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城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16-01-14 22:10冯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

冯静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文章结合城市规划课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尝试引入微课教学方法,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满足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课程教学需求。

关键词:微课;城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59-02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起源于国外,其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v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在国内,“微课”一词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率先提出的。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主要载体为微型教学视频,时长约为5~10分钟,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精髓在于“微”,“化整为零”,将复杂完整的系统教学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教学点,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碎片化”学习[1]。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手段,创造了一个半开放的、情景化的动态生成的虚拟在线学习与交流环境,是一种灵活便捷、简单高效的学习模式。由于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方便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相关学习,既迎合了当前学生喜欢变革、迷恋网络、热爱自由的性格爱好,又符合现代教学理论中兴趣学说、记忆强化学说等观点,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2]。在胡铁生、黎加厚等国内微课先行者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探讨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许多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高等院校,微课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必将成为未来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3]。

二、当前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一门知识面极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课程,不仅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还是建筑学、园林、景观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2004年开始在园林专业、艺术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授课目的旨在通过相关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城市规划的系统观,开阔视野、从宏观“面”出发,合理设计城市局部地段的微观“点”,在日后的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各项复杂问题,使园林规划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4-6]。教学方法在采用多媒体结合传统板书的基础上,相继引入了案例教学、项目法和开放式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教学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课时少,课堂讲授时间紧张,学生理解与掌握困难;(2)课堂讲授的文字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有合适的案例,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但由于学生对案例不熟悉,很容易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3)部分章节如居住区规划设计部分图纸多,信息量大,由于非城规专业学生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讲授与理解均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结合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等环节,但学习效果仍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有效地解决上述教学中的问题,初步探索该课程中“微课”的教学方法,为深入研究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与规律、深化城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提供了一定依据和经验。

三、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1.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园林、艺术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对于课程的讲授内容经过了多次调整,每学期讲授时根据最新学科发展和行业动态进行补充完善。本次的内容改革选择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意见,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对教学有何建议及期望,切实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调研及调查对比,收集和筛选相应的教材及文献资料,优化教学内容,调整编写适于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重点完成以下内容:(1)研究适于微课教学的教学文件和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等(如章节概述、课时安排、授课方式、章节内容、章节重难点、每章小结等);(2)完善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逐步建设微课资源库(各章节ppt、章节重难点微课视频、音频、案例图册等)。这一部分的内容应结合网络课程和优质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筑丰富的微课资源库。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微课教学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优势不容赘述,但微课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以居住区规划章节为例,在学生完成了居住小区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分组讨论等环节之后,在课堂汇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居住小区的规划结构到底是哪种形式的?同一类用地为何各组确定的范围界限都不同?路网结构到底合理与否?即使是同组的学生仍存在极大的争议。这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凸显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回顾,关键知识点的解读,实际项目的融合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出正确答案。因此微课教学应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目前的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安排,各章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有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但并非所有的课程章节都适宜采取微课教学,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微课统一并合理使用,这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3.教学实践的改革探索。(1)教学单元的实践研究:以第二章的内容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为例,选取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并划分为课前活动和课堂活动两部分。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完成微视频制作,之后应设置一些导入环节或问题,如:古代中国的城市是如何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帝王意志还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有的城市建设都是受礼制思想制约吗?通过以上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在观看微视频之后还应再设置相关环节来反馈和监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具体可采用选择题、问答、材料解析等形式,如试举一例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是自然观理念占主导地位的。以上内容完成后,教师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微课学习。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对知识掌握程度检测,对于未掌握的或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讨论,并由教师最终进行评价总结。课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讨论发言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由每个学生为每次课程教学的整个设计实施评价打分,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促成微课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升级完善。从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资源共享和便利的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机学习微课视频资源,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薄弱环节。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课程改革方案的试点与确定:确定课程改革方案后在园林和环设专业进行试点,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阶段性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阶段性测试结果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具体教学中探索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试点结果主要对教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即总结和评价实践效果,完善城市规划课程新的教改方案;对完善后的新的教改方案在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再进行试点,进一步探索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直到通过第二次教学改革方案试点和教学效果分析,总结和评价实践效果,并经专家充分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的教改方案,反复实践、总结提高,最终确立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微课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对于教师、学生、教学新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专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对于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经验和想法,很多具体的教学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后期仍需积极尝试、改革探索,合理优化、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明确以后的教学思路,为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莹.微课教学研究[J].才智,2015,(9).

[2]张欣,尚坤,刘明军,等.基于微课与慕课理念的中医药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对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5).

[3]沈继伟.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79-79.

[4]周宝娟,吴伟东,詹秋文.园林专业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101-103.

[5]孙卫红.城市规划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42-44.

[6]郄瑞卿,李春林,聂英,等.城市规划课程多维教学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42-4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