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疾病感知的关系

2016-01-14 07:25吴拥军
护理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疾病感知的关系

吴拥军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resilience and

illness perception of neurosurgical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u Yongjun(Xinhua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Hubei 430015 China)

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疾病感知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和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对148例神经外科术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5.83分±13.28分,心理弹性得分为23.98分±6.54分,疾病感知总均分为3.07分±1.24分;创伤后成长得分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1),创伤后成长总分和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呈正相关(P<0.01),创伤后成长和后果、周期性、情感陈述呈负相关(P<0.0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心理护理中应更多关注病人自我的心理正性成长,可通过改变疾病认知和发掘其心理弹性促进这种成长。

关键词:神经外科;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疾病感知

中图分类号:R473.6

作者简介:吴拥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0015,湖北省新华医院。

收稿日期:(2014-05-05;修回日期:2015-05-07)

以往临床护理信息研究更多的关注病人负性的病理心理改变[1],神经外科术后病人患病和手术都是严重的创伤事件,具有急迫、后果不可预料等特点,临床心理护理也多倾向于针对负性情绪的干预,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很多病人存在着与此相反的正性的心理成长,即创伤后成长[2]。认知因素是诸多心理变量的影响变量,是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中介变量,对病人来说,疾病感知是极为重要的认知变量。心理弹性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高心理弹性者焦虑抑郁水平较低[3,4],关于上述变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国内研究尚不多见,国外有学者在战后军人、车祸伤存活者等群体中发现其存在关联性[5,6]。作为严重的创伤事件的经历者,神经外科术后病人疾病感知情况、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是否有自身特点、有何关联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病人148例,其中男78例,女70例;年龄18岁~65岁(45.0岁±12.4岁);合并糖尿病75例,置管120例,脑室外引流76例,脑脊液测漏4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41例,后颅凹手术38例;入院原因:垂体瘤54例,脑血管疾病50例,脑积水20例,幕上或幕下肿瘤18例,其他6例。纳入标准:①术后病人苏醒,能能进行语言或书面沟通;②知情同意;③18岁以上,能理解问卷问题;④符合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②伴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编制,包括病人诊断、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和人口学信息。②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由Tedeschi等[1]于1996年编制,本研究主要采用由汪际等[7]修订中文版,主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心理正性改变程度的测量。包括人际关系、新的可能性、个人增强、精神改变和欣赏生活5个维度21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计分法,0分~5分分别表示“完全没有经历这种转变”到“这种转变非常多”。得分越高代表成长水平越高,该问卷中文修订版性能良好,其 Cronbach’s α为0.90。③中文简化版Connor-Davidson 心理弹性问卷(CD-RISC)[8]:该版本是25条目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的简化版[9]。该表共10题,总分 0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分~4分表示“完全不是”到“几乎总是”。以往研究表明10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r值为0.64~0.77(P<0.01),全量表分半信度为 0.74,Cronbach’s α系数为0.88。④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10]:本研究采用其第2部分疾病认知部分,包括病程(急慢性)(6个条目)、周期性(4个条目)、后果(6个条目)、个人控制(6个条目)、治疗控制(5个条目)、疾病一致性(5个条目)及情感陈述(6个条目) 7个维度38个条目。在8个病种711例病人中的研究表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0.79~0.89,并具有很好的平行效度、区分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在慢性稳定性疾病中也具有可接受的重测信度[11]。

1.2.2调查方法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征得管床医生、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后开展测评,测评时间为术后3 d~10 d进行测评。统一指导语,PTGI和IPQ-R在病人处于情绪状态平稳的时候进行测评,测评处于安静、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对于不能自行填写的病人调查员进行协助,问卷当场调查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84.57%。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疾病感知、心理弹性得分病人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均分为65.83分±13.28分,其中人际关系得分为3.39分±1.28分,新的可能性得分为3.14分±1.23分,个人增强得分为4.61分±1.38分,精神改变得分为3.43分±1.12分,欣赏生活得分为3.59分±1.48分。本组病人心理弹性得分6分~40分(23.98分±6.54分)。疾病感知条目总均分为3.07分±1.24分,病程、周期性、后果、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和情感陈述各纬度得分分别为3.54分±1.12分、1.85分±1.43分、3.54分±1.54分、3.56分±1.42分、3.65分±1.25分、3.02分±1.23分、2.32分±1.12分。

