杜江红,李永鑫,等.基于CiteSpace的倦怠研究可视化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1—7.

[9]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可视化
无锡市“三项举措”探索执法可视化新路径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阅读: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可视化新趋势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