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6-01-17 08:23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4期
关键词:芬太尼麻醉静脉

任 磊

(河北省临西县医院麻醉科 河北 临西 05490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患者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多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人格、智力、精神活动、认知能力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在一般情况下,上述症状可随着患者的康复而逐渐消退,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永久性的认知功能损害[1]。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95例需要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47例,其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2.65±10.63)岁,其体重为48~81kg,平均体重为(63.56±11.35)kg,其受教育年限为6~1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21±3.12)年,其术前MMSE(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均>27分。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5例患者分为A组(48例)和B组(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①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②患有脑萎缩的患者。③存在精神异常的患者。④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⑤未成年的患者。⑥近期服用过镇静类药物的患者。⑦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对其进行吸氧治疗和心电监护,并使用合适剂量的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为其进行麻醉诱导。当患者出现肌肉松弛、睫毛反射较弱等情况时,应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为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接下来为A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为B组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评分,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 A组患者 为A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法是:在手术过程中,持续为该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泵注的速度为每小时6~8mg/kg体重,同时根据患者在术中的情况间断性地输注合适剂量的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并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40左右。

1.2.2 B组患者 为B组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的方法是:在手术过程中,持续为该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泵注的速度为每小时4~5mg/kg体重,并让其吸入1~1.5MAC的异氟醚,同时根据患者在术中的情况间断性地输注合适剂量的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并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40左右。

1.3 评价标准

分别在术毕1h~6h、术毕6h~12h、术毕12h~24h及术毕24h后使用MMSE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MMSE量表的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当评分<27分时可视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 )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术毕1h~6h、术毕6h~12h及术毕24h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毕12h~24h,A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MMSE评分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MMSE评分的比较(± s )

注:*表示与A组相比,P<0.05

组别 术毕1h~6h 术毕6h~12h 术毕12h~24h 术毕24h后A 组(n=45) 23.15±1.35 25.83±2.43 28.65±1.20 29.32±0.65 B 组(n=47) 23.31±1.42 25.24±2.51 27.24±1.38 * 29.13±0.70 t值 0.5534 1.1445 5.2199 1.3476 P值 0.5814 0.2554 0.0000 0.1812

3 讨论

研究证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程度、体外循环心肺转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丙泊酚能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功能起到抑制海马CA1区细胞突触表达的作用,而海马CA1区细胞突触的表达是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基础,因此,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还有研究认为,吸入异氟醚可诱导脑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导致患者出现智力减退的情况[3]。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笔者为A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为B组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然后对两组患者各时段的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术毕1h后、术毕6h后及术毕24h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毕12h后,A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进行全身麻醉会对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与接受静吸复合麻醉的患者相比,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速度更快。

[1] 戴春群,姚俊,罗红梅,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2967~2969.

[2] 郭媛媛.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5~16.

[3] 任暇.全身麻醉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245~246.

猜你喜欢
芬太尼麻醉静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