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与学 助力教育公平

2016-01-06 07:47郭桂真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与学资源老师

郭桂真

人物简介:陈冬华,现任学乐董事长。出生于教师世家,自身也有多年从教经历。在教学中他深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启迪,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执教17年后,他基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带着自己研究的多媒体教学成果——物理仿真实验室,怀着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的教育理想,开始了“互联网+教育”的创业。目前,他创办的学乐网获得巨额融资,并将“滴滴打车”理念引入互联网教育领域,首创“免费建设、合作运营”模式。

问题一:据悉,您出生于教师世家,且自身具有多年从教经历。首先请您谈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当前国内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陈冬华: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本身就是“教”和“育”两件事,而大家总把它看做一件事,实际上教的主体起到的是一个示范的作用,而育的主体则是实践、领悟、思考、反思的过程。简单地说:“教”的主体是老师、家长、和社会,“育”的主体是学生、孩子和公民,“教”是示范,“育”是“思考、领悟、反思、实践”。

就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知识学习本应该靠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探究实现,在不断犯错与纠错的循环中得以牢固掌握。而我们当前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授”意指教师将知识给予学生,甚至把知识看做是教师对学生的施舍。我们没有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孩子,没有把学习过程的喜悦还给他们,教师总是死死拽住本属于学生的快乐,让自己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眉飞色舞地表演,而我们的孩子就只能是一群听广播剧的听众或是一群看舞台剧的观众。

其次,我们的教育在生产“差生”。从幼儿园进小学,不到2个月,教师就在班里分出“差生”,一学期下来划出“双差生”。这个所谓的差生或双差生,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吗?每个孩子都有热爱学习的天性,都会通过各种努力证明自己是好样的,都期盼得到他人更多的夸奖。没有一个孩子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我们没有给他们公平的学习机会,没有给他们平等展示学习过程的机会,这也许是传统教育本身的局限,也许是教育形式与教育技术所限制,但是教育不公给更多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

再次,十多年来,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各种平台的建设与各种资源的建设。我认为,政府投入建设平台,企业开发建设资源是不现实的,企业的逐利行为,导致资源脱离教学实际,而最终大多演变成以量换钱的结局。

所以,我想提出一个观点,供大家讨论:企业建设平台,政府投入建设资源,可能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的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企业对于平台的建设需要有长远的技术架构,不断地迭代优化,长期的持续投入,才能确保平台适应技术进步、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资源建设由国家形成标准,组织各级教育部门,优秀教师作为投入开发的主力,保证资源的适用性。有用的资源与好用的平台相结合,才能驱动应用。

最后,我认为,谈教育质量不要离开分数,离开分数就是无本之木;讲“素质教育”不能极端地从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开始。如果一种教育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教育变革必须是以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根本。

问题二:当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这一发展趋势已取得共识。那么,您认为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立足点又是什么?

陈冬华:我认为,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教与学”。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目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改变学的互联网产品极少。学乐一直强调的是用技术优化教与学,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与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不谋而合。

(1)改变学

信息技术在“改变学”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学,“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二是重复学,原来不可能做五遍甚至更多遍,现在做多少遍也不觉得累;三是快乐学,学习是人的天性,只不过传统的教育体制、传统的教育环境压抑了他的天性。

如何用信息技术改变“学”呢?就拿微信来说,微信激发了人们互动和分享的天性,许多人都在其中交流、学习、炫富、炫夫、炫娃、炫包包……学乐云教学实质上也是一个学习交流、学习互动、炫学习经验的工具,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空前高涨。如此,学习不再是寒窗苦读,而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孩子厌学,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压制了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给孩子足够的展示机会,学习也有像微信一样优秀的展示平台的话,学习将会彻底改变,学习、作业都将是快乐的。

在我们平台的用户中有个很典型的案例。广东省佛山市有一位叫何紫昕的小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后,数学成绩徘徊在60~70之间。在老师布置的一次“寻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并试求出面积”的作业中,这名学生为了完成这次作业,整整拍了20遍,并得到了全班第一的点赞:19个点赞。这20遍有没有人强迫她?没有!她是自愿去拍20遍的。还有,何紫昕同学拍20遍,第20遍和第一遍掌握的知识一样吗,不一样,第20遍不是懂,而是她真的会了。这是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

(2)改变教

“教”是示范,“育”是“思考、领悟、反思、实践”。 “教”的主体是老师、家长和社会,“育”的主体是学生、孩子和公民。

我们经常说,我们要教育学生、教育孩子、教育公民,只说是没有用的。好的老师注重示范给学生看,更聪明的老师注重把学生做的好的东西示范给大家看。其实“教”的最好资源来源于学生,学生在创造资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掌握的过程,而且他很有兴趣。现在老师、学生想获得碎片化资源很简单,难的是老师如何用碎片化资源进行高效的教学。

教育要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这是刘延东副总理提出来的,代表国家对教育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要彻底实现教学理念的改变。

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理念上要改变、产品上要改变、教材上要改变、评价上要改变,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正好参与其中。我认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立足点就是 “教师”和“学生”。通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问题三:目前,市场上的在线教育产品数量繁多,且呈现同质化趋势。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质。学乐面向K12推出的云教学平台有哪些功能?其特色又是什么?

