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疗效观察

2016-01-15 10:39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2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皮瓣创面

张 芳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疗效观察

张 芳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头面部病损切除后局部创面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局部旋转皮瓣进行术后创面的修复。结果 观察组40例均Ⅰ期愈合,对照组40例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3例,观察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的缺损皮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头面部;缺损皮肤修复;旋转皮瓣

头面部皮肤缺损因其特殊性在外科皮肤修复中占重要地位,对于恶性肿瘤、外伤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些病变而遗留的创面及缺损的修复不仅仅是单纯的创面覆盖,还需要兼顾外观美观和功能性,修复标准较高,修复的方式也较多,如何选择修复方式仍是临床治疗中尚在探讨的重点问题[1]。本研究探讨头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以及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治疗头面部缺损的患者共80例,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4~59岁,平均(38.7±4.6)岁;缺损部位:头额16例,眼睑8例,鼻部9例,唇部7例;创面大小0.7cm×1.3cm~5.0cm×6.2cm;肿瘤21例,其它19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5±4.5)岁;缺损部位:头额部15例,眼睑10例,唇部12例,鼻部3例;创面大小0.6cm×1.2cm~4.5cm×6.2cm;肿瘤23例,其它17例。两组患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肿瘤切除后根据组织缺损大小形状、部位、深度及周围 皮肤情况

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首先于创面邻近部位选择皮肤较松弛且隐蔽的部位设计皮瓣,利用皮肤的固有弹性和松弛度推进转移修复创面。设计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至皮下于表情肌上层分离,游离并掀起皮瓣,然后将皮瓣旋转一定角度后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

1.2.2 观察组:①切除病变组织:麻醉后按照病变的形状及大小设计切口线,超出病变边缘0.5~1.5cm为佳,对于外伤性缺损病人进行修复应充分利用残存组织。深度一般达深筋膜层,浸润深者达骨膜层。切除边缘宜整洁,创面彻底止血,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术后均常规病理检验。②旋转皮瓣的设计:根据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皮瓣切除线,锐性分离至皮下脂肪层,彻底止血后旋转至需植皮处并分层缝合,原供皮区形成的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根据情况考虑是否放置引流管并局部加压包扎。实际情况为20例,旋转皮瓣8例,眼轮皮

瓣予易位皮瓣10例,侧颌颈皮瓣2例

1.2.3 术后处理:建议常规使用抗感染类药物对症治疗,切口局部常规换药,术后24-72小时拔除引流管,7-9天拆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愈合情况。其中Ⅰ期愈合为缺损部位的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及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及功能恢复良好。Ⅱ期愈合为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40例均Ⅰ期愈合,对照组40例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3例,观察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头面部肿瘤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随着近年来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其发病人数也逐年上升[2]。头面部肿瘤发病部位以眼睑、鼻部、面颊部及颈部为主,因其特殊性,对于该部位的缺损修复不仅要考虑临床功能的恢复,更多的是考虑外观的修复,在修复头面部缺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形态改善及外观美观,所以选择最佳的修复方法至关重要。对于局部软组织缺损,可选择多种方法来进行修复:①直接拉拢缝合。仅仅适合于创伤较小的创面,但较大的创面或者缺损,或者邻近鼻子眼睛的部位,由于张力所致,容易造成术后瘢痕明显或者器官牵拉变形[3];②皮片移植。皮片移植成活后可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局部的皮肤会出现凹陷及局部皮肤回缩或者头皮局部无头发生长,不能达到美观的满意度。③皮瓣转移术。因为直拉缝合时切口线会变得很长,或者会引起周围器官由于牵拉而导致变形甚者移位,皮片移植后会出现色素沉着,质地变差等不良影响,从而影响美观度[4]。

局部皮瓣是以临近松弛部位的皮肤来修复缺损部位的皮肤,手术后皮瓣愈合颜色、质地及组织组成与周围的皮肤相近,不易引起后期皮肤愈合收缩,易成活,而且可以修复深达骨面部的创面,是其他皮瓣移植所不能及的[5]。同时,局部任意皮瓣具有制作简单,色泽及质地于周围皮肤匹配等优点,所以对于范围较大而且能使用局部皮瓣修复缺损的情况下,局部皮瓣应该是最佳选择。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的手段,其在创面的修复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且局部的皮瓣形成于局部的相近的皮肤,在色泽、质地、厚度、毛发生长的情况等方面与受区最为接近,除了具有皮瓣修复的一般优点以外更具有形态再造的价值,适合于头面部等外观要求较高要求的部位的修复。

本组患者应用不同的局部皮瓣旋转进行修复,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应用局部皮瓣进行面部恶性肿瘤的局部组织缺损的修复,其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不同的切缘要求,从而选择不同的局部皮瓣,包括单叶旋转皮瓣,推进皮瓣,双叶皮瓣,矩形推进皮瓣等,皮瓣的设计应该注意个体的差异与人性化理念,尽可能不增加并发症及继发畸形,同时应最大限度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6]。

综上所述,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确保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效果,降低瘢痕的发生率。另外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要同时兼顾患者的器官功能及容貌美观的需要,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皮肤组织的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病变复发率低,术后外观良好,是头面部皮肤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1] 申五一,柏亚萍,张理梅,等.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17(4):308-309.

[2] 宋毅,王志远,翟晓葭,等.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3):567-569.

[3] 何永强.局部皮瓣修复手术后头面部缺损创面的方法[J].中国医疗美容,2015,5(6):30-32.

[4] 轩俊丽,赵军磊,陈志强,等.邻位皮瓣修复术修复面部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4):227-229.

[5] 孔令平.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42例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

[6] 王金波.面部肿瘤切除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体会[C].//第九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33-33.

张芳(1981-),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表肿瘤与瘢痕的综合治疗。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皮瓣创面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