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出血的同功穴规律分析

2016-01-09 03:25曹方,李铁,哈丽娟
吉林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鼻出血数据挖掘规律

基于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出血的同功穴规律分析

曹方,李铁,哈丽娟,王富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出血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出血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7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出血“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出血“同功穴”主要为合谷、迎香、少商和上星;“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督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头颈部和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治疗鼻出血,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灸;鼻出血;同功穴;规律;数据挖掘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10.001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10-0973-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543100)。

作者简介:曹方(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特定穴理论与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赵玉芝2015-09-07)

*通信作者:王富春,电话-(0431)86715066,电子信箱-fuchenwang420@126.com

Analysis of the Rule of “Analogiczl acupoin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Epistaxis based on Modern Literature

CAO Fang,LI Tie,Ha Lijuan,WANG Fuchu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ule of “Analogiczl acupoints” select for modern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Epistaxis based on data mining.MethodsThrough retrieved CNKI,Wanfang,and Weipu Database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Epistaxis from 1962 to 2015,get related with 57 papers,to analyze the rule of “Analogiczl acupoints” select for modern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Epistaxis.ResultsAccording to analysis Hegu(LI4),Yingxiang(LI20),Shaoshang(LU11),and Shangxing(DU23) are the most applied points,which belonging to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and Du Meridian,Sites of the selected acupoints most belong to upper limb,head and neck,and lower limb.Specific point category is chosen mainly five shu points,and source points.Conclusion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Epistaxis,select “Analogiczl acupoints”,make the acupoints compatibility produces synergistic effect,and can rise to enhanc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Epistaxis.

Keywords:acupuncture;epistaxis;analogiczl acupoints;rule;data mining

鼻出血,中医学称鼻腔少量出血为“鼻衄”,大量出血为“鼻红”“鼻洪”,妇女经期鼻出血为“倒经”[1]。《诸病源候论》曰:“脏腑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肺主气,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鼽者,鼻出血也。”多因肺热、胃火、肝火等损伤鼻部络脉,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阴虚火旺伤及鼻中血络而致。鼻出血可见于许多疾病之中。针灸对单纯性鼻出血效果显著。血止后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同功穴”[2]是由导师王富春教授在腧穴配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选穴经验首次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对于针对同一症状选取相同主治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收集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针灸治疗鼻出血的同功穴选用规律分析,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196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出血的相关文献。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检索纳入57篇文献[3-59]。

1.2检索策略采用计算机检索,以“鼻衄”“鼻红”“鼻洪”“倒经”和“鼻出血”为主要检索词,分别与“针灸”“针刺”组合,检索CNKI、WF和维普数据库。

1.3文献纳入标准临床研究文献,研究对象明确为鼻出血,以腧穴为主要作用点,以针刺、针灸和电针等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文献。

1.4文献排除标准治疗方法不是以针刺、电针为主,如激光针、皮肤针、皮内针、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等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单纯实验研究的文献。

1.5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1.5.1数据的规范化规范文献信息,内容包括作者、刊名和腧穴名称(取穴个数、腧穴所在部位、腧穴所属经脉和特定穴情况等),录入时腧穴用词统一参考《腧穴名称与定位》[60]。

1.5.2数据库的建立将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后,将相关资料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鼻出血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61]进行分析。

1.6数据分析通过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将纳入的文献采用的取穴处方录入系统。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取穴频次统计、取穴规律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为该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

2结果

2.1选穴运用频次分析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7篇,选用腧穴49个,其中十四经腧穴45个,经外奇穴3个,阿是穴1个。针灸治疗鼻出血所选49个腧穴的应用频次为222次,平均4.53穴次。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选穴运用频次分析统计表

2.2选穴所属经脉分析所选用的腧穴涉及到除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外的十条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对检索出的45个经穴,分别按照用穴个数和频次统计其在十四经的分布情况,具体每条经脉所选用腧穴及频次见表2。

2.3选穴所在部位分析把人体分为头颈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5个部分,将49个腧穴的具体位置按这5部分进行统计,其选用腧穴的部位、频次、选穴个数及具体情况见表3。

