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下)

2016-01-15 07:50邓国民韩锡斌程建钢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邓国民++韩锡斌++程建钢

摘要:本文从自主学习的视角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的文献分析框架,具体包括资源内容、教学法、技术工具和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在此框架基础上,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文献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梳理。通过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开放教育资源为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内容,其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工作,也为自主学习的实现在资源内容、教学法、技术工具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铺垫。本文的分析结果也预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如何实现不同来源的开放教育资源与各种工具和服务的有机整合;自主学习者如何有效获取符合个性化需要的资源;如何对个人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MOOC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42-06

(续接3月上)

(3)资源检索和推荐机制

开放教育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剧增,增加了用户查找和发现资源的难度。通用搜索引擎无法根据学习者的目标和先决条件定位合适的资源,一些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案。Monica Vladoiu等人综合利用增强型基于案例的推荐方案(质量模型原则),并考虑用户反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根据学习者需要和具体学习情境的开放教育资源推荐框架。IshanSudeeraAbeywardena等人提出了OERScout的技术框架,它是一种基于文本挖掘的解决方法,能够根据资源的开放性、可访问和其他相关属性,利用相关参数测量一条OERs对具体的学术目标的有用性,同时为其定位符合相关学术标准的OERs提供了一种机制。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查询技术能帮助学习者在社会学习网络中识别教育资源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帮助学习者查找和发现能够支持他们学习目标的材料和学习路径。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语义标记和社会关联空间的日益丰富,让学习者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自己的学习路径。Suzanne Little对如何将多媒体搜索整合到社会学习平台(SocialLearning),以实现分享学习空间进行了探讨。Brett E.Shelton也指出,开放教育具体的推荐和查询工具对于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相关资源非常重要,并设计出一个整合了开放课件查询、开放教育资源推荐和社会网络功能的一个统一的系统。

Duffin和Muramatsu提出了“OER Recommender”资源推荐服务,将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学科路径和开放课件库中的课程关联起来,从而提供情境信息,学习者在访问NSDL路径或者开放课程时,会推荐相关联的学科信息或者课程链接。Nelson Piedra等人提出社会和语义网能够作为查询资源的一种补充方法,他们构建了一种社会语义查询框架帮助开放教育资源的查询,通过利用丰富的元数据和逻辑推理,可以从通用搜索引擎中获取更精确的检索结果。

(4)系统平台

关于OERs系统平台的研究文献非常多,但涉及自主学习环境方面的却很稀缺,这里主要是对这部分文献进行分析。HumBox是英国的一个人文教育社区学习资源库,它不但是一个分享的资料库,同时让用户能够参与和共同设计社会框架,建立安全的社会和技术环境,让用户能在社区中对复杂问题进行争论,这同时改变了专业和教学实践方式。Erik Duval等人为开放教育资源提出了一个开放学习架构,通过消除人和资源之间的隔阂,利用“长尾”生成大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创新。LeylaZhuhadartffu等利用MIT的开放课件等外部资源,提出了一个增强的基于本体的信息获取系统,使用Protégé构建超多媒体的本体结构,支持媒体文档的聚类,而且能将聚类结果附加为本体结构的子结点。

(5)社会媒体

Carmen Holotescu等对典型的MOOC项目的内容发布、促进活动、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与移动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一个名为Cirip.eu的罗马尼亚教育微博平台作为联结分布的学习者、促进者、专家和内容的控制中心。E-learning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涉及OERs、开放课程以及基于个人自主学习环境的开放学习和社会网络。Web 2.0服务,比如社会书签让用户可以管理和分享他们所发现的感兴趣的链接,添加自己的标签和描述,从而促进这些资源更容易被其他人找到和分享。LisetteToetenel依托社会网络构建了一个异步在线环境,用于支持语言学习。他对利用社会网络工具增强小组内聚力、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如何通过学习者协作增强非正式语言学习方面进行了探讨。

(6)工具和服务

E-learning技术让用户能够基于学习对象的标准进行学习内容的创造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统一标准的缺失,不同平台、设备和终端上制作的内容很难跨平台使用。Kinshuk提出利用移动设备感应数据创作开放教育资源真实的学习实例,利用移动环境下创作的学习对象进行学习设计,允许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设计在不同的情境中分享。l46PENCIL是一个作为开放教育资源免费提供的语言学习工具,让学习者在没有必要的编排技巧下,通过上传和校对他们自己的文本,从而创作和定制基于网络的文集。语义媒体Wiki综合了开放、自我组织和协作等特点,通过语义网的方式组织知识,这符合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共同构建的理念。Open Scout将欧洲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库智能连接起来,并提供联合的、基于技能的查询和提取服务。它不仅提供了联合查询,还强调让最终用户和资源协同工作,提供了资源重用和改编的工具,让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改编,同时还提供了社会网络功能,以及数据的社会行为和标注,比如标签、投票和评论等功能。孙雨和李国斌认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不理想在于“其多样化、分布式、异构性的特点,以及资源建设平台的差异性,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开放教育资源不能很好地共享、使用”。

4.组织与管理方面

(l)学习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学习者能够利用社会网络、在线交流工具、开放教育资源等,构建学习网络,并利用数字内容增强课堂外的学习。但随着资源本体和生成数据内容的大量增殖,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越来越重要,Leonellriarte等人提出了一个开放内容管理的信息模型,通过技术、教学法和法律成分的整合,加强教育资源的可重用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有其特有的生命周期,因此,需要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教育资源元数据的动态生成性。同时,也需要开发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服务,来实现学习资源的动态元数据的有效管理,这样不仅能促进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还能让学习对象管理系统与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境进行信息交换。

