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学习型城市建设及其启示

2016-01-06 14:17刘晓萍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

刘晓萍

摘 要: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系统。为了应对“第二次高速增长”后的“平成萧条”,日本决心发起第三次教育大改革,倡导终身学习。大阪是日本最早开始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地区之一,其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主要包括推进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生涯教育三个阶段。目前,大阪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范例之一。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建设;日本大阪;终身学习

一、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进入21世纪,城市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现载体与依托,“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学习型城市”内涵以及“学习型城市”特征的描述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各国学者纷纷以各自国家或者地区的情况,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来对“学习型城市”进行定义。

作为最早进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地区之一,欧盟认为“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市区”和“学习型区域”的总和,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学习型城市”承认并理解学习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繁荣、社会稳定、个体自我实现等方面,促进所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流动,敏锐而有创造性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

在中国,虽然“学习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官方从来没有对其进行权威的界定,因此,关于学习型城市的定义或内涵的论述版本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由我国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连玉明在其主编的《学习型城市》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学习型社会”的描述:“学习型社会”是教育与学习贯穿任何时候、任何领域、任何过程之中的社会,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资源共享、个人的一生都能够接受教育;学习的充分个性化,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学习的开放化,即教育时间、教育场所、教育机构之间和教育形式都开放;学习网络化,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形式。[2]

还有学者在对“学习型城市”的特征进行讨论时提出,学习型城市建设主要围绕着思想、设施、政策和组织四个方面来进行——思想,即要使市民在个人层面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设施,即城市要为市民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与设施;政策,即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市民学习的权利;组织,即要利用民间团体来形成学习型社团、学习型社区,进而促进市民学习。[3]

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A Preliminary Framework of the UNESCO Global Learning City Index)。在这份文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习型城市”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学习型城市”是一个能动员和运用各方面资源的城市,旨在提高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包容性,激发家庭和社区中的学习,促进为工作和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扩展现代学习技术的应用,改善并优化学习质量,营造终身学习文化。通过这些措施,“学习型城市”会提升个人能力和促进社会融合,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并实现可持续发展[4]。文件还从三个方面对“学习型城市”的关键特征进行了描述:现代“学习型城市”所带来的广泛效益、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任务、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条件。[5]

二、大阪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

大阪位于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由于濒临濑户内海,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天皇在此建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空袭后,大阪踏上了“复兴城市、重建家园”之路,并制定了《复兴大阪城市计划》(「大阪都市復興計画」)。该计划旨在修建大阪市博物馆、图书馆、会馆等社会教育设施,被视为大阪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开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环境、教育、社会福利、交通、住宅等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包含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三个方面。大阪积极与全世界的文明城市结成友好城市,1974年与上海结为友好城市,以促进双方城市的文化建设,谋求异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发展,树立高品质的城市形象,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养。1992年,大阪颁布了《大阪终身学习规划》(「生涯学習大阪計画」)、《21世纪大阪市综合规划》(「大阪21世紀計画新グランドデザイン」)等文件,前者设定了“大阪市三层教育学习圈”①,后者主要展望21世纪大阪市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及推进大阪市终身学习的相关计划。进入21世纪后,大阪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创建“舒适的城市、便利的城市、魅力的城市”,并提出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在需要学习的时候,都能快乐地学习”的终身学习目标。[6]

大阪是日本最早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批城市,大阪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主要包括推进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生涯教育三个阶段。

(一)推进社会教育

在日本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大阪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城市之一。日本的社会教育最初在大阪开展,而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大阪的社会教育可以追溯到昭和时期,政府兴建各种教育基础设施,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例如,1936年(昭和11年)市立美术馆开馆,1937年(昭和12年)电气科学馆开馆,以及制定保护文化古迹、图书资料等措施[7]。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学习的迫切追求,大阪市不断扩充社会教育机构,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大阪市同和教育基本方针》(「大阪市同和教育基本方針」)的指导下,大阪创建了读书会、市民学习中心、青少年中心等;同时,重视居民住宅附近的社会教育设施的建设,建立了首个社区的市民终身学习室。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修养成为了社会教育的主题,为了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追求和平的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活动,以及振兴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等,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教育的内容,并显现出了向终身学习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的社会教育主要是为了从战争的破坏中振兴大阪城市而开展的教育,为大阪公民提供公共的学习场所和学习设备,让更多的公民接受教育,但这种社会教育的学习体系并不完善。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了应对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提出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提高国民的创造能力和竞争意识,以及全民族的整体素养。大阪为了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相继发布了数份文件以完善社会教育体系,为实现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逐步完善“大阪市三层教育学习圈”,使大阪的每位市民都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开展多元化的终身学习活动,为市民的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设施。

(二)推进终身教育(学习)

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国际化、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日本提出了“向终身学习过渡”的口号,把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纳入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中。1988年,原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推进大纲》,成立了终身学习局,迎来了日本终身学习的时代。

大阪紧跟时代潮流,1988年1月设立了“大阪市终身学习推进会议”机制。从此,大阪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入了终身学习的阶段。1992年发布的《大阪终身学习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终身学习室、市民学习中心、综合学习中心,完善终身学习相关的设施和学习设备,为市民的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大阪市教育委员会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鼓励公民自发学习、相互学习,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大阪市教育委员会为了加强公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图书馆等社会教育场所向人们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机会,同时提供各种学习的教材,促进地区的人才培养。

