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ABCD-I评分对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2016-01-08 12:39苏立华,隋汝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9期

改进的ABCD-I评分对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苏立华隋汝波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锦州122001)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的ABCD-I评分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血脂及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颈部血管超声、头CT特殊影像等信息。结果①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年龄、身高、体重、胆固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血糖值、收缩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颈动脉彩超及头CT特殊影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危险因素ABCD-I赋分,进展组ABCD-I评分均>3分,非进展组均<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狭窄等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发生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②改进的ABCD-I评分的高低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相关,对进展性脑卒中有预测价值。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ABCD-I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隋汝波(1971-),男,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第一作者:苏立华(1982-),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研究。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是脑血管疾病诊治的难点〔1〕。关于进展性脑卒中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3分者,时间窗为1 w。脑卒中进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预防更为关键。目前临床上预测脑卒中是否进展主要是靠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而临床经验又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和实验验证,缺乏量化标准及对预测准确程度的评价,尚无一个完整评分体系预测其发生。对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早期预测,尽早对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阻止其进展或尽量减小对患者的损害,对指导临床、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初步探索一个评分体系以期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起病24 h入院,给予常规治疗,未溶栓,病历资料完善,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心源性脑栓塞;③意识障碍或严重并发症不能完成神经功能评分的。④脑卒中后出血。⑤合并再发脑卒中。再发脑卒中是常在首次发病1 w或更长时间之后突然发生的,且为不同供血区的血管受损。⑥完全性脑卒中:起病6 h内症状即达到高峰,不再进展,24 h死亡的。入院后NIHSS评分增加≥3分者列为进展组300例和入院后NIHSS评分增加≤2分者为非进展组300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胆固醇、舒张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血糖、收缩压、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颈动脉狭窄、头CT特殊影像差异有显著性(P

进展组非进展组t或χ2值P值年龄(岁)65.42±8.6864.90±9.020.7100.478身高(cm)167.12±6.44166.22±6.121.7480.081体重(kg)68.90±6.3868.05±6.091.6640.097舒张压(mmHg)74.94±1.7274.74±1.211.6990.090收缩压(mmHg)158.50±13.20107.23±11.6550.440.000血胆固醇(mmol/L)3.76±0.523.68±0.451.8490.065血糖值(mmol/L)12.49±3.105.97±1.5232.660.000吸烟史〔n(%)〕146(48.7)98(32.7)15.920.000糖尿病史〔n(%)〕119(39.7)64(21.3)23.780.000高血压史〔n(%)〕153(51.0)87(29.0)30.250.000颈动脉狭窄〔n(%)〕263(87.7)48(16.0)30.860.000 头CT特殊影像〔n(%)〕128(42.7)35(11.7)72.850.000

1.2实验仪器设备L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德国西门子128层螺旋CT、迈迪克斯多功能心电图等。

1.3计算ABCD-I评分A(Artery)代表颈动脉。B(Blood Pressure)代表高血压,C(Cigarette)代表吸烟指数,D(Diabetes mellitus)代表糖尿病,I(Image)代表影像头CT。具体评分:①颈动脉中重度狭窄 ≥50%,计2分,<50%计0分;②吸烟指数≥200支年,计1分,<200支年,0分;③既往有糖尿病史计1分,无0分;④既往有高血压史计1分,无0分;⑤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脑梗死、脑栓塞计1分,无0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脑卒中是否发生进展为因变量,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影像学特征五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上述五个危险因素为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个因素所占的百分比给予赋分,颈动脉狭窄为其他因素的2倍,赋予2分,其他危险因素均为1分。

表2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偏回归系数偏回归系数标准误OR95%CIP值入院收缩压0.7130.4012.1150.983~4.3420.076入院血糖值0.8430.5302.6741.001~5.2360.062颈动脉狭窄3.1290.80924.9489.197~59.690.000高血压史1.5480.6904.7091.215~8.2380.014吸烟史1.6780.7025.0351.394~15.3320.008糖尿病史1.9820.7126.2631.794~19.3950.004影像学特征2.0710.7736.9372.301~20.3510.003

2.2两组ABCD-I评分进展组ABCD-I评分(3.57±0.93)均>3分,非进展组(1.27±0.75)均<2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33.41,P=0.000)。

3讨论

进展性脑卒中是多因素、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长期吸烟、颈动脉狭窄等均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史〔2〕。陈晗〔3〕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但也有研究认为高血压与其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4〕。研究结果的差异考虑与地区差异、种族差异,样本量等有关。高血压导致脑卒中进展的可能机制:长期高血压的患者,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上限和下限均上移,对低血压的耐受能力减弱,脑卒中早期血压的下降使缺血半暗带扩大,导致脑卒中进展。另外,近年很多研究证实〔5~9〕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可能机制〔5〕为血糖升高使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加重脑细胞的缺血,导致脑卒中进展。

吸烟也被公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国内多集中在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上。王光辉等〔10〕发现吸烟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NTERHEART研究〔11〕指出吸烟人群比从未吸烟人群发生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近3倍,危险性与吸烟数量呈正相关,每增加1支烟,风险增加5.6%。长期大量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引起冠状动脉持续痉挛,斑块不稳定、破裂,形成血栓,进而发生心肌梗死。推测吸烟也是通过相似的机制加重脑卒中的进展。

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发现〔4,12~14〕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更易促进脑卒中的进展。陈捷〔15〕发现颈部血管狭窄>50%、分水岭脑梗死是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有研究发现〔16〕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以分水岭区发生率高,可能与低灌注有关。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进展可能的机制有:颈动脉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促使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斑块脱落导致脑栓塞,动脉-动脉的栓塞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脑栓塞引起脑卒中进展的机制是不稳定斑块的反复多次破裂。分水岭脑梗死发生进展的可能机制是责任血管为终末血管,侧支循环较差或几乎没有侧支循环〔1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小,地区比较单一,今后的研究应在增加样本量的基础上,采取多地区的研究。本研究在以往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ABCD评分体系,将脑卒中进展的五个比较实用的危险因素形成一个评分体系,以便更好地预测脑卒中的进展。

4参考文献

1毛波,车玉琴,窦文波,等. 进展性卒中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1):65-7.

2Ferrari J,Knoflach M,Kiechl S,etal.Early clinical worsening in patients with TIA or minor stroke〔J〕.Neurology,2010;74:136-41.

3陈晗.322例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9):39-40.

4鲍景蕾.进展型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3.

5王好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Barber M,Wright F,Stott DJ,etal.Predictors of early neuological deterrioration after ischaemic stroke:a case-control study〔J〕.Gerontology,2004;50:102-9.

7胡宗源.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相关因素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35):114.

8白亮亭,钟平.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08-10.

9Urabe T,Watada H,Okuma Y,etal.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mong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in Japanese patients〔J〕.Stroke,2009;40:1289-95.

10王光辉,杨军,丁赛良,等.吸烟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3(5-6):4-7.

11Feo KK,Ounpuu S,Hawken S,etal.Tobacco us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in the Interheart study:a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6;368(9536):647-58.

12燕燕.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因素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1.

13程丽妞.急性进展性卒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3.

14酒泉.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5陈捷.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16靳行.进展性卒中临床及影像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013-12-25修回〕

(编辑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