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PCK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Y大学为例

2016-01-08 00:47魏志方郭艳春
关键词:初任教师队伍教学法

魏志方,郭艳春

(1.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延边大学 教务处,吉林 延吉 133002)

【中外高等教育与大学管理研究】

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PCK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Y大学为例

魏志方1,郭艳春2

(1.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延边大学 教务处,吉林 延吉 133002)

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的民族性、综合性、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初任教师队伍的队伍结构亦有其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教师占有相当比例、来自本校和其他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比例大。导致部分初任教师缺失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认识,缺乏一般教学法、学科教学法以及认知学生等PCK专业知识。Y大学基于对初任教师PCK的考察和学校发展需求,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为准绳,以初任教师的培训制度、初任教师“传、帮、带”指导团队等制度与政策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初任教师专业素养为培训理念,以树立初任教师的专业理想教育为先导,以科学地构建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体系为抓手,以强化初任教师的PCK为突破口,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机构组织指导下开展的岗前培训成效显著。

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Y大学;初任教师;PCK;现状;对策

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地方性、民族性、综合性。其特点也导致了初任教师来源的特殊性,少数民族教师占有相当比例、来自本校和其他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比例较大、国外归来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具有这种结构的初任教师队伍凸显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失衡的现象与问题,虽然拥有丰富扎实的学科内容知识,但缺乏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生知识。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

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12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要求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建设国家级高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设立高校教师培训系统,支持教师职业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在《意见》的指导下,开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培训途径单一、培训形式脱离实际、未能反映教师未来发展需要等。*张虹:《地方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与对策》,《淮阴学报》2014年第6期,第77-78页。同时,基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考察的对策研究鲜有报道。

从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维度着手,基于对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的考察、针对现状和成因分析开展对策与实践研究,对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养成与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也是建设高水平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的需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体现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队伍结构的特点以及初任教师专业素养实际,研究选取了具有地方民族综合性的Y大学的2014年、2015年的46名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人员结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初任教师结构分布

(二)研究方法

基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需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舒尔曼(1986,1987)提出了以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师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懂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表征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以及学生知识这4个维度。*张小菊:《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第2-7页。问卷结构是以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素养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对教师专业素养需求设计的。问卷包括一般教学法知识等6个维度30道题目,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题目维度和具体的题目

二、研究结论与成因分析

在整理分析问卷和访谈基础上,得出2014年、2015年Y大学初任教师PCK水平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初任教师的队伍结构

从学历结构角度可以看到,被试学校初任教师的队伍结构优良。汉族与少数民族教师的百分比分别为23.1%和76.9%,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男、女教师的百分比分别为45.6%和54.4%。65.5%的初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35.0%的初任教师是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硕士学位的初任教师主要集中在美术、体育、心理学等急需教师且博士学历人才短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见得,初任教师的人员结构处于合理状态。

然而,只有4位初任教师来自师范类院校或相关专业,另外有2位初任教师有过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

(二)初任教师教学法知识水平与成因分析

统计表明,被试者教学法知识水平不理想,既表现在一般教学法维度上,也表现在本学科教学法维度上,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法素养统计

被试者中只有4人是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约占被试群体人数的8.7%。

教师的教学法知识一般来源于显性课程(师范类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或来源于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隐性课程(不同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比二者,显性课程更为系统和科学,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规范地掌握教学法知识与技能。后者也很重要,但比起前者显得零散和缺乏系统。因此,缺失相关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背景,是影响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初任教师教学法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三)初任教师学科知识水平与成因分析

统计表明,存在部分被试者学科知识水平与学历层次不相符现象,表现在具有拟承担课程的知识水平上,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学科知识统计

雷诺兹认为,所教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内容知识——各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实质知识——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诠释架构与概念架构,章法知识——一个学科领域里新知被引入的方式及研究者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究的标准或思考方式等,有关学科信念,有关学科的发展——最新的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教育部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5-58页。

究其影响初任教师学历层次与学科知识水平不相应的矛盾原因很多,其中学科背景的影响是主要原因。 在被调查对象中,本、硕、博学科背景一致的为43.5%,本、硕(本、博或硕、博)学科背景一致的为28.2%,而本、硕、博学科背景不一致的为28.3%。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学习背景的原因,个别教师甚至没有拟任课程的学习经历。

(四)学生知识水平与成因分析

这里的学生知识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统计表明,初任教师的学生知识处于一般水平,详见表5。

表5 学生知识统计

相关课程学习是掌握学生知识的途径,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也是获取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对被试者的学校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解释初任教师的学生知识水平一般的原因,即没有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也缺乏了解学生的经历及过程与方法,现有知识处于经验的水平。

(五)双(三)语教学知识水平与成因分析

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的双语教学与一般意义上双语教学有着不同内涵,即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或三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民族高校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民族高校的相当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源于民族初高中,部分学生在汉语(文)的教学环境下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专业术语水平、汉族教师掌握少数民族专业术语水平是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之一。

统计表明,被试者中能同时熟练运用汉语(文)、朝语(文)教学的初任教师为45%,而同时掌握三种语言教学的初任教师比例偏低。

影响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双(三)语教学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来自内地其他高校的汉族教师语言背景或来自地方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背景,以及少数民族教师国外(与本民族语言相近)长期学习的经历是主要因素。

(六)PCK生成和发展认识水平与成因分析

统计表明,初任教师在PCK生成和发展认知水平上处于较低水平,尤其表现在PCK的知识水平上,相关维度水平如表6所示。

表6 PCK生成和发展认识统计

教师对PCK生成和发展的认识除了受教师教育、任职学校环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地位等影响外,还受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倾向等因素影响。初任教师的专业思想尚处于树立阶段。任职前后接受相关课程培训形式及内容的缺失,教学在综合性大学中的地位和被认可程度偏低,重科研、轻教学等现实问题都是初任教师在PCK生成和发展认知水平上处于较低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

