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肽Y和皮质醇水平动态变化

2016-01-08 12:39张玉淼,刘敏,曹慧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c反应蛋白皮质醇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肽Y和皮质醇水平动态变化

张玉淼刘敏曹慧芳王红莲樊金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河北张家口05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肽Y(NPY)和皮质醇的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因ACI发病入院的患者共5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ACI组在住院第1、7、14、28天,对照组在入组第1天分别测定其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同时测定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析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NIHSS、MMSE和ADL评分与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住院第1、7、14、28天的CRP、NPY、皮质醇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入院后第7天的CRP、NPY和NIHSS评分最高,MMSE评分和ADL评分最低(P<0.05);ACI组入院后第1天皮质醇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P<0.05)。ACI组住院第1天的NIHSS评分和血清CRP、NPY、皮质醇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ADL评分与血清CRP、NPY、皮质醇呈负相关(P<0.05)。ACI组住院第7、14、28天的NIHSS评分和血清CRP、NPY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ADL评分与血清CRP、NPY呈负相关(P<0.05),和皮质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较正常人群升高,同时伴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和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神经肽Y;皮质醇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32777143)

第一作者:张玉淼(197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医学研究。

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1〕。早发现、早治疗对AC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脑梗死发作时,反映炎症水平的指标C反应蛋白(CRP)、反映缺血程度指标的神经肽Y(NPY)、反映应激水平的皮质醇水平均显著更高,且导致患者出现炎性脑水肿、缺血缺氧与并发症等病理变化,加重病情〔2〕。本研究探讨ACI患者血清CRP、NPY与皮质醇水平动态检测在发病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因脑梗死发病入院的患者共5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入院,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同时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关于ACI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栓塞;②既往伴有脑血管疾病或颅内肿瘤病史;③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肝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疾病;④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等。ACI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65.4±3.8)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0~77岁,平均(66.8±3.6)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所有患者和志愿者均告知其试验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血清CRP、NPY、皮质醇检测ACI组在住院第1、7、14、28天,对照组在入组第1天分别抽取清晨静脉血5 ml,测定并对比其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其中CRP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仪器为MININEPH 快速、全定量特种蛋白分析仪(英国 The Binding Site 公司);NP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仪器为RT-6500酶标仪(上海中庸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皮质醇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NPY和皮质醇检测试剂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1.3评分测定ACI组在住院第1、7、14、28天,对照组在入组第1天分别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对语言、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即刻记忆、视空间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两组血清CRP、NPY、皮质醇、NIHSS评分、MMSE评分和ADL评分ACI组住院第1、7、14、28天的CRP、NPY、皮质醇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入院后第7天的CRP、NPY和NIHSS评分最高,MMSE评分和ADL评分最低(P<0.05);ACI组入院后第1天皮质醇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P<0.05)。见表1。

2.2ACI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ADL评分与血清CRP、NPY、皮质醇的相关性住院第1天的NIHSS评分和血清CRP、NPY、皮质醇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ADL评分与血清CRP、NPY、皮质醇呈负相关(P<0.05)。住院第7、14、28天的NIHSS评分和血清CRP、NPY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ADL评分与血清CRP、NPY呈负相关(P<0.05),和皮质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组别时间CRP(mg/L)NPY(ng/L)皮质醇(μg/L)NIHSS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ACI组第1天4.35±0.781)223.37±78.461)43.58±10.211)15.45±2.291)23.17±3.941)77.95±8.301)第7天6.82±1.091)2)299.18±67.051)2)26.24±5.631)2)18.93±3.361)2)16.45±3.591)2)67.36±7.411)2)第14天3.93±0.971)2)93.25±22.391)2)18.33±6.571)2)13.28±1.971)2)21.23±3.261)2)74.22±8.341)2)第28天3.41±0.841)2)86.10±17.581)2)15.76±5.951)2)11.59±2.081)2)26.18±2.941)2)82.39±6.461)2)对照组第1天1.83±0.4682.74±16.2312.34±6.09030100

和对照组相比:1)P<0.05,和组内前一时间点相比:2)P<0.05

表2ACI组NIHSS、MMSE和ADI评分与血清CRP、NPY、皮质醇的相关性分析

评分项目时间 CRP NPY 皮质醇 r值P值r值P值r值P值NIHSS评分第1天0.2870.0410.5760.0020.4330.008第7天0.3590.0070.4430.0000.0620.468第14天0.7220.0040.7160.0030.0890.584第28天0.4580.0160.5770.0000.0540.472MMSE评分第1天-0.3090.038-0.8270.027-0.3380.035第7天-0.4770.026-0.7930.008-0.0940.513第14天-0.4820.007-0.7760.000-0.0820.788第28天-0.5150.014-0.5010.022-0.0450.431ADL评分第1天-0.4190.023-0.9940.003-0.6730.042第7天-0.4840.018-0.7820.008-0.0590.623第14天-0.3370.009-0.6490.000-0.0770.572第28天-0.5810.015-0.6880.022-0.0810.418

3讨论

ACI是由于脑血管阻碍、血流中断所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4〕。其发病机制为位于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的粥样硬化,属于慢性的炎症性反应过程。ACI发病初期,动脉内膜斑块沉积、斑块性质改变、血栓形成过程中,大量炎症细胞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CRP、NPY、皮质醇是反映ACI患者炎症水平、缺血程度与应激能力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之一,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诊断ACI的常用指标〔5,6〕。

CRP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通常情况下,血清中CRP水平较低。当机体组织发生损伤或有炎症反应发生时,会加快肝脏合成和分解CRP的速度,使血清中CRP大幅度提高,是敏感性极高的一种炎症因子〔7〕。各种致炎因子与CRP增高会损伤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降低机体内白蛋白,加重血栓,诱发脑水肿。NPY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较高的因子,也是目前公认的具有较强缩血管活性的肽类物质。脑损伤后交感神经兴奋或受损神经元会释放大量NPY入血液,NPY在血液中此时脑动脉收缩,加重脑血管阻力,加重脑缺氧、缺血〔8〕。皮质醇作为一种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糖皮质激素,可以调节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代谢,并在维持机体的血压稳定和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起到重要作用〔9〕。本研究提示,ACI患者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较正常人群升高,且参与了ACI病变,对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还发现,ACI患者发病时炎症反应、脑缺血缺氧与应激机制均是导致病情初期发展的机制。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反应CRP与缺血缺氧NPY是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且应激机制皮质醇可能不是脑梗死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一致〔10〕。通过动态联合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能够预测预后。

4参考文献

1金鑫,章正祥,孔敏露,等.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3):227-9.

2陈涛,王应良,杨海洋,等.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22(2):216-8.

3李敏,高庆春,杜凤其,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 CRP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动态变化的对比性研究〔J〕.新医学,2013;44(6):374-7.

4冯凌霄,滕军放,李春,等.脑梗死患者血浆CysC、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36-8.

5张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0):28-30.

6陈荣波,曾琼,魏丽玲,等.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1):382-5.

7唐萍,王斌,何丽华,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关系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0(15):2045-6.

8尤书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1;6(2):165-6.

9关坚红,余仲苟,马玉姗,等.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22-3.

10杨凡,王瑞英,李涛涛,等.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2):93-6.

〔2013-11-18修回〕

(编辑苑云杰)

猜你喜欢
c反应蛋白皮质醇脑梗死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