2.4选穴中特定穴应用分析检索出的45个经穴,其中特定穴31个,占68.89%;特定穴应用总频次为169次(本研究中如果同一个腧穴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则将其出现的频次记为2次。)特定穴类别选用情况具体信息见表4。

表2 选穴所属经脉分析统计表

表3 选穴所在部位分析统计表

表4 特定穴类别选用分析统计表

3讨论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挑战性。现代文献中的大量数据为挖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而复杂的症状间的关系和腧穴配伍间的变化为研究提出了挑战。导师王富春教授提出的“同功穴”[2]新概念,即为针对某一症状,具有相同主治作用的一类腧穴。对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诠释,可对针灸处方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3.1循经取穴规律本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医家针灸治疗鼻出血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督脉的腧穴为主。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鼻孔,主治“鼽衄”;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肺经腧穴可主治鼻部疾患;督脉起于少腹,“上巅,循额,至鼻柱”。统计结果显示,手阳明大肠经选取腧穴频次为26.29%,手太阴肺经选取腧穴频次为19.25%,督脉选取腧穴频次为14.55%,这3条经脉所属腧穴选取频次最多,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分经主治规律。

3.2分部取穴规律根据选穴所在部位分析统计显示,针灸治疗鼻出血临床取穴有着按部位选取的规律,上肢部腧穴频次占34.23%,头颈部腧穴频次占31.08%,下肢部的腧穴频次占29.73%。邻近作用是腧穴的治疗作用之一,也即腧穴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临近部位的病证;远道作用,这是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病症。上肢部合谷和少商,头颈部迎香和上星选取频次最多,体现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分部主治规律。

3.3辨证取穴规律临床上针灸治疗疾病常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腧穴,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鼻出血病位在鼻部,多因肺热、胃火、肝火等损伤鼻部络脉所致。根据选穴所属经脉分析统计结果,属于足厥阴肝经的太冲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内庭选取频次相对较多,表明现代医家针灸治疗鼻出血是在遵循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鼻出血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选穴。

3.4特定穴取穴规律特定穴[62]是有着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在临床中极为常用,具有主治规律强,运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研究显示,现代医家针灸治疗鼻出血选用45个经穴,其中特定穴31个,占68.89%,应用总频次为169次。特定穴中应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共选用17穴,86频次;其次为原穴,选用3穴,48频次。五输穴为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从选穴运用频次分析结果可见,五输穴中选用频次较高的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可治疗鼻衄;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可治因肝火引起的鼻出血;内庭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可治疗鼻衄。原穴为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发挥维护正气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选用频次较高,体现出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综上所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出血“同功穴”主要为合谷、迎香、少商和上星;“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督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头颈部和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同功穴”是腧穴配伍的基本要素,而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础。针灸治疗鼻出血,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增强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王富春.Discussion on “Analogiczl acupoint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5,8(1):24-27.

[3]张卫国.鼻衄的针刺疗法[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40.

[4]邓春雷.鼻衄的针灸辨治和应急措施[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6,9(1):21-23.

[5]于勇春.鼻衄秘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3):22.

[6]徐良.平刺少商穴治疗鼻出血12例[J].针灸学报,1989(4):11.

[7]张广亮.素髎治鼻衄二则[J].青海医药杂志,1986(3):47.

[8]程义德.一针疗法治鼻衄[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19.

[9]姜劲峰,朱平.涌泉穴为主治疗单纯性鼻出血的理论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37-638.

[10]张达贵.针(灸)药结合治疗反复鼻衄1例[J].中医药通报,2002,21(1):61-62.

[11]赵妍敏,杨艳华.针刺、艾灸治疗小儿鼻衄32例[J].中国针灸,2007,27(1):14.

[12]赵俊.针刺辨证治疗鼻衄14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5):55.

[13]董汉武.针刺大椎治鼻衄[J].河南中医,1983(6):43.

[14]李执光,许海潮.针刺大椎穴治疗鼻衄[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19.

[15]魏雪飞.针刺额中穴治疗鼻衄[J].人民军医,1979(4):75-76.

[16]罗铁阳.针刺额中穴治疗鼻衄40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9(4):37-38.

[17]程珍祥,王秀英.针刺行间穴治疗鼻衄30例[J].中国针灸,1984(6):5.

