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争通史研究巨著《中国战争史》评介

2016-01-07 09:32
军事历史 2016年3期
关键词:时期军事战争

军事科学院秘书处受托转来军事科学院原战役战术部部长武国卿将军所著《中国战争史》(全八卷),并收到附有将军签名写给《军事历史》主编的信,介绍了该书的出版经历(第八卷待出版)。信的最后作如此解释:“本书第一卷中的一至五编,系1983年奉邓主席办公室的指示,与原国民党起义少将慕中岳先生共同完成。本书的书名,由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杨得志上将题写。”读毕,深深感慨将军治学的谦逊和严谨,因为相较他的鸿篇巨制,要说明的东西,远比这些内容重要得多。

看着足有30多厘米高厚厚一撂的《中国战争史》,不由使我想起20年前,作为刚入职不到5年的编辑,参与《中国军事通史》编辑工作的往事。《中国军事通史》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中的重点课题,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出版项目。全书上起原始社会末期,下迄辛亥革命,全书总计800万字,这部书是在军事科学院及中国军事通史编委会的领导下,军地40多位军事史研究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历时10年,终于完成的军事文化工程。

20年前举全国军事学术研究之力完成的事,今天,武将军通过个人坚持40多年研究编撰,完成了这部600多万字的巨著,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每卷菲页上的字不大,却格外引人注目:“谨以此书敬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二周年。”这部卷帧浩繁的2016版新书,寄托了将军怎样的情愫?!通过人民出版社本书责任编辑张振明同志介绍,我了解到这背后的故事:1939年1月,毛泽东致信陕北公学教授和中国问题教研室主任何干之:“我则有志未逮,我想搜集中国战争史的材料,亦至今没有着手。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将来拟研究近代史……。”我仿佛感受到将军力透纸背的高远心志,难怪人民出版社将这部书称为“实现毛泽东夙愿的宏篇历史巨著”。

这部《中国战争史》记事上自远古社会、下至中华民国。按着时间顺序分列为八卷:第一卷: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和秦、西汉(汉)时期;第二卷:东汉时期和三国、西晋(晋)时期;第三卷: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第四卷:隋朝时期和唐朝时期;第五卷:五代十国时期和宋朝(北宋、南宋)时期;第六卷:元朝时期和明朝时期;第七卷:清朝时期;第八卷:中华民国时期。

纵览这部巨著,特点鲜明。

第一,本书为共和国历史上战争通史研究的补白之作。“战争是国家和人类历史的传记。”“历史上能看到的壮丽事业从来是用剑来完成的。”中华民族有着世界上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曾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作者专门研究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历朝历代发生的重要战争,治史断代完整,编写体例完备,叙事脉络清晰,战争史究治特点突出。如:每卷(断代)下设“编”,全书共30“编”;“编”下设章,全书共177章。全书的每个断代之始,均以“总论”开篇,内容包括:王朝的建立过程,该王朝发展始末,该王朝政权、经济、军事建设及其对战争潜力的影响;该王朝的重要战争梗概;该王朝的战争特点和杰出将帅。从第二章起则展开对战争活动的研究。这种体例设计,可使读者在阅读各个朝代和时期的战争历史之前,便能对所涉朝代的政治、经济、国防建设的发展脉络,战争的宏观走向和基本特点,杰出将帅在国家兴亡盛衰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尽收眼底,把握每个断代战争史的基本情况,形成对一部中国战争史的概括了解。

第二,编著方式方法无经院之风,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作者在凡例中自述:“历代史籍有关战争方面的记述均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文字又多为古文,阅读起来颇感深奥费解。一些参考文献凌乱,阅览研究也很不容易理解领会。因此,本书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用现代通俗语言释意,文字力求简洁,并以插图、表格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表现。文图对照,加深印象,以便读者理解和记忆。”对一些人物及战争活动“一般只说明精神实质,不引用古籍全文。注释和提要说明也一概从简,以免喧宾夺主,冲淡对战争过程的生动记述。”于是读者在这部巨作中看到:书中所涉及的上千个人物的活动,近万处纪事、引文,皆以公认的正史和考古发现为依据,旁杂野史一概不取,而同时又绝少繁缛的古文引述杂陈于行文,代之以页下注出典籍以利治史者研讨。

第三,该书内容丰富,战争实例之多为同类题材作品所罕见。书中有关中国历代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种类和不同结果的战争,作者都进行了精心筛选和梳理;并经过大量甄别比对和反复推敲后才慎重落笔。为更好地反映历代重要战争全貌,有关战前大局形势分析;敌对双方政治上的斗争;敌对双方军事上的斗争;作战序列(统帅、幕僚长、主要将领、作战部队、兵力);作战策划;作战阶段和经过;战后双方动向等皆有论述。对各朝历代的典型和影响改朝换代或左右社会变革的重大战争,本书以“评述”方式,进行专业化的军事分析和讲解,体现了军人究治战争史的特色。关于军事历史人物,作者认为:“战争史总是和一些杰出将帅的活动及先进军事思想紧密相连的”,故作者不吝笔墨对历朝历代的著名将帅都专门立传或详细注释评说,使这些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军事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极大地展现了历代著名将帅的风采。

第四,深刻总结和揭示了战争制胜之道。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是开掘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发挥史学“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社会功能,资鉴未来发展。战争史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历史遗产。”为此,作者深刻挖掘战争史上的胜败得失,揭示战争事件和军事人物的作用及影响,形成极具哲理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思维。从数千次战争中总结和升华出战争制胜之道的六个方面:政治上相对清明,社会生活稳定和谐;经济繁荣发展,深具战争潜力;军事和国防建设适合战争总体需求;有治军统兵的贤臣良将;军队有较高素质和战斗意志;人心的归向。而这些总结和升华,离不开深厚的军事素养,正所谓“言出将门,文随军旅”,将军得天独厚的军旅经历,奠定了这部巨制在研究战争史领域的经典地位。

军事科学院原战争和战略理论研究部部长余起芬将军在审读部分卷次后认为:“这部长篇巨著将中国五千多年的战争史实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大势,巧妙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编排,取材视角新颖,史料翔实,概括精准凝炼,既处处透射出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又有着审视每次重要战争活动独树一帜、开人心扉的观点,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观贯穿于字里行间,应当说这部书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填补我国军事和战争历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且是具有令人赏心悦目难得一见的好书。”

一部《中国战争史》,作者倾奉40年心力,编者矢志追踪20年,前后三易出版社,终于从人民出版社这个出版界的最高殿堂,升入中国军事研究的学术殿堂。《中国战争史》的好评如潮始于1992年的第二次出版,本年度七卷本的整体推出,无疑使中外战争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共享了一次学术盛宴。“穿岩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我们热切期待武将军的收官之作第八卷的出版。

猜你喜欢
时期军事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被风吹“偏”的战争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他们的战争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战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