陈冬华:一个好的平台,可以让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名师,而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那学乐的定位是什么?一是用技术优化教与学;二是用技术手段为优化教与学服务。

学乐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备课、预习、授课、作业等功能都是围绕“优化教与学”进行设置的。老师不仅可以利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碎片化资源进行教学,云教学平台还可以圈点、批注,随时调用,专为教学设计,傻瓜式操作,非常方便。而这种交互性极强的课件制作,老师只需10分钟、20分钟就能完成,每节课都可以在教室里实现,而且是无网络状况下实现。老师上课时,可以随意调用课前、课中、课后资源,从云盘、课件中直接调取出来随意查看。

学乐云教学平台云盘资源里有全国200多种教材,每种教材都配备两个老师:一个老师做、一个老师审核。每本教材都派老师把他的资源建设好,有的老师可能不满足平台提供的资源,那每个老师还可以自己原创。

在备课环节,在各类资源网站搜集整理,备好一节课需要3小时,一个地区2000名老师,总耗时6000小时。而在学乐云教学平台“云盘”功能中,可以“以一代万”,有一个搜集整合教学资源的岗位来代替全国几万教师重复作业,让老师只需收藏、适当编辑即可,老师备好一节课只需10分钟左右。再比如,假设原来师生完成“教与学”的时间是“1”,那么使用学乐云教学平台后,他们完成的时间只能是<1。

授课版块中有两个文件夹:一个是云盘、一个是课文,云盘是网上共享来的、课文是片段化的,直接调取出来就可以用。而且可以调取出学生的作业及学生碎片化资源,演示制作简单课件,做好之后点击保存就可以了。

在教学神器中,老师还可以现场拍照传到其他资源里,现场取出来,做到“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用”,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而且老师特别喜欢用自己的资源,毕竟自己的资源带有自己的情感,并且素材可以选择分享到本校、本地区、还是全国。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学乐云教学平台除了作业、学乐师生APP外,在授课版块专门设置了随机叫学生和定时功能等,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公平展示的机会。

从用户花在教育或学习的时间总量上分析,99%以上的“互联网+教育”产品,都是针对师生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如针对作业环节、课外辅导环节等,如果把它们比作教育的甜点,那学乐云教学就是嵌入学校和师生日常教学过程的“互联网+教育”的正餐。

问题四:学乐将滴滴打车模式引入教育领域,在国内实属首创。那么,请您谈下构建这种模式的初衷是什么?与传统建设方式相比有哪些特点与优势?

陈冬华:上面讲到我出生于教师世家,因此对教育链中的教育局、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角色再熟悉不过了,在教育过程中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很清楚,所以我一直希望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纯免费的互联网模式尽力打造最有价值的“教与学”模式,为全中国数亿师生搭建一个优化教与学平台。学乐云教学平台对所有教育系统的用户来说:平台终身免费,所有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老师之间互动的所有功能、所有资源终身免费。

著名天使投资人,阿里巴巴前高管,“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王刚认为:学乐云教学以“滴滴打车”模式杀入教育,很像“滴滴打车”用技术优化出行一样,真正找到解决行业痛点的尚方宝剑,而无论其定位于优化师生日常教与学的产品策略,还是“免费建设”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引入“滴滴打车”原班互联网投资的资本优势,都将促使其未来2~5年内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领头羊。

“免费建设、合作运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即在各地缺少建设经费的情况下,通过免费建设、免费培训,使平台快速建起来、用起来,与此同时,通过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深度合作,教育局组织培训、检查、验收、考核、评比,企业负责技术升级、维护、运营,共同确保各类用户的常态化应用,用互联网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教育资源公平、提高教学水平。

互联网模式必须是在“用户免费、客户免费”的逻辑上才成立,因为每一个免费的用户都给平台带来巨大的价值。而免费之后怎么赚钱?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家用百度付过费吗?没有,因为我们是他的用户,所以我们是免费的,付费的是商家客户。

当全国的师生、家长都用我们的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像百度一样赚客户的钱,同时可以很精准的向用户推荐各种学习产品。

学乐云教学2.0版可以实现很多事情,下载资源、互动教学、师生互动、学习分享、亲子互动等等。我们产品的教学理念符合用户需求,因此对用户有很大的粘着性。我们用内容推动社交,用社交推动内容,然后形成大社交、形成商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形成海量的用户。

问题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常态化应用,学乐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与深度应用方面有何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冬华:如果信息技术不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常态化应用,必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累赘”。 我一直认为,好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应该是给教师、学生“减负增效”。

首先是减负。减负是常态化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比原来更省心,如果原来备课是20分钟,现在是25分钟,就没办法去常态化;而如果原来是1小时,现在变成20分钟,他就可以常态化应用了。

第二是增效,用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更有兴趣了。因此,常态化就两个条件:老师减负了,学生主动了,就常态化了。

第三,常态化不需要大量的硬件支持。学乐云教学平台不需要专门配置平板电脑,只要有普通的投影机、一体机、或者智能手机和Wifi、网络就可以解决了,因此它可以常态化。

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常态化应用和深度应用,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教师和学生,这点我们在不遗余力地做,同时我们为学校、师生用户进行免费培训。

截至目前,学乐云教学在海南、河北、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省市已由省级教育相关部门发文实施应用,试点落地的学校已覆盖天津、四川、云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福建、辽宁等20多个省市区,覆盖全国85%的省份,并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推广。

2015年9月,平台师生用户突破1000万,平台内的学生累计完成同步练习达10000万次,许多教师每周至少使用2次学乐云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并涌现出了广东顺德、山东高密、厦门同安、重庆西永小学等典型案例。

问题六: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是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请您谈下“十三五”期间贵公司相应的发展规划。

陈冬华:“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难点,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根据国家规定与学校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平台,最终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学乐云教学”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

学乐将作为第四枚神奇的苹果,全力为中国“教与学”变革服务,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实现“十三五”期间“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

(编辑:杨馥红)

猜你喜欢
教与学资源老师
楷书的教与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与学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