[18]刘家生.针刺合埋线治疗鼻衄2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93.

[19]宋向阳.针刺虎口穴治鼻衄[J].四川中医,1991(10):50.

[20]周德荣.针刺加电针治疗衄血症1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8):27.

[21]叶秀英.针刺加手法治疗鼻衄疗效观察[J].时针国医国药,2007,18(4):688.

[22]郎建新.针刺孔最治疗咯血鼻衄[J].上海针灸杂志,1988(4):11.

[23]李锦鸣.针刺孔最治疗鼻衄36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5):44.

[24]李兆义.针刺内关治鼻衄[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5):19314-19315.

[25]石育峰.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春季鼻衄76例[J].黑龙江医药,2006,19(5):416.

[26]汪文涛.针刺上星孔最穴治疗鼻衄2例[J].江苏中医药,2013,45(1):75.

[27]刘国升.针刺上星穴治疗鼻衄[J].四川中医,1990(3):19.

[28]李恋英.针刺上星隐白速止急性鼻出血15例[J].中国针灸,1998(12):738.

[29]范宜文.针刺上星迎香治疗鼻衄56例[J].中国针灸,1998(11):652.

[30]王树鹏.针刺少商穴治疗鼻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1978(2):22-23.

[31]张振邦.针刺太冲穴治鼻衄不止一例[J].新中医,1986(2):35.

[32]郭祚梁.针刺太冲穴治疗鼻衄15例[J].新中医,1991(1):19.

[33]袁胜.针刺为主抢救鼻出血重症案[J].中国针灸,2005(10):695.

[34]吴成善.针刺迎香穴治疗鼻衄[J].四川中医,1985(2):35.

[35]李清和.针刺迎香穴治疗鼻衄一例[J].新医学,1976(1):48.

[36]张玉和.针刺治鼻衄[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4(2):2.

[37]白文堂.针刺治疗鼻出血[J].广西赤脚医生,1977(4):32.

[38]吕常宽.针刺治疗鼻衄[J].新中医,1990(8):33.

[39]杨洪成.针刺治疗鼻衄[J].四川中医,1988(4):29.

[40]张雍德.针刺治疗鼻衄[J].四川中医,1991(9):49.

[41]何金国.针刺治疗鼻衄32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2(9):15.

[42]刘世琼.针刺治疗鼻衄39例疗效分析[J].中国函授通讯,1993(6):31-32.

[43]由文峰,赵方平.针刺治疗鼻衄48例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8):13.

[44]姬云海.针刺治疗鼻衄5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1994,7(2):15.

[45]符前仁.针刺治疗鼻衄107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70.

[46]刘元奎.针刺治疗鼻衄四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4):56-57.

[47]苏侗志.针刺治疗鼻衄验案[J].陕西中医,1986(3):78.

[48]针刺治疗黑热病的鼻出血[J].山东医刊,1962(2):16.

[49]于吉恩.针刺治疗急性鼻出血45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2,5(6):40-41.

[50]马志勤.针法治疗鼻衄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1):47.

[51]万应强.针灸治疗鼻衄[J].上海针灸杂志,1991(4):42.

[52]董日安.针灸治疗鼻衄1例[J].上海针灸杂志,1989(3):47.

[53]福建省针灸治疗鼻衄协作组,梁栋富.针灸治疗鼻衄19例[J].福建医药杂志,1984(6):19.

[54]陈瑞云.针灸治疗鼻衄的即时效果[J].中国中医药,2009,7(11):222-224.

[55]万应强.针灸治疗鼻衄两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3):35.

[56]张文进.针灸治验鼻衄六则[J].中医杂志,1986(3):46-47.

[57]刘君风.针灸治愈鼻衄验案[J].针灸学报,1992(3):7.

[58]曾瑞林.针刺列缺穴治疗鼻衄[J].上海针灸杂志,1987(4):42.

[59]吴成善.针刺迎香穴治鼻衄50例[J].中原医刊,1986(4):48.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腧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1]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4.

[62]王富春,景宽.特定穴在临床中的配伍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1989(10):34-35.

猜你喜欢
鼻出血数据挖掘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巧解规律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