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科竞赛的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2016-01-14 03:41黄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共享模式学科竞赛

黄炜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实验室运行管理现状,以学科竞赛为视角,指出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中存在院际间资源互借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并构建了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体系,以期为各高校面向学科竞赛对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63-02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面向学科竞赛时,各学院实验室资源在共享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仍未实现对全校各学院实验室资源(硬件设备、实验场地、历年获奖作品资料等)的充分整合和有效组织,院际间在实验室资源互借互用时的藩篱壁垒仍然存在;二是仍未充分实现师生们灵活借用各学院实验室资源的可操作模式流程及对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考核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校实验室在资源共享上发挥作用,也阻碍了广大师生在学科竞赛中夺取更多更好的成绩。

一、实验室资源共享对高校学科竞赛的重要性

资源共享是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保证实验室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资源共享有助于改善和加强实验室资源使用效率。实验室资源共享弥补了相关单位和部门资源缺乏所带来的弊端。一方面,可以使参与学科竞赛的师生对全校所有现存资源都能加以利用,满足参赛师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实验室资源共享避免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能够发挥现有资源最大的效用。

2.实验室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参赛者积极性。高校教学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训的可能性,也将促进高校学科竞赛取得业绩。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资源的可使用性将直接影响其参赛积极性,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可以提高其参赛积极性,从而为学校取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提供保障。

3.实验室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的发展,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备受人们的关注,实验室资源共享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对不同专业技能知识的亲自动手验证,有助于促进其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点,并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强化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院际间资源互借困难。各学院因制度激励不足,缺乏将设备资源外借的动力,加上各学院在年终考核评优中存在竞争关系,导致各学院对各自掌握的实验室资源均不愿意外接,尤其是实验室管理员,需投入额外的精力从事烦琐的设备借用登记和退还工作,帮助其他学院师生夺得学科竞赛奖项,但自己得不到任何激励,还要承担设备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损坏的相关责任等,导致院际间的实验室资源互借困难重重。

2.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缺位。目前,虽然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了设计实验室管理和资源共享的政策文件条款,但只是笼统地提到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原则,并未具体到细节和流程,各高校若是不配套出台相应政策,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就是空谈。

3.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需要完善、可行的制度支撑,每个学院的实验室资源不同,各具优势和特色,各学院师生为了在学科竞赛中获奖,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全校最好的资源,制作最佳的参赛作品或训练出最佳的参赛水平。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各学院实验室在资源互借互用的具体操作中,参赛师生们最可能碰到的状况是根本无法灵活借用,最可能听到的也是实验室管理员用各种理由和借口予以推脱和拒绝。

4.信息发布不及时。由于各学院实验室资源的拥有和年度更新情况没有公布的网站等平台,因而其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隐蔽性,参赛师生们在借用实验室资源时,面对的是资源信息发布不及时、资源去向不清楚、资源借办流程不明确等问题,广大师生甚至根本不知道学校到底有哪些资源可以借用,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实验室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用,同时也阻碍了师生们在学科竞赛中夺取更多更好的成绩。

三、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构想

本文尝试对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模式进行构建(参见以下“机理结构图”),以期促进相关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促进学科竞赛的相关工作进程。

1.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基础。首先,要明确资源共享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目标。可以具体划分为“教师、学生和资源(实验室管理员)”三个版块,三个版块通过关系的理顺和责任权利的划定,共同构成完整的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在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确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对各学院实验室资源的统计和整合,并根据设备仪器的贵重及易损坏的程度,明确划定“可以借用”、“限定人员借用”、“专人使用,不予外借”的设备等级,既保护好资源,又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其二,明确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关系,分清楚这三个主体与赛事间的联系;其三,明确师生两个主体具体的内在资源使用诉求和与资源(主要是指实验室管理员)的利益需求。

2.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整体架构体系。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体系优化的整体架构,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科竞赛的资源限制和教学体系的制度性优化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性架构,应注重以下几点:其一,需围绕实验室资源制定一系列明确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办法,以便真正实现高效、精确、有序的资源共享;其二,需配套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工作机构,在调度好各院际资源的同时,协调好各院的共享基础(利益、关系等);其三,围绕学科竞赛需保证实验室资源共享的质量问题,确保实验室资源真正有效地被应用于赛事,而不是被挪作它用(教师在外承揽项目挣钱),使高校、教师、学生、资源管理者四者之间取得共赢。

3.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绩效考核体系。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的长期持续需要完备的制度检测和定期的考核查询。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对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共享中的资源、服务以及利用效果进行检测和查询,这对学科竞赛和高校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采取资源量化管理办法,即,通过每年对各学院实验室资源使用效益的考核,对于使用效益低的学院,收回其低效益的相关资源,并转移给高效益的学院,或降低其学院下一次申报和采购新资源的权限与资金额度等办法,激活各学院资源互借共享的效益,真正实现全校实验室在资源共享上的跨学院便捷式借用与管理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姜燕宁.校际“共享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2]滕鑫.高校实验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

猜你喜欢
共享模式学科竞赛
ofo共享单车时代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与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