表1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与疾病感知各纬度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r值)

2.3神经外科术后病人疾病感、心理弹性知对创伤后成长的回归分析将心理弹性、个人控制、后果、情感陈述纳入回归分析。心理弹性、个人控制、后果、情感陈述对PTG 预测显著,共能解释 PTG 变异的 34.32%,见表2。

表2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心理弹性、疾病感知对创伤后成长的回归分析

3讨论

3.1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存在一定的创伤后成长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病人存在中等水平的创伤后成长(总均分65.83分±13.28分)。在国内现有的文献中鲜见针对神经外科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研究报道,但现存的关于肿瘤术后病人、慢性病人、车祸伤存活病人等群体的研究发现,这些群体中存在类似的心理的正性成长。就采取手术治疗措施病人而言,患病本身就是严重的创伤事件,作为治疗过程的手术过程,也是一种创伤,因而是双重创伤事件。患病等创伤作为一种突发的、不可预知的甚至危及生命、健康的负性事件,对创伤当事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国内外很多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创伤当事人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负性反应,最近的大量研究开始关注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可能体验到的积极变化,即创伤后成长的过程[7]。这种成长在本研究中的得到证实,针对PTGI的解释,Tedeschi与Calhoun的创伤后转化模型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理论解释,这个理论模型解释认为创伤当事人遭遇负性事件时会采取不同应对方式去适应其创伤后身心改变,同时通过认知重建(反思)改变其原有信念、目标,重新设定生活取向[7],不难发现,这种类似的心理改变也存在神经外科术后病人中。

3.2神经外科病人疾病感知状况和心理弹性分析患病本身对病人心理变量存在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对病人心理变量影响的程度却不是和疾病严重程度一一对应的,而是随着病人对它们的认知评估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因此提出了病人疾病感知这一变量,认知评价是影响病人心理变量的重要中介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感知各维度中,病程、个人控制、治疗控制高于各维度得分范围的中间值,这表明病人对病程的长期性有较好的预期,也对自己和医院治疗对战胜疾病的信心有较高的预期,而周期性和情感陈述维度分低于中间值,说明病人对疾病的结局显示有较为乐观的预期。同时,术后病人的情绪问题出现平稳的迹象,这可能与术后病情平稳、对治疗结果充满信心有关。本研究显示,本组病人心理弹性得分为23.98分±6.54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也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之一,多集中于研究重大创伤、灾害、重大疾病及青少年的心理恢复[12,13],随后有学者将心理弹性的概念引入到护理领域[14],在此之后,心理弹性在病人恢复期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护理学界的重视。心理弹性是病人面对困境时的韧性、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等,而该变量往往和当事人处理困境时的方式和倾向有显著关系。

3.3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心理弹性、疾病感知和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显示,创伤后成长和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呈正相关,而与后果、情感陈述和周期性呈负相关,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也表明心理弹性、个人控制、后果、情感陈述进入对创伤后成长预测的回归方程。这几个变量间的关系,国内现有文献鲜见报道,关于疾病感知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的解释,创伤后成长的转化模型或许是一个切入点,该模型认为个体遭遇负性事件时会采取不同应对方式去适应其创伤后身心改变,还通过认知重建即反思改变原有信念,并设定新的生活取向[1]。其中认知扮演了中介变量的角色,其核心就是对疾病的认知。根据本研究结果,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对自己、医院的医疗措施预期越高,则创伤后成长越好,相反,对病情的结局、反复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情绪问题悲观,则创伤后成长越差。对疾病的认知越乐观,则病人乐于探索疾病预后其人生的意义,通过寻找意义感,把先前的由于体验和当前的无需体验进行整合,从而出现更加成熟的现实心理模式,因而其心理会更加朝着更加正性的方向发展,比如出现人际关系的改善、对生活的全新认识、自我成长等,其结局就是实现创伤后成长。

