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行政干部改任工作规范运行

2016-01-05 18:46张延华洪继奎
政工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职务岗位

张延华  洪继奎



推进行政干部改任工作规范运行

张延华洪继奎

行政干部改任专业技术职务,是充实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提高各级专业技术保障能力的有力举措。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前行政干部改任专业技术职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从转变思维模式、完善健全制度、科学精准设计、严格问责监督等方面规范改任工作。

行政干部;改任;技术岗位

近年来,随着部队编制调整和改制换装,部分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大幅增加,行政干部改任专业技术职务也逐年增多。部分单位为了缓解干部发展瓶颈问题,将技术岗位变成行政干部解决职务、腾出岗位、养老走人的“中转站”“收容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与新任务、新使命、新需求还不相适应,需要各级引起关注。

一、主要问题

一是为解决职务“曲线救国”。在军旅营体制下,由于受体制编制的限制,晋升副营职、副团职的矛盾较为突出,个别单位正连职干部积压比较严重。因此,部分单位为了解决干部的发展问题,减轻干部队伍结构性压力,采取“迂回”战术,将一些虽然经过培训,但未从事过相关专业、岗位素质不强的干部放到技术岗位,为他们变相解决职级开“绿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干部的晋升矛盾,但对整个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质量影响较大,这方面问题在改任技术11级和技术9级的干部中尤为突出。

二是为延长服役“中转缓冲”。通过座谈了解,随着近年来部队待遇不断提高和地方转业安置形势日益严峻,部分干部对自主择业青睐有加,70%的接近或达到最高服役年限的干部自主择业的意愿都很强烈。很多干部面临进退走留问题时,都有在部队再等几年,干到自主择业或退休的想法。部分单位为了迁就照顾这些干部,同时由于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只能将他们改任为技术干部。其中大多数由于脱离技术岗位时间较长,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技术岗位成了他们的“缓冲区”“避风港”,造成“半退型”“养老型”干部的出现。

三是为腾出位置“张冠李戴”。有些单位将技术岗位当成了“万能岗”,为扩展干部调整的空间、腾出位置,只注重短期效益,片面认为技术岗位“无权无责”,谁都能进、谁都能干,把一些年龄偏大、发展受限的,甚至是“干不了、提不了、走不了”的干部调整出来改任技术职务,使技术岗位成了调整干部队伍结构的“收容所”。这部分干部往往角色转化不及时,技术水平达不到,感到无用武之地,因此没了干劲、少了激情,不但阻碍了专业技术岗位的作用发挥,也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建设。

二、原因剖析

一是只上不下的惯性思维还根深蒂固。目前看,造成部分单位使用技术岗位解决职务、腾出位置的直接原因,就是“只上不下”“能上不能下”的惯性思维在作怪。长期以来,在干部晋升使用上,形成了“不上必有错、不上就是工作不到位”的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特别是一些单位党委为了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照顾干部的情绪,调动所谓的积极性,总想打擦边球、搞变通、搭便车,利用部分技术岗位的“空档期”,为干部变相解决职级、提升待遇。

二是政策制度的刚性落实还失之于宽。政策制度上对改任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规定相对明确,对任职经历和岗位专业有着严格要求,各级都能够有的放矢,把关比较严。而在改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上,由于各单位生长型专业技术干部补充来源比较少、缺口大,为保留一些骨干人才,对于经过相关专业全日制院校培训的和长期从事相关专业管理工作的干部,在任职经历上通常“网开一面”,比如导弹、无人机、通信、军械等专业。这虽然有利于技术保障力量的补充,但也在政策上打开了口子、留出了空子,致使一些专业不懂、业务不硬的干部趁机而入。

三是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还不够顺畅。目前在干部队伍的循环流动上,各单位主要是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的力度还不够、渠道还不顺畅。从作战部队来讲,一方面,由于考虑到干部队伍的整体稳定性,转业、交流的往往都是年龄卡线、发展受限等不得不走的干部,而出于改善结构、优化队伍,主动进行调整的不多。另一方面,由于个别单位受编制限制,晋升瓶颈问题突出,导致部分优秀干部积压。这些都导致了干部队伍“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流动不畅,从而使一些不符合改任条件的行政干部流向专业技术岗位。

三、对策措施

对于上述问题,各级必须在转变理念、完善制度、畅通渠道、问责监督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规范改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确保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夯实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整体建设基础。

一是转变思维模式,立起依法依规的新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体现。要从根本上解决改任专业技术职务中存在的问题,就要从思维理念这个源头入手,校正认识偏差,树立依法依规的新理念。首先,要破除迁就照顾的惯性思维,在干部骨干保留和专业技术岗位配备上,着眼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新常态,对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的坚决亮“红灯”,不让技术岗位成为照顾行政干部的中转缓冲。其次,要破除能上不能下的定势思维,跨越干部只上不下的思维藩篱,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换的选用理念,不让技术岗位成为变相解决职务级别的“预备岗”。再次,要破除求稳怕变的守旧思维,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动盘活干部队伍,打破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的状态,确保新使命催生新动力、新任务生发新活力。

二是完善健全制度,树起任职入行的“标准尺”。造成“半退型”“养老型”干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细致造成的,因此完善改任机制、细化改任制度是第一道关口。要明确标准条件,把好“资格关”。目前相关政策虽然明确了改任专业技术职务应有专业技术职务经历、专业对口的要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是由于工程系列门类多、专业细,如何定义专业对口还不够明确,因此应着力明确规范专业对口的范围条件,防止出现搞变通、打擦边球的问题。要健全评审制度,做好发好“通行证”。当前,相关政策对改任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对明确,组织评审答辩也都提升了一级审核权限,但在改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方面还不够明晰,应进一步规范改任初职的评审权限、评审程序、评审条件,确保在基层作战部队实际操作中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科学精准设计,建起进出有序的“双通道”。彻底解决行政干部改任专业技术职务不规范的问题,关键是搭建能进能出、上下有序的干部成长快车道,形成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拓宽留的渠道。通过合理调整设置岗位编制,增设政工师、军事研究员等部分科研型、研究型岗位,为保留部分业务素质过硬、作战部队急需的优秀团营职干部预留专用通道,避免违规改任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畅通走的出口。加大作战部队流动力度,通过“外循环”优化改善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缓解晋升瓶颈,防止优秀干部积压、流动不畅,从而变相挤占专业技术岗位。

四是严格问责监督,划清规范约束的“警戒线”。监督问责是实行有效约束、确保政策规定刚性落实的有力举措,因此推动改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重中之重就是强化问责严监督。要坚持倒查问责。在改任工作中,落实好谁经手谁负责、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在资格评审、职务任命等环节,全程贯彻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改任工作质量。要坚持跟踪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结合年度干部考评、干部任免调整等时机,对各级改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进行普查、抽查,确保改任工作能够依法依规开展。要坚持一事双查。凡是违规改任的,应撤销当事人有关命令、通知,同时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责任人,以铁的纪律确保相关政策规定的落地落实。

【作者系65631部队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干事】

E263

A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职务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数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