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雾化吸入干扰素法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6-01-11 05:31宋代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3期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雾化

宋代平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儿科 重庆 402160)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患儿多为12岁以下的幼儿,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鼻、咽、喉及扁桃体等处均可能发生炎症反应[1],其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进展为肺炎。干扰素属于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院采用雾化吸入干扰素法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儿均为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这些患儿均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对其进行肺部听诊时可发现啰音。这些患儿的排除标准是:1)患儿的病情严重,需转入ICU接受治疗。2)患儿在入院前的一段时间曾使用干扰素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可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3)患儿发生肝肾功能不全或患有先心病。4)患儿有使用干扰素的禁忌症或过敏史。4)患儿的家长自愿让患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了对本次研究的知情协议书。将这些患儿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其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6.29±1.44)岁,其体温为38.9~40.2℃,平均体温为(39.02±1.03)℃,其病程为5~40个小时,平均病程为(21.28±2.34)个小时。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其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6.42±1.64)岁,其体温为38.8~40.1℃,平均体温为(38.92±1.01)℃,其病程为6~40个小时,平均病程为( 2 1.52±2.61)个小时。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用法是:静脉注射,10mg·kg-1·次-1,2次/日,共用药7日。为研究组患儿应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其用法是:5μg·kg-1·次-1,将此药混入2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高频雾化吸入治疗,15分钟/次,2次/日,共用药7日。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其退热的时间、全身症状消退的时间、总病程及临床疗效。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为:1)显效:经治疗,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及体征消失。2)有效:经治疗,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3)无效:经治疗,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及体征未得到改善,甚至在加重[2]。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分析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1)。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分析(n,%)

2.2 对两组患儿其他观察指标的分析 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儿退热的时间为(16.29±6.64)个小时,全身症状消退的时间为(20.25±6.53)个小时,总病程为(34.19±9.73)个小时;对照组患儿退热的时间为(21.56±11.65)个小时,全身症状消退的时间为(25.96±11.34)个小时,总病程为(40.32±14.74)个小时。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全身症状消退的时间及总病程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儿其他观察指标的分析(±s )

分组 总病程(小时)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小时)退热时间(小时)研究组(n=40)34.19±9.73 20.25±6.53 16.29±6.64对照组(n=40)40.32±14.74 25.96±11.34 21.56±11.65 t 2.20 2.76 2.49 P 0.03 0.01 0.02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可分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约占90%。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小儿的免疫力较弱,在罹患此病后易因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而出现较重的临床症状。此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流鼻涕、咳痰、血白细胞的计数增多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异常等[3]。在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规疗法是解热、补液、抗感染及吸氧等,但其疗效较不理想。

利巴韦林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广谱抗病毒药。此药在进入靶细胞后可迅速磷酸化,竞争性地抑制病毒RNA中多聚酶和鸟苷酸的合成,阻断病毒DNA的复制。干扰素α1b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力的作用[4]。此药的药理机制主要为:①可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产生若干种抗病毒蛋白,使病毒无法复制。②可加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5]。与采用利巴韦林相比,采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更快地起效,缩短患儿的病程。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1)。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全身症状消退的时间及总病程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雾化吸入干扰素法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加快其康复的速度,缩短其病程。

[1] 陈荣.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99-100.

[2] 王淑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165-166.

[3] 卢芬,潘晓,赵阳.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1139.

[4] 蔡素芬,蒋曼,康辉.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80-81,84.

[5] 欧宝莲.重组人干扰素α_(1b)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128-129,132.

猜你喜欢
干扰素病毒性雾化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