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布景虚拟性的重要作用

2016-01-12 19:45李欣
戏剧之家 2015年24期
关键词:戏曲

李欣

【摘 要】布景是戏曲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布景决定着舞台视觉效果,还直接影响到戏曲表演的成功与否。在戏曲表演中,时空的虚拟、自然环境的虚拟、物体的虚拟、人物动作的虚拟等都基于戏曲舞台布景虚拟性的重要作用,戏曲舞台布景的虚拟性为戏曲带来艺术表现的自由。

【关键词】戏曲;舞台布景;虚拟性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37-01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中国戏曲将叙事、抒情、写景等融合起来,构成独具特色的戏剧题材,将人物形象和生活情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戏曲的舞台布景是舞台美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戏曲内容、导演构思设计出的舞台美术设计图,在景片、幕布、平台等上面运用平面绘画、立体造型等艺术处理手法,为剧中人物创造出典型的环境[1]。中国戏曲中有大量的情节、事件、细节、人物、风景等,这些内容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它们在戏曲中却背离了生活原型,形成了意味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舞台布景虚拟性,笔者试从戏曲舞台布景虚拟性这一角度分析其重要作用。

一、舞台布景虚拟性为戏曲艺术表现带来自由

戏曲本身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体现在对时空处理的超脱上,时空观念的超脱性将戏曲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独特性,使戏曲剧作家和舞台表演者在舞台上自由表现,摆脱舞台框架的限制,集中去表现在舞台上很难表现的生活化场景。在舞台道具布景上,戏曲突出了虚拟化的特点,所谓的虚拟性,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无限的时空,戏曲用虚拟的手法很好地处理了舞台时空与现实生活时空之间的关系。中国戏曲用虚拟的表演形式,在舞台上自由地转换时间与空间,舞台上没有复杂的布景,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即所谓的“一桌二椅”,它随着人物的出场,能变化出许多不同的环境,“一桌二椅”既可以是客厅,也可以是点将台,演员在舞台上跑个圆场,既可以是寒来暑往,也可以是千军万马;在舞台设计方面,舞台大都空空如也,但这里却包含着千山万水,一块石头和一棵树可以是一座山、一片森林,一扇门一张桌子就是一个家、一座殿堂,单纯之至而又丰富之至[2]。例如戏曲中演员拿着桨表示走水路,通过演员虚拟上船的表演,观众便能感觉到它是一条船;戏曲《张古董借妻》中运用“千里”化“咫尺”的表现手法,在舞台的一角和舞台的正中央表现出戏剧性的对比场面,既互相对比又互相补充等等,这些都是戏曲舞台上的虚拟性。

二、舞台布景虚拟性发扬了戏曲传统艺术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戏剧表演一般在广场等空旷的场所,没有任何布景和幕布,镜框式舞台表演形式是后来才发展兴起的。中国传统戏曲在这种舞台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戏曲表演受到传统歌舞艺术的影响,古希腊戏剧最初的广场演出,演员在演出之前已经在场地上摆好姿势,表演没有上场和下场,没有虚拟手法的运用,但我国戏曲表演不同,在戏曲没有形成之前的民间歌舞中就出现上场和下场的雏形,这种上下场方式表现出故事开始发生改变,是最初舞台结构的简单方法,后期形成的戏曲舞台形式也受之影响。舞台布景虚拟性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在传统的歌舞表演中能够找到渊源,在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将原有舞台道具等进行简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舞台布景。根据我国传统歌舞、戏曲、说唱等艺术舞台表演的特点及发展,我国戏曲独特的舞台布景虚拟性是受到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不断创造,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原则或艺术表现规律,这就是戏曲的虚拟性。

三、舞台布景虚拟性体现了戏曲的本质

虚拟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根本特性,它根源于中国古代对有无、虚实的哲学思考。虚拟中“虚”的意思是,在舞台上要虚掉戏中与角色发生关系的环境和实物对象;“拟”的意思是,环境和对象虽然虚掉了,却要通过语言、结构和演员表演模拟显现其存在。中国戏曲的虚拟动作不依附于舞台布景,而是以动作展示和表现景物,戏曲的舞台布景却是虚灵而自由的空。戏曲在本质上是排斥写实布景的,注重的是超脱的时空处理,如果运用复杂的舞台实景就会造成戏曲表演的局限性,限制了观众对戏曲情节的想象力。例如在戏曲《姚期》中,姚期回朝见君那场戏,演员只在舞台上来回走动,表现的却是“转过了万花亭品级台上”曲折、幽深的皇宫深院中的不同景色,此时舞台布景并没有随着戏文表现的环境而变化,但观众却可以根据演员精湛的表演去想象出景色的变化,体会戏曲故事情节的波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舞台布景决定着舞台视觉效果,直接影响戏曲表演的成功与否。戏曲舞台布景的虚拟性具有重要作用,戏曲舞台布景的虚拟性为戏曲带来艺术表现的自由,传承和发扬了戏曲的传统艺术,体现了戏曲表演虚拟性的本质特征。我国传统戏曲的舞台装置一般没有布景,只采用一桌二椅,直至目前一些传统剧目的演出仍不需布景,只有新编现代戏、历史剧等采用布景,因此,戏曲舞台布景根据戏曲种类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王英莉.传承·融合·创新:新世纪舞台美术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12):51-52.

[2]马艳萍.戏曲艺术的“无限”与“有限”——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美[J].四川戏剧,2015,(09):87-89.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清代中后期戏曲表演理论的演进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