关于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国外有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较为类似。Nishi等[5]在机动车事故幸存者中以及Gadi等[6]在军人中进行的研究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后者通常被定义为应对逆境的能力。Janoff-Bulman[15]提出了其心理模型,它假定心理弹性是一种准备状态或应力模型,它是当个体暴露于胁迫之中后出现的压力保护,这种压力保护因素越强的个体,创伤应激事件后恢复力则越高[16]。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焦虑抑郁的预测因子,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保护性因素[17]。心理弹性是个体免遭伤害的心理免疫系统,在面对创伤和逆境等应激时,能帮助个体抵御或缓冲应激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又促使个体心理恢复正常并自我成长[18]。Calhoun等[19]介绍了人生的重大危机的经验导致个人进行沉思的过程,故意的沉思参与了创伤后成长的发展,故意的沉思更易发现创伤性事件的积极意义。还有学者从精神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其可能的机制,如果个体具有乐观性气质或积极的情感,其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可能会更敏感、更具应抗力,因此更易乐观应对创伤事件[20]。总之,社会心理因素和神经生物学的共同作用,建立心理弹性及其变化可能影响创伤后成长的形式[6,20]。

本研究结论提示,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心理恢复应该转变视角,多关注病人的良好适应,积极发掘其本人的自我心理力量和成长的潜能,以便促进身心修复。这种疾病感知的部分因子和心理弹性对创伤后成长的预测效应,提示护理人员可通过针对心理弹性的干预、针对促进正确疾病感知的健康教育间接促进病人心理成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edeschi RG,Calhoun LG.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J].J Trauma Stress,1996,9(3):455-471.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工作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双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是第一推动力,要“以创促转”,以创新创业促进转换的进程。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增长提供突破点,为双创的大力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图书馆的双创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图书馆界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的双创服务日益成为焦点。

[2]Tedeschi RG,Calhoun LG.Posttraumatic growth: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Psychol Inq,2004,15(1):1-18.

[3]李玉丽,曹枫林,孔箴,等.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86-588.

[4]于肖楠,张建新.韧性—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5]Nishi D,Matsuoka Y,Kim Y.Posttraumatic growth,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resilience of motor vehicle accident survivors[J].Biopsychosoc Med,2010,24(4):4-7.

[6]Gadi Z,Zahava S,Assaf C.PTSD,resilience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exprisoners of war and combat veterans[J].Isr J Psychiatry Relat Sci,2013,50(2):91-99.

[7]汪际,陈瑶,王艳波,等.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7):26-28.

[8]魏丽芹,宫庆慧,高荣慧.护理专业大专女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74-76.

[9]Campbell-Sills L,Stein MB.Psychometric analysis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Validation of a 10-item measure of resilience[J].J Traumatic Stress,2007,20(6):1019-1028.

[10]Jayne RL,Rankin SH.Application of leventhal’s self-regulation model to Chinese immigra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 Nurs Scholarsh,2001,33(1):53-591.

[11]Moss-morris R,Weinman J,Petrie KJ,etal.The 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IPQ-R)[J].Psychol Health,2002,17(1):1-161.

[12]Sapienza JK,Masten AS.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resilience children and youth[J].Curropin Psychiatry,2011,24(4):267-273.

[13]周学萍,刘均娥.心理弹性的发展历程及对创伤护理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2,27(3):95-97.

[14]Gillespie BM,Chaboyer W,Wallis M.Development of a theoretically derived model of resilience through concept analysis[J].Contemp Nurse,2007,25(1-2):124-135.

[15]Janoff-Bulman R.Posttraumatic growth:Three explanatory models[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4,15(1):30-34.

[16]Connor KM,Davidson J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2):76-82.

[17]黄昆,许勤,蒋明.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89-91.

[18]郑林科,张海莉.韧性缓冲生活应激与干预心理危机的中介效应[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2):122-126.

[19]Calhoun LG,Tedeschi RG.Handbook of posttraumatic growth[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2006:3-23.

[20]Feder A,Nestler EJ,Charney DS.Psychob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of resilience[J].Nature Rev:Neuro Science,2009,10(6):446-457.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