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2016-01-05 11:01苗建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儿童

苗建林

【摘要】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行鼓膜置管术, 观察组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治疗后复发率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可缩短中耳积液时间, 术后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儿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75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 以中耳积液、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近年来, 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已成为致儿童耳聋的重要病因。研究表明[1],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患儿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鼓室硬化、中耳粘连、听骨坏死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智力、语言发育障碍。作者对本院收治的38例分泌型中耳炎患儿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耳鼻喉科治疗的76例(11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41例(55耳), 女35例(59耳), 年龄2~10岁, 病程3~26个月。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治疗:在鼓膜前下方将鼓膜切开, 吸出鼓室内的积液, 而后地塞米松冲洗鼓室腔, 置入硅胶中耳通气管。观察组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经鼻插入耳内镜, 再用弯电动切割器经口咽将腺样体切除, 手术深度应与咽口壁平齐, 术中应注意保护园枕、咽鼓管咽口和咽隐窝。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药物治疗以预防感染。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中耳积液时间、完全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鼓膜恢复至正常, 症状消失, 鼓室声导抗图恢复至A型;有效:鼓膜有所改善, 有轻微症状, 鼓室声导抗图由者由C型转A型或B型转C型;无效:治疗后鼓膜及症状均未发生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18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痊愈25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7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中耳积液、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治疗后复发率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愈合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与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及免疫反应等相关, 其中腺样体肥大所引起的咽鼓管口机械性阻塞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由于增生的腺样体不仅可阻塞和压迫咽鼓管咽口, 且慢性腺样体炎症可引起咽鼓管逆行感染;此外, 腺样体可释放组胺、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及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质,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中耳、咽鼓管黏膜水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主要表现为耳内闷胀感、耳鸣、听力减退、睡眠打鼾、鼻窦炎及扁桃体肥大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失聪[2]。由于分泌性中耳炎初发症状隐匿, 且患儿缺乏主诉, 尤其对于一些单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因一侧听力正常, 不易引起家长注意, 因此常造成临床误诊和漏诊。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9.85%,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治疗后复发率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的通气和引流状况。腺样体切除术可有效去除鼻咽部病灶, 解除因腺样体肥大所致咽鼓管阻塞, 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 使咽鼓管引流功能得以恢复。耳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出血量少、损伤小, 可彻底清除两侧咽鼓管园枕、后鼻孔处增生肥大的腺样体组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可长期维持鼓室与外界大气间压力平衡, 防止鼻咽部分泌物吸入中耳内, 有效清除中耳腔内的分泌物, 防止术后粘连发生[3]。

综上所述, 耳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 可缩短中耳积液时间, 且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兰, 徐家兔, 商黎明, 等.鼓膜置管对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型中耳炎疗效的影响.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 15(1): 39-43.

[2] 马静, 李正才, 郭亚丽, 等. 9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 19(3):250-253.

[3] 李清华, 皇甫辉.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5, 23(1):85-87.

[收稿日期:2015-10-22]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初探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临床疗效观察
鼓膜穿刺加压灌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