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基于分类发展的重定位策略

2016-01-05 18:46贺明华郭红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井冈山新常态

贺明华+郭红梅

摘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新常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领导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积极转变发展观念,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谋划,采用基于分类发展的重定位策略。文章以井冈山大学为例,提出了详细的基于分类发展的重定位策略,即强化特色专业建设,试点转型工学类和护理专业,壮大学术型专业,以及促进师范类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地方本科高校;分类发展;重定位策略

一、背景

“新常态”是中央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概括地说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本院校同质化现象严重,培养出的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就业问题层出不穷。因此,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多措并举,支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财政投入等方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倾斜。《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2015年,教育部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调整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工作。须要强调的是,高校转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

二、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针对转型的理念导向

关于是否转型成应用技术高校,地方本科高校领导决策层面出现诸多分歧。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学校领导就是否申请转型试点,也存在分歧。归纳起来,该校领导在转型问题上存在以下4种取向:一是机会主义取向,即把转型作为获取外部资金的机会,而不进行实质性的转型,这是一种典型的项目化管理工程思维;二是问题解决取向,即把转型作为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机会,强调学校应充分利用好政府对学校转型给予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三是保守主义取向,即抱住传统学术理念和发展模式而拒绝向应用型转型,担心转型会使学校的地位降低、身份降格;四是实用主义取向,认为转型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即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与产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和零距离,强调的都是理论对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的直接性和有用性,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活学活用、现用现学、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

三、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基于分类发展的重定位策略

在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领导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凝聚共识,进行发展重定位。地方本科高校务必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自身实际,审时度势,自我剖析,务必弄清楚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底成了哪些“型”,哪些还不成“型”,到底须要转哪些“型”,守哪些“型”,应该怎样转,怎样守。只有弄清“守”与“转”的对象和目标,才能理清思路,有目的、有步骤地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目前,国家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所确定的基本思路是“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对试点范围也作出了说明,即:省级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与意愿,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进入试点,也可以部分院系或专业集群进入试点(原则上不少于5个主要专业)。每所学校的基础和面临的具体困难千差万别,转型发展方式不能一刀切,应由学校自主选择。教育主管部门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地方高校,采用“部分专业”“部分院系”和“学校整体”三种转型方式,先期试点,逐步推广。

井冈山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应审视学校的发展现状,必须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根据井冈山大学曾建平校长在2015年全校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得知,今后一段时间,井冈山大学综合改革的主题和方向是:“稳定规模、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分类发展、提升质量。”其中,分类发展就是要区分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服务面向,找准各自的定位,推动不同类型学科专业发展升级。基于此,笔者建议井冈山大学可采用以下基于分类发展的发展重定位策略:

(一)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稳立校之魂

特色专业是地方高校的立校之魂,任何时候都应守住。不仅要守,还要不断强化,打造为品牌。井冈山大学目前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化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音乐学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分别为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专业、应用心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物理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井冈山大学在坚守和狠抓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要牢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庐陵文化。红色资源和庐陵文化是井冈山大学特色中的特色,是立校之魂。因此,井冈山大学应继续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要牢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要继续挖掘和运用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彰显特色,在精益求精、勤于思考中凝练特色,潜心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工学类和护理专业试点转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4年,井冈山大学有78个本科专业,覆盖8个学科大类,其中,工学大类(包括机械、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化工与制药、土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建筑类专业)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4%,社会学科大类占17.1%、医学大类占13.5%,是学校3个主要学科大类,但学生占总比15%的学科门类只有工学,工学类专业基本分布在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工学类专业属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常态下,工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更受欢迎,护理专业也属实践性较强的专业。2014年,井冈山大学所有学科专业本科生的一次签约率为85.834%,工学类本科专业的一次性签约率为89.65%。护理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更理想,2014年,井冈山大学护理专业的一次性签约率高达95.45%。此外, 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一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训。2014年,井冈山大学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其中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各获得2项,建筑工程学院1项,获得资助经费额达20万元,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其中机电工程学院获批3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获批4项,建筑工程学院获批3项,资助经费额达35万元。这三个学院还重视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与科研平台,在全校设立的14个市厅级重点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中,机电工程学院4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个、建筑工程学院1个。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工学类专业和护理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方面也领先于该校的就业平均水平。因此,井冈山大学可以尝试以工学类专业和护理专业作为专业集群进入先期试点转型,申请专项转型资金资助,着力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所在学院还可通过与行业对接、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也可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队伍”。

(三) 壮大学术型专业,倡导科教融合

近年来,井冈山大学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培养科研团队,打造科研平台。自2005年以来,该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四大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共129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前5名的学院分别是生命科学学院(29项)、数理学院(21项)、化学化工学院(14项)、医学院(14项)、人文学院(10项);2014年,学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A类期刊53篇,被SCI收录60篇、EI收录12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教材18部。发表论文数排名前五名的学院是数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医学院。可见,无论是在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还是发表论文方面,生命科学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化工学、医学院、人文学院均名列前五。数据表明,在全校范围内而言,这5个学院属于科研驱动型学院,其所开设的专业均为学术型专业,这也是井冈山大学追赶研究性大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基于此,笔者建议井冈山大学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中,应进一步壮大这些学院的科研队伍,引进拨尖科研人才,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尤其是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践当中,真正实现科教融合。

(四)促进师范类专业可持续发展,为当地中小学输送合格师范人才

井冈山大学前身是吉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来是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摇篮”和“输送基地”。自2007年升格为大学之后,学校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而师范类专业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之一。经查阅该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井冈山大学目前在校本科生有16 341名,其中师范类3 338名,占比约20.4%,涵盖政治、历史、汉语言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小学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体育教育,分布在该校的8个学院。此外,该校每年还有一部分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自己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毕业后参加省里教师统一招聘考试。这足以说明该校仍是中小学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

因此,井冈山大学应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师范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学校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与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支持学校加强教师职业训练和实践培养环节,以便为当地中小学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民教师。

四、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可以发展成为重点高等学校,都可以成为国内省内知名的甚至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学校,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准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大力倡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新形势下,各地方本科院校均应积极转变观念,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谋划,既要摒弃传统的保守主义取向和极端的实用主义取向,又要保持问题解决取向,采用基于分类发展的发展重定位策略。只有分类发展,才能把全校师生的智慧凝聚成发展的力量,努力开创学校有特色、学科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杜玉波. 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

[2]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3]焦新. 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3-12-31-02.

[4]教育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5]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502/183984.html.

[6]许尔忠.三个关系唤起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自觉[N].中国教育报,2014-11-17-10.

编辑/宋 宇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井冈山新常态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井冈山诗五首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井冈山抒怀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