(三)推进生涯教育(学习)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即生涯教育。“生涯教育”一词最初由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99年12月发布的题为《关于改善今后初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初等中等教育と高等教育との接続の改善について(答申)」)的报告提出。报告提出“为了使生涯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以及学校间顺利衔接,有必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实施生涯教育”,这项提议也成为开展生涯教育的契机[8]。“生涯教育”一词就此登上了日本历史的舞台,从小学开始进行生涯教育的实践,可以说是日本教育领域划时代的决策。

后来,日本的生涯教育开始逐渐向生涯学习方向发展。大阪市的生涯学习以2006年1月发布的《大阪生涯学习计划——建设自律与合作的生涯学习社会为目标》(「生涯学習大阪計画~自律と協働の生涯学習社会をめざして~」)为基础,市教育委员会生涯学习部门紧接着实施了一系列推动生涯学习发展的措施[9]。进一步完善“大阪市三层教育学习圈”,市民可以在学习圈里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市民的道德修养。由此,对大阪学习型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三、启示

中国与日本在地缘上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地区,这使得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拥有地域和文化方面的便利[10]。在现代化发展中,两国经历的都是非西方式的“以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变迁”的外生型模式[11]。日本正是为了应对“第二次高速增长”后的“平成萧条”,才决心发起第三次教育大改革,倡导终身学习,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上文所述,大阪市在战后便开始城市复兴计划,在1992年颁布《大阪终身学习规划》后更是飞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大阪在1974年便与我国的上海缔结为友好姐妹城市,迄今已有逾40年的交流历史。因此,对大阪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行探讨,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对于中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提供法律保障。大阪市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历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全市的社会教育、终身教育进行规划和统筹。《日本国宪法》第26条“教育权利”思想,以及《教育基本法》《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博物馆法》等一系列法律都对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规定,使大阪在制定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时,能够充分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在这一方面则相对欠缺,相关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他的则更多是政策文件。

其次,完善教育设施。大阪市在构建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注重公共教育设施的建设与相关人员的配套。大阪市目前已经在全市建立起三重高水准社会教育“学习圈”。除此之外,大阪还设有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心、妇女中心、老年大学等终身学习机构[12],和大阪相比,我们的社会教育缺乏整体的规划。

最后,提高公民素养,鼓励志愿活动。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个人能力并不仅仅指学习科学技术的能力,还包含个人素养。通过培养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公民可通过志愿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大阪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提高公民素养、发展志愿事业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加大对志愿活动的扶持力度。

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发挥自身优势。

首先,注重实用性。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的引进与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而这段时期正是我国社会发生巨变之时,党中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相关政策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因此,在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首推职业教育。在许多相关的政策及研究中都提到,一方面,市民需要更新自己原有的职业技能及知识体系,不断跟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为下岗或退休职工提供“人生加油站”,使其能够再就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13]。虽然在理想层面,学习型城市中的公民应该是真心热爱学习,而不是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但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依然是大部分人关心的重点,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把经济和学习联系在一起是可行和必需的。而且,不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后,人们的学习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还应该继续坚持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其次,利用经济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时期,社会对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接受力往往是最强的。而且,由于经济增长迅速,政府对于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也比较大,这一时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黄金时期。日本虽然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回顾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开展第三次教育改革、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第二次高速增长”后的“平成萧条”[1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可以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同时,学习型城市的理论也日趋完善,不会再让我们出现摸着石头过河的窘境。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良好的客观条件,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将呈现跨越式的发展。

最后,我国人口众多,这对于发展既是劣势,也是优势。众多的人口可能会加大我们提高全民学习能力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人口多的特点,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就相较于其他国家有了更多的参与者。如前文所述,我国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加大对志愿活动的扶持力度。如果志愿者数量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政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就不需要既扮演引导者,又扮演参与者,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非政府部门出身的志愿者,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能更好地与市民进行互动。

注释:

①“大阪市三层教育学习圈”分别为“广域”(大阪市北区中心)、“车站体系”(大阪市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轨道交通中心枢纽)、“地域”(小学校学区),每个学习圈分别构建不同的终身学习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年智英,陈丽,谢浩.世界学习型城市发展趋势:理念、标准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36-41,48.

[2]连玉明.学习型城市[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2.

[3]殷开明.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及特征剖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1):28-30.

[4]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介绍[EB/OL]. http://learningcities.uil.unesco.org/fileadmin/content/Publications/Conference/Introduction_on_Key_Features_ Chinese.pdf,2015-04-25.

[5]Key Features of Learning Cities [EB/OL]. http://learningcities.uil.unesco.org/fileadmin/content/Publications/Conference/Key_Features_of_Learning_Cities_ EN.pdf,2015-04-25.

[6][12][14]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

[7]大阪の科学技術の歴史 [EB/OL].http://www8.cao.go.jp/cstp/gaiyo/syutyo/20100320osaka/osakacity_ shiryo_sanko-03.pdf,2015-04-25.

[8]藤田晃之.キャリア教育基礎論[M].東京:実業之日本社,2014: 26.

[9]大阪市の生涯学習支援 [EB/OL].http://ejiten.javea.or.jp/content.php?c=TWpBek9EQXdNUT09, 2015-04-25.

[10]安淑英.中日文化的异同比较[J].宁夏社会科学,2005(6):139-140.

[11]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以上海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和大阪大开市民终身学习室为例[J].社会,2008(2):181-209.

[13]袁雯.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3(4):32-39.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郭伟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中学体育教学要重视“方法传授”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