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分析

2016-01-11 02:11于付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蛋白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分析

于付生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一区河南 焦作454001)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纳入SAP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纳入ACS组。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超声检查、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等方式检测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表达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结果SAP组中纤维性斑块最多,占48.4%;ACS组中脂质性斑块最多,占据56.3%。两组斑块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Beclin-1、MAP1-LC3及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AP1-LC3和DAPI荧光强度低于SAP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会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强而呈减弱趋势。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自体吞噬;单核细胞;蛋白

【中图分类号】R 394-3

收稿日期:(2015-07-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者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1]。针对ACS死亡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破裂的斑块中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认为其是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2]。本文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探讨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纳入SAP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纳入ACS组。SAP组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61.78±1.50)岁。ACS组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62.16±1.20)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等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仪器包括德国Leica公司生产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的JEM- 1200型号透射电子显微镜,血管内超声仪,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V- 3000 型心血管造影仪[3]。检查项目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查、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中MAP1-LC3、Beclin-1、Atg5-Atg12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MAP1-LC3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斑块类型SAP组中纤维性斑块最多,占48.4%;ACS组中脂质性斑块最多,占据56.3%。两组斑块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处的

2.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光密度扫描分析以上3种蛋白表达量,ACS组Beclin-1、MAP1-LC3及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MAP1-LC3表达情况利用绿色荧光FITC对自噬特异性蛋白MAP1-LC3和DAPI染色的细胞核进行标记处理,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CS组MAP1-LC3和DAPI荧光强度低于SAP组(P<0.05)。

3讨论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然而,对其发病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由于该病不仅发病迅速、复发率极高,同样其较高的致死率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4]。本次对比实验同样证明,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具有直接关系,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超声检查、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MAP1-LC3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发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会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强而呈现出减弱的趋势,所以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能力,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会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强而呈减弱趋势

参考文献

[1]赵凯,陈文强,徐兴晟,等.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37-42.

[2]万槐斌,成锦,周婉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1):19-20.

[3]赵秀峰,刘丽军,信栓力,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6、MMP水平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2):134-135.

[4]陈文强,张运,张梅,等.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062-1065.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蛋白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AK -HV 蛋白通过上调 ABCG5/ABCG8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稳定抑制PAK2蛋白表达的HUH—7细胞株的建立
C-Met蛋白与HGF蛋白在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聚合度7-15的壳寡糖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8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