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模式探索

2016-01-14 04:00王军段长青石英陈武梁素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工厂

王军 段长青 石英 陈武 梁素颖

摘要: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连续几年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的培养模式“学校-基地+工厂”为例,从学生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为目前逐步扩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校-基地+工厂”;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25-02

专业学位教育发端于西方,起源于19世纪后期,发展迅速,制度健全,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具有浓厚的职业教育背景[1,2],例如美国对于专业学位的标准定位是“通过侧重技能和实践分析,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3]。我国自1991年设立专业学位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逐渐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4]。

为了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与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学校-基地+工厂”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的精髓就是以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公司的基地+工厂为载体,深入产业链条,研究生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参与葡萄园田间管理、葡萄酒酿造的各个技术环节,在技术示范和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一、“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新模式

现代葡萄酒产业要求专业从业人员应通晓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葡萄酒生产企业管理。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科与合作单位联合成立专业学位指导小组,由学科内部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统一负责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实践基地单位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负责人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则基于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及需要,同时学科购置配套田间仪器设备并委托实践单位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及时总结实践进展情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相关技术环节。每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均由一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带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需全程参与葡萄园管理、葡萄酒酿造或葡萄干加工的全过程。5~7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兴趣及实践能力。

1.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为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一方面,学科在学生入学前即组织学生到实验基地参与葡萄园田间管理工作,了解葡萄生产过程,加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开展科研和技术示范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葡萄园也可以向农技人员和农民学习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由校内导师安排一些简单的田间试验,如葡萄果穗套袋、坐果率调查等,并结合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田间试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阶段的选题奠定基础。

2.参加学科组织的葡萄园暑期及课余的生产实践活动。暑期是葡萄园管理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葡萄园田间管理内容和关键技术,同时开展葡萄果实发育阶段的一些小型田间试验,熟悉使用光合仪、叶面积、移动式小型气象站、折光仪等仪器设备。学科每年均有针对性地组织国内外专家讲授葡萄园田间管理和葡萄酒发酵过程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从葡萄原料由田间生长到成品酒生产过程的全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意识让学生阅读与葡萄酒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生产新技术和葡萄酒酿造新技术,遵循“从实践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科的统筹安排,确定学位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使同学们的选题既有科学研究价值,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很好地契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3.论文研究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大量而广泛地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制定实践研究计划,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基地导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实践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最后确定,并确认需要由工厂配合的内容。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必须参与工厂的田间技术服务,按培养计划参加工厂的轮岗轮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贯穿于生产实践活动,遇有专业技术难题,与带队博士研究生以及实践指导教师讨论研究解决;完成专业实践返校前,由实践基地单位组织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阶段性工作汇报,并根据学生的实践工作质量从实践内容完成情况、参与工厂生产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情况、综合素质提高情况,如组织和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予以评价。

二、“学校-基地+工厂”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条件艰苦,实践实习期间既有炎炎烈日,也有冬季供暖前的低温;在发酵期间,夜间气温很低,学生们要与工厂职工一样,实行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在实践期间,同学们不但团结协作,很好地完成了研究课题,还积极参加工厂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每年一度的“玛纳斯葡萄节”,外宾接待工作,翻译相关技术资料,调试进口仪器设备等,全方位地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精神风貌。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endprint

2.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进一步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实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葡萄原料质量对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找到了切入点,并完善了知识结构,加深了对于葡萄品种识别、整形修剪、负载量的调整、穗选和粒选、冷浸渍等专业认知,提升了实践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环节,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实验室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夯实了科研功底,使其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如在发酵期间,研究生们亲身参与了葡萄除梗前后的穗选和粒选过程,一般企业是不具备这些工艺的。

4.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本学科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加深了学校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学校了解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企业了解了学校的技术所长。自2010年学科在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来,学科承担了企业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及技术交流工作;而学生在实践期间,在开发检测方法、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在承担学校学生实习任务的同时,不仅得益于学生的知识,更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整体研发水平,这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校-基地+工厂”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体会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的知识面、某一领域知识的认知深度和整体意识的要求较高,要求从业者具备植物生理、农业生态学、微生物学等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背景,掌握葡萄栽培及酿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葡萄从田间到葡萄酒上市、消费整个产业链条的关键技术,同时在某一环节有所专长,而企业也需要具备上述各方面素质的人才。学科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实习实践及论文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在实践内容选择及论文研究方面,学科紧密结合校内导师承担的各类实践研究项目内容,并紧密围绕实践单位的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通过学院遴选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行,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综合实践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实践内容落实和研究课题的实施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职业背景特征明显,充分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保障[5],在“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转化,知识结构趋于完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实践研究的针对性更强;企业也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从而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雪琴.国外专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时代教育,2013,(2):181-182.

[2]张婷婷.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及突破[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9):1-14.

[3]潜睿睿,王晓蓬.美国专业学位等级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J].教育评论,2013,(2):153-154.

[4]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5]张翔,蒋军成,龚建鸣.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工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