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

2016-01-07 08:12刘朋涛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公平正义发展

刘朋涛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7)



浅析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

刘朋涛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世代以来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价值追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一直重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建设,在党中央五代领导集体下,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展。

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

公平正义,指的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其他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社会成员共同且平等地享受社会利益的基本权利。公平正义观是人们对于一切公平正义的思想、理论、现实等问题的看法体系,它既受到外部教育的影响,又受到社会环境的侵染,以及自我的反思与识别等因素综合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就是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历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展。在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虽然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却是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也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具有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幸福的“中国梦”等伟大目标来说,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探索

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极为重视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强调民主观念、国家平等观、人民群众至上、男女平等的思想等。毛泽东的公平正义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体现的具体问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

在政治方面,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了一个独立、民主、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成为了国家真正的主人。一系列政治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稳固的制度保障。他在谈到国家之间的公平正义时提倡国家不分大小,互相之间都是平等的、友好的、互助互利的,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准则。

在经济方面,毛泽东认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主张在分配领域实行相对的平均主义,尽量缩小收入差距,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上帮助广大劳动人民彻底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他认为,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是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决定的,因此,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文化教育方面,毛泽东特别强调人民的教育平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强调了男女教育平等,认为“妇女能顶半边天”。毛泽东一生都在倾力关注和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他认为应该不分民族、地位、性别,全体人民群众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他主张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探索中所产生的理论、观点,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公平正义观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思想,在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开拓

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毛泽东等人公平正义观的基础之上,认为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国内外环境下,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是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根本方向。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只有通过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持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才能更进一步地夯实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础。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核心内涵。他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因此他提出把共同富裕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通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再带动不发达地区来实现共同富裕,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发展。“要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一方面要摒弃平均主义,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从当时的国内客观实际出发,从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发展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

毫无疑问,邓小平力挽狂澜进行改革开放,使我国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混乱时期,国家的工作重点转为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物质基础。

三、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推进

江泽民作为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保障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对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作了进一步地发展。199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提出了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限度内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但应将差距控制在社会能够接受的程度,在注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3]

机会均等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协调、人民收入差距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机会的不均等。江泽民高度重视机会均等,在教育问题上,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综合软实力的代表,教育的公平实施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因此,教育上的机会均等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公民权利问题上,他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确保人民的机会均等性。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展还体现在依法治国的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公正的保障机制。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依法治国,有效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有效惩治了社会腐败,消除了社会中存在的特权、不公平现象;依法治国,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确保公共权力可以公平公正地行使。

四、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前辈们公平正义观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公平正义的实现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作了进一步地完善和补充。2005年,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5]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第一次明确提了出来。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离不开科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需要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就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胡锦涛的领导下,国家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来解决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作出的新部署。”[7]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五、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时代创新

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公平正义观进行了跨越式的发展。推进依法治国,注重民生问题,加强反腐倡廉,促进社会公平是习近平发展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重要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物质发展的规模,对于社会公平正义起着制约作用。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来发展经济,才能为社会公平正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发展经济,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8]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与此同时,人民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反响越来越强烈,人民的公平、权利意识在不断的增强,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公平正义作为目标来进行实现,已经成为了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发展。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了全面辩证地梳理和说明。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制胜法宝,是确保民生领域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而公平正义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从而进一步保障民生领域公平正义,让人民真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民生指向,对于我国当前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使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在当代社会具有更加丰富的理论建构和跨越式发展。

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社会公正。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不断推进并保证司法公正。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综上所述,就我国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而言,它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决定,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意志在社会公正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公平正义观。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我国五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具有一脉相承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为目标,始终以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为攻克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73.

[2] 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01.

[3] 江泽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3-11-15(1).

[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9(1).

[5]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2-20(1).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1).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1).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5.

[责任编辑、校对:王国成]

Brief Analysis of Socialism Fairness and Justice Views of CPC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st Generations

LIUPeng-tao

(Ideological & Political Department,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Fairness and justice are the goals of human society's persistent pursuit and effort,and also the value pursuit of Chinese communists.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fairness and justice,and formed the views of socialism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different periods under the five generations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Fairness and justice conform to the socialism val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socialism;view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2016-06-28

刘朋涛(1989-),男,陕西西安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61

A

1008-9233(2016)06-0035-04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公平正义发展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摭谈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有效途径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创造机构人事改革的和谐稳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