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护理研究》课程效果的调查分析

2016-01-14 09:07郭辉梦阳艾玲刘亚辉刘珉甬
护理研究 2015年19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效果课程

郭辉梦,阳艾玲,刘亚辉,刘珉甬

Survey and analysis of effect of opening “nursing research” course

Guo Huimeng,Yang Ailing,Liu Yahui,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Sichuan 646000 China)



开设《护理研究》课程效果的调查分析

郭辉梦,阳艾玲,刘亚辉,刘珉甬

Survey and analysis of effect of opening “nursing research” course

Guo Huimeng,Yang Ailing,Liu Yahui,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Sichuan 646000 China)

摘要:[目的]分析开设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现状,探索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方法]对泸州医学院在校学习《护理研究》的本科生397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团队教学的评价、对课程的态度(必要性、意义、积极性、兴趣)、对考核方式的选择。[结果]39.29%的学生对团队教学的评价较好,42.57%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62.47%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最重要的意义是能提升科研能力,77.58%学生是被动学习,47.86%学生表示没兴趣;61.46%学生选择综合考核。[结论]开设本科《护理研究》课程,可发挥团队教学优势,优化科研实践教学与考核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有效培养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护理研究》课程;效果

开设《护理研究》课程以培养护生创新能力为主要

教学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职能,是本科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以往《护理研究》课程采用纯理论教学,由于灌输式理论教学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束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压制其主体性,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1]。为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泸州医学院于2010年开始采用“团队教学+科研实践+综合考核+实验室实训”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科研立项、论文发表、成果获奖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拟通过对泸州医学院《护理研究》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于2014年5月选择泸州医学院在校学习《护理研究》的本科生共397人,其中2011级全日制本科49人,2012级独立本科48人,2013级全日制本科274人,高职独立本科26人。男64人,女333人,平均年龄21.78岁。

参考文献1.2调查工具及方法针对《护理研究》课程,结合相关,确定调查内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对团队教学的评价、对课程的态度、考核方式的选择,经统计学专家对其效度和信度进行审定。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被调查者不记名,集中发放,当场回收。共发出问卷397份,收回39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 397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通过Excel录入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描述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学生对团队教学的评价(见表1)

表1 学生对团队教学的评价 人(%)

2.2学生对课程的态度42.57%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研究》很有必要,87.6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开设能提升科研能力,77.58%学生持被动学习态度,47.86%学生表示没兴趣。详见表2。

表2 学生对开设《护理研究》课程的态度 人(%)

2.3学生对考核方式的选择61.46%的学生选择综合考核。详见表3。

表3 学生对开设《护理研究》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可多选) 人(%)

3讨论

3.1团队教学效果团队教学由护理医疗器械研发实验室、医学实验中心、医学情报室、公共卫生学院、教务处的老师分别承担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学知识、撰写科研论文等相关章节教学。39.29%学生认为团队教学较好,19.14%学生认为很好。不仅具备单纯护理学院教师分章授课优点,更为学生提供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平台及专业技术指导,有利于学生实践科研项目。

3.2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学生以科研小组完成选题、科研设计,采用PPT课堂汇报,团队老师点评;对选题进行文献检索,每位学生完成1篇综述和1份课题申报书,老师评分(量化评分表师生共同确定)。实践与理论教学比例为2∶3。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科学研究基本知识点,且能在实践中合理运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自主选题,完成开题报告,撰写综述及申报书,开展科研实验。本研究显示:通过实践教学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护理研究》课程的重要性,42.57%学生认为很有必要,41.81%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62.47%学生认为能提升护理科研能力,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加强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丰富的实践教学可提高学习积极性,但77.58%学生持被动学习态度,47.86%学生表示没兴趣,调查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相应临床知识和经验,大部分学生不能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学科有效结合。

3.3综合考核效果采用综合考核方式:20%选题、科研设计汇报+40%项目申报书+30%闭卷考试+10%课堂考核。《护理研究》是典型的为用而学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4],单纯理论考试并不能评判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61.46%的学生认为综合考核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该门课程。

3.4科研实训探索泸州医学院护理医疗器械研发实验室(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是《护理研究》课程教学的主体,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采用团队教学,能有效完成繁重的实践教学及综合考核。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有效培养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实习期间,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训,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5],申报课题,完成研究、发表论文。学生取得了较好成绩:立题21项,论文发表24篇,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拟将进一步跟踪调查参加科研实训学生5年内创新能力情况,为逐步推行科研实训提供客观依据。

[1]Wang KK,Song L.Concise review for primary-care physicians:The physician and the internet[J].Mayo Clinic Proceedings,1997,72:66-71.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48.

[4]滑霏,袁长蓉.护理本科护理科研教学方法研究现状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8,22(6A):1417-1419.

[5]陈文洁,姚良悦.本科生导师制护理教学方法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9A):2259-2260.

(本文编辑李亚琴)

收稿日期:(2014-10-13;修回日期:2015-06-1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郭辉梦,护师,本科,单位: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阳艾玲、刘珉甬()单位: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刘亚辉单位:646000,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编号:川教函〔2012〕182号(201418)。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19.02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7A-2376-03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效果课程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