当下也对开放大学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但它们不能像普通大学那样相互交换学生,把学生送出国外,于是采用了交换课程的方式。但是,不同国家的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教学法和教育传统,课程无法直接交换。英国开放大学的Trevor Herber提出了互补制作课程的概念,即参与机构各自制作课程,并将课程材料以开放教育资源的方式发布,每所学校都能将这些资源视为自己构建课程的积木单元,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传统利用这些开放教育资源构建自己的课程。

(2)学习活动管理

传统的课程主要是以线性的方式组织的,采用的是一种求同思维。学生使用顺序编排的方式进行学习,有着结构化的程序。都柏林大学的一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使用了最先进的社会交互技术,使学习者能够自己组织他们的学习。他们对MediaWiki平台进行了改编,让教师能够自己构建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让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Wiki学习空间。欧洲的一个终身学习项目,语言学习中的交互技术(iTILT),主要是通过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交互语言教学,以及正式和非正式培训环境下语言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在教师、学生和研究者协作与评论的基础上选取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短视频,并应用这些视频构建了一个开放教育资源库,Shona Whyte等人对这种基于研究的多方参与式教师发展培训、OERs支持开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3)组织与分享方式

David Wiley等人总结出目前开放教育资源的组织与分享的方式有三种:①以个人资源的方式分享;②以开放教材的方式共建共享;③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和分享。首先,开放教育资源以个人资源的方式分享,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会性网络软件的应用,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纽带实现资源的分享,OER Commons和MER LOT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其次,OERs也可以应用类似于维基百科的方式创建和分享。用户能够自行创建内容模块,也能汇编由其他用户创造的模块,最终以开放教材的方式发布,典型项目有Connexions、Flat World Knowledge和CK12等。第三种方式是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和分享资源,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只分享了课程的部分或全部教学材料,但不提供教学服务,也不开放教学活动,比如MIT OCW项目;另一种除了开放教学材料,还提供一定的教学服务,也开放一部分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甚至有的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还提供课程证书,像MOOCs -般采用的就是这种分享方式。

韩锡斌在知识分享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型,指出不仅要实现资源从拥有者向使用者传递,同时拥有者还需要从使用者处获取应用情况的一些反馈信息,为资源的制作和呈现提供参考,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资源访问,并以更适合于使用者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建共享资源的模式。赵国栋也指出,校际联盟的方式共建共享是一种比较好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他将联盟分为三种类型:①跨地区性联盟,比如开放课件联盟、西班牙开放课件联盟等;②地区性联盟,包括日本开放课件联盟、巴黎高科OCW项目等;③传播性联盟,包括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和台湾的OOPS项目等。

五、结论及建议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但为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访问机会,而且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技术工具、资源内容、教学法和组织与管理等方面为自主学习的实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还面临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兴起的10多年来,很多机构和个人提供的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基于这些教育资源的辅助应用、学习、检索和查找的平台和工具,为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储备和支持服务。这些资源一般遵循开放许可协议,对于机构和个人提供的资源和内容在知识产权和使用许可条件方面都有着清晰的界定,为个人自主学习环境中自行制作、分享和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提供了清晰、灵活的使用许可选项。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资源库平台、工具和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学习者的资源检索、管理和应用的难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大量信息内容,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同伴间观点的交流,以及资源的查询和推荐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自主学习环境可以利用好这些资源。同时,“资源一用户”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方式,与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性化的需要更加契合。

其次,对基于OERs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设计模式、学习模式、学习者模型和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还非常罕见,但围绕开放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学习设计模式、学习模式、评价模式和学习者模型。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和已有的自主学习所涉及的教学法方面的研究,开发基于OERs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法。

第三,个人自主学习环境需要将不同来源的工具、服务和资源有机聚集与整合起来。开放教育资源研究所涉及的资源解构方案、微件、云计算,资源聚集(ag-gregation)和混搭(Mash-Up)、关联数据,资源检索和推荐等技术手段,以及在资源创作、组织、管理、检索和应用等方面提供的工具和服务,为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个人自主学习环境的实现在技术架构上提供了可能性。另外,一些OERs项目允许用户参与资源环境的设计和构建、人与资源之间的交互以及用户在资源应用过程中生成内容,这些方面的特征都是个人自主学习环境所需要的。开放教育资源和社会网络的有机整合,不但有利于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生成、管理,也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和联通、知识的发展和再生。但真正意义上的从不同的OERs库中获取资源,并实现和其他工具、服务和资源的有机聚集、整合和混搭,构建起来的有效的个人自主学习环境暂时还很罕见。而且,关于OERs的跨平台检索和推荐方面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单独的资源检索、推荐工具或平台,对于如何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自适应推荐和基于内容一能力一情境一目标多维的检索方案与个人自主学习环境的无缝衔接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开放教育资源领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建设和分享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但更多的是从技术提供的组织管理工具和环境的角度进行的,而从组织管理、知识管理和学习管理等理论方面进行探讨的不多。自主学习涉及到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生成内容、社会关系、交互,以及个人知识和经验的组织管理,单靠技术提供的管理工具和环境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组织管理理论和知识实现系统科学的管理。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对信息时代高职高专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