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浪漫主义音乐与魏晋艺术之自然意蕴

2016-01-12 00:35雍凌凌
戏剧之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名士移情浪漫主义

雍凌凌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盐城 224299)

论浪漫主义音乐与魏晋艺术之自然意蕴

雍凌凌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盐城 224299)

对自然的出色描写与热情讴歌是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艺术特色之一;一千多年前中国魏晋时期,名士们以艺术的心灵发现山水之美,用艺术创造了一种“意境中的山水”。本文中,笔者力图寻找出两种不同时空下的艺术形态拥有着相似的有关自然的文化意蕴。

浪漫主义音乐;魏晋艺术;自然意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提出浪漫主义错综复杂现象的背后正是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滥觞于浪漫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的契合点表现在反理性倾向和去社会性。而对自然、感情、梦等因素的迷恋正是去社会性的表现之一。),是浪漫主义的根本。从社会和思想层面方面来讲,对社会生活的抗拒以及对自然等因素的迷恋正是浪漫主义审美现代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自然的出色描写与热情讴歌成了浪漫主义乐派的艺术特色之一。

东方意蕴下的“自然”,隐藏着玄机。魏晋时期,阮籍在《达庄论》中指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反映出他音乐思想明于自然,达于天道的新追求。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流露出音乐本于天地,体现“自然之道”,“乐本自然”的思想。陶渊明在他的一生中极力追求自然之乐,认为只有“以自然为美”的音乐,才能使人达到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从魏晋名士们的音乐思想中,我们不能看出,在当时“越名教而任自然”,玄学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一切包括音乐在内的审美活动都应顺应天性、自然,如反之审美则会变成束缚。

与魏晋名士们的“自然之道”一样,欧洲浪漫主义口号“回到自然”同样包括对人性本真自然状态的追求,艺术家们殚精竭虑,只为返还生命的本色。于是有了舒曼的《童年情景》,有了马勒的《少年的奇异号角》等作品,这些作品不单单是对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描述和想象,更是艺术家们对“崇高奥秘”的深刻感悟,也就是对自然、童真的人性追求。

自古,东西方追逐自然的方式有所不同,西方用移情说来解释自我与外在对象的统一。认为,外在世界本是空洞的,无生气的,只有将人的生命活动倾注进去,才能使整个世界“活”起来。人在西方移情中处于主动的中心地位,移情呈现出由“人”及“物”,将“物”人格化的过程。与西方的主体式以人为中心的移情特点不同,中国艺术讲究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是一种非主体式的移情。而其中的“情”不同于西方艺术创作中“我”的性情,而是有外物的触动,有感而发,情由物唤起,又以物来表现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者贝多芬在创作最早的标题音乐——《田园交响曲》时,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上帝啊,在森林中我多么欢畅,每一颗树都与我低声细语。”“森林、树木和岩石,都反映着人的思想感情”。正是田野使他宁静,风雨引发了他的灵感,鸟鸣、雷雨以及大自然的景象的描写反衬出了人的崇高和生活的意义。在海利根施塔特小镇上的时光,正是贝多芬与命运相抗争的时刻,他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身边的自然,诞生了伟大的《田园交响曲》。众多浪漫派作曲家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常常打上个人的印记,如:舒伯特作品中描绘的大自然常常是荒芜的山岩、枯萎的树叶、暗淡的天空、孤独的流浪者……这正是作曲家自身孤独无助的写照;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其实写的正是自己,是自己的情感和性格注入了他描绘的大自然中;李斯特的作品《旅游年代》中,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连绵不断的山岭,都是作曲家自身对故国乡土的抒怀。

魏晋名士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是以陶均文思,贵在虚静;疏僪五脏,澡雪精神。”宗白华先生认为,这体现了主体产生不沾滞于物的审美心境,主体受到大自然的震撼,而整个心境受到洗涤和改造,从而产生对美的体悟和感受。魏晋时期的名曲《梅花三弄》,正是桓伊借自然界中傲雪寒梅来隐喻名士们的高洁、超然,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度。明代杨仑的《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最为清,琴为声最为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若夫三弄之音,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尔……”再如魏晋流行的琴曲《玄默》,极具玄学思辨的观念。名士们为逃避严酷的政治现实,让精神遨游在宇宙自然之间,在琴乐中寻求宁静,物我两忘。

浪漫主义音乐是真挚的自白,是人生的花朵。虽然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抒发感情,但是浪漫音乐中感情的抒发最为强烈,最具有“对话”的性质。正如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所说:“音乐是最纯的感情火焰”;同样,魏晋时期的这几百年间亦是精神上的解放,最富于艺术精神,最浓于热情的时代。魏晋名士们放浪形骸,借助艺术的创作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两个同样浓情,同样痴迷于自然的艺术流派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相遇了。

[1]陈新坤.审美现代性:浪漫主义音乐阐释的新维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4).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陈小兵.西方音乐的轨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英]以赛亚·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J609.1

A

1007-0125(2015)12-0079-01

雍凌凌(198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文学硕士,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名士移情浪漫主义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战国诸子名士的求功成名之路与学术传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