三、对策与实践研究

基于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的PCK现状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结合Y大学实践研究,笔者提出促进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岗前培训建议。

(一)政策建设与实践研究

初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后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制定初任教师培训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是提高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的保障。

1.落实“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机制”,构建初任教师的培训制度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选聘教师的要求,“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教师,严格教师资格标准,注重品行要求,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探索新聘教师兼具教育类专门知识或学位的制度”。*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在这里,要深谙“兼具教育类专门知识或学位的制度”内涵,即便在不具备“兼具教育类专门知识或学位”的条件下,也要注重选聘教师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潜质。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完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的制度。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学校在“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机制”保障下,为弥补初任教师在“兼具教育类专门知识或学位”方面的不足,必须全面落实“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建立健全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的要求,包括旨在提升初任教师专业素养的导师团队指导制、课程制度、评价制度以及初任教师上岗的考核制度。

Y大学自2014年建立了初任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体系,建立了初任教师只有在参加学校规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课程并通过理论考核及课堂教学实践考核后方可上岗的资格制度。学校还对每位初任教师配备了由所在专业的学科专家和教育学专家组成的“传、帮、带”指导教师小组,学科专家负责专业指导,教育学专家负责教学技能指导。实践证明,建立优秀教师组成的“传、帮、带”指导初任教师机制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2.建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机构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发展与职后教师培训密不可分。以往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由人事部门相关科室负责,多从行政角度管理教师的职后培训和专业发展等事宜。职能部门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人员结构导致其功能停留在管理的层面上,缺少针对个性和全局的规划、指导与管理,特别是在规划和指导的层面上。教师的专业发展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和内容,具有全程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建立具有专业指导功能的教育机构,统筹、规划并实施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需要与趋势。

基于需要和趋势,Y大学利用综合性大学自身学科广泛的优势,2014年成立了由课程与教学专家、教育管理专家组成的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打造了培训教师团队,制定了培训方案,设计了培训课程,负责培训管理与考核。按照学校的计划和规定,在人事部门协调与支持下设计并实施了2014年、2015年初任教师以及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R.J.斯腾伯格和J.A.霍瓦斯认为,专家和新手教师的差异不仅在于他们所具有的知识量上的差异,更在于知识在他们记忆中组织方式上的差异。*[美]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1期,第27-37页。苏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和特性知识,有关教育脉络知识,有关教育的目的、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苏尔曼还认为,在上述知识范畴中,学科教学法知识是特别重要的,*张小菊:《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第2-7页。而培养初任教师PCK水平的主要抓手是课程建设和实施问题,包括课程类型、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等方面。

课程的形式、内容和体系是课程理念的体现。初任教师职前培训的课程应该基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理念设计与构建。课程内容和体系应该符合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容与结构,特别是突出教师的PCK知识,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如所教学科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知识,也包括教师专业技能。

基于以上要求,Y大学结合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的特点,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技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校课程+网络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高校教师专业规划与发展”、“新时期大学生心理与学习特点”、“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程大纲解读”、“教学设计”等理论课程,以及“教师教学技能实训”等实践课程。

Y大学针对调查显示出的因学习背景而导致的部分教师在所教课程知识上的欠缺,提倡以校内外听课、进修的方式提高初任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以弥补不足。

(三)以对初任教师进行教师专业理想的教育为突破口

教师的专业态度具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的不同阶段和水平。初任教师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情操是今后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达到《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青年教师“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要求,学校要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初任教师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与分散形式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

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的教师要明确为地方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要因此而具有使命感,学校和教师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着意培养双语(三语)教学能力。学校要以科研立项为抓手,以理论研究为指导,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Y大学通过各级立项研究和政策制定,鼓励具备条件的初任教师利用外文原版的教学资源开展双语或三语教学。

四、结语

高水平的教学是高水平大学的特征之一,也是将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建设成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指标。打造一支具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初任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其专业素养不仅影响时下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其整个专业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影响深远。初任教师及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关乎学校发展的未来,必须把初任教师及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认真对待。

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内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其不同的发展需求。基于地方民族综合性大学的初任教师的特点,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有长远规划的意识和行动。学校也要以制度、政策为保障,在考察初任教师的教师专业素养,尤其是涉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的PCK水平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初任教师专业素养为培训理念,以科学地构建课程类型、内容和体系为抓手,以强化初任教师的PCK为突破口,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Y大学开展的初任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其他高校初任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责任编校:宋宁]

Present Situation of Novice Teachers’ PCK in Local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 case study of Y University

WEI Zhi-fang1, GUO Yan-chun2

(1.NormalCollege,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2.OfficeofAcademicAdministration,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Ethnic features, comprehensiveness and localization make the novice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distinctive. Based on a survey of novice teachers’ PCK and the needs of self-development, Y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the pre-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accordingly. The training for the novice teachers takes the spirit ofOntheStrengtheningofYoungTeacherTeamConstruction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the standing-point, speciality improvement as the principle,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al as the guidance, constructon of scientific curriculum as the grasp,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novice teachers’ PCK as the breakthrough. Till now, the progra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local university for natioanlities; Y University; novice teacher; PCK;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G64

1009-3311(2015)05-0099-06

2015-06-25

魏志方,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初任教师队伍教学法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陕西将遴选干部纳入“初任培训”——帮助他们减少“不适”,增加才能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导师制对我国的启示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