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2016-12-28 13:14类延华黄杰郭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儿童

类延华+黄杰+郭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及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348例SOM患儿, 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儿童组(198例)和学龄期儿童组(150例)。

分析不同年龄组SOM中腺样体肥大、AR等诱发因素的发病率, 并比较合并AR的SOM患儿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学龄前儿童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比例为57.07%, 学龄期儿童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比例为16.67%, 两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AR的SOM患儿中, 常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58.75%、复发率20.00%, 与抗过敏治疗的80.13%、7.05%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样体肥大是低年龄组儿童SOM的主要诱发因素, 随年龄增长SOM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抗过敏治疗能明显提高合并AR的SOM的临床疗效, 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 儿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62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ary otitis media, SOM) 是以中耳积液 (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 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SOM是小儿常见疾病, 反复发作可导致患儿听力下降, 甚至影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简称过敏性鼻炎, 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开始释放炎性介质, 由多种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各种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参加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是AR的高发人群, 近年来对小儿SOM及AR的研究并不少见, 大都强调了腺样体肥大在SOM发作中的重要作用及AR对腺样体肥大的影响[1, 2]。本文通过收集 2013~2016 年于本院收治的小儿SOM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阶段SOM与腺样体肥大及AR的相关性, 同时对合并AR的SOM的不同治疗方法做对比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整理分析2013年 1月~ 2016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348例SOM患儿临床资料, 男186例, 女162例; 年龄2.5~12.0岁, 平均年龄(5.89±2.04) 岁; 病程3个月~1年, 平均病程(6.4±1.6)个月;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儿童组(198例)和学龄期儿童组(150例)。

1. 2 诊断标准 AR诊断标准按照2004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3]:其中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四项症状中至少具备3项, 常年性患儿在有症状期间, 症状累计>0.5~1.0 h/d, 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 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结膜刮片嗜酸粒细胞检查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 至少1 种为(+ +) 或(+ +)以上。腺样体肥大诊断标准:鼻咽侧位片上测量A/N[4]>0.6(A/N:腺样体与鼻咽腔的比值)。SOM诊断标准[5]:①鼓膜向外隆凸或可见液平面和(或)气泡;②声导抗测试呈B或C型曲线;③纯音听力测试异常。对于<5岁患儿一般通过声导抗和耳镜检查确诊;≥5岁的患儿通过以上3项检查明确诊断。

1. 3 方法 分析不同年龄组SOM的主要诱发因素, 并计算不同年龄组SOM患儿中AR及腺样体肥大所占比例, 了解腺样体肥大、AR与SOM的相关性。比较SOM中合并AR的145例患儿(共236耳)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对合并腺样体肥大和AR的SOM患儿先行腺样体切除术后予以药物治疗, 80耳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156耳的患儿在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予药物控制AR。常规治疗:减充血剂、抗炎、消肿、黏液促排剂等;抗过敏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加鼻喷激素+二代抗组胺药。

1. 4 疗效评定标准[5] 治愈: 鼓室曲线为 A 型, 6个月内无症状复发者; 有效:症状缓解, 鼓室曲线为 As 型或C型;无效:症状无改善, 鼓室曲线为B型;复发:症状反复、鼓室曲线转为治疗前曲线。总有效率=(治愈+显效) /总例数×100%。复发率=复发次数/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学龄前儿童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比例为57.07%, 学龄期儿童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比例为16.6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 P<0.01)。见表1。

2. 2 在同时行抗AR治疗的患儿中, SOM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80.13%和7.05%;行常规治疗的患儿中SOM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58.75%和20.00%。抗过敏治疗疗效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疗效(χ2=12.23, P<0.01), 复发率明显降低(χ2=8.75, P<0.01)。见表2。

3 讨论

SOM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5岁是儿童SOM的发病高峰。如果治疗不当可造成中耳粘连、听力下降、甚至成为儿童致聋的原因之一。儿童SOM的主要病因包括:①咽鼓管功能障碍:a.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SOM患儿中伴单纯腺样体肥大共113例, 发生率约57.07%, 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腺样体肥大引起SOM机制主要为机械性阻塞、感染及局部免疫异常。

b. AR是促发SOM的另一重要因素, 且在儿童多与腺样体肥大合并存在, 相互影响, 由于AR多呈季节性、间歇性发作, 合并AR的SOM复发率较高, 与Lack等[6]提到的AR患儿可导致慢性或反复发作性SOM相吻合。②感染:有学者对SOM中耳腔内分泌物进行细菌性研究, 发现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黏膜炎莫拉菌等为中耳积液的主要菌群 [7]。诱发感染的因素很多, 如上述腺样体肥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③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引起的SOM一般为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AR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其黏膜均为水肿或者渗出状态, 产生大量分泌物, 分泌物使咽鼓管口水肿阻塞和逆行感染, 局部产生炎性介质, 导致咽鼓管狭窄以及阻塞, 形成中耳负压, 从而导致SOM出现。

本研究中, 学龄前儿童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比例为57.07%, 学龄期儿童组SOM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比例为16.6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AR的SOM患儿中, 常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58.75%、复发率20.00%, 与合并抗过敏治疗的80.13%、7.05%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SOM的主要诱发因素, 其引起SOM已形成共识, AR是SOM另一重要诱发因素, AR同时会诱发或加重腺样体肥大的作用, 所有引起SOM的各种因素均不是独立发生, 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对AR患儿也应及时行听力学及鼻咽部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及早干预;对SOM患儿不仅应检查腺样体, 同时也应排除AR以及时明确诊断, 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吴佳麗.陈淑梅.田欣, 等. 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变应性鼻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分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 27(6):53-56.

[2] 聂敏.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分型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贵州医药, 2012, 36(12):1097-1098.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3):134-135.

[4] 袁林秀.鼻咽侧位X线片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2):119-120.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12):884-885.

[6] Lack G, Caulfield H, Penagos M. The link betwee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and allergy: A potential role for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2011, 22(3):258-266.

[7] 杨琳, 赵守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 2014(3):328-331.

[收稿日期:2016-10-31]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儿童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从寒郁少阳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不同疗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气道炎症及预后分析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