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6-01-17 08:24邱光欢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交锁髓内踝关节

邱光欢 丁 帅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院医院 云南 宣威 655400)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所有的骨折患者中,此病患者约占13.7%[1]。在临床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胫骨骨折常用的手术疗法。为了探讨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我院将9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90例患者均为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这些患者均经相关的检查被确诊发生胫骨下段骨折,均无进行手术治疗的禁忌症,均排除了发生多发性骨折、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9例,其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37.5±10.2)岁,其中有开放性骨折患者17例、单纯性骨折患者9例、粉碎性骨折患者19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26~72岁,平均年龄为(36.8±9.7)岁,其中有开放性骨折患者21例、单纯性骨折患者11例、粉碎性骨折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案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使其取仰卧位,在其髌骨下至胫骨结节的上缘做一个纵形的切口,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断骨进行复位,将锁定加压钢板置入胫骨的前外侧,用钢丝或拉力螺钉固定断骨,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案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使其取仰卧位,在其髌骨内缘的中点至胫骨结节做一个长约3cm的纵行切口,暴露胫骨平台的前缘及其下方的斜坡。使患者屈膝90°,在胫骨平台的斜坡处用尖椎沿骨髓腔的方向开孔,置入导针进行逐级扩髓。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断骨进行闭合复位,在确定复位良好后打入交锁髓内钉,可借助定位器的导航功能将远近端的锁钉逐一锁入,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观察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及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参照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的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评分,若其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96~100分可判定其踝关节的功能为优,若其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91~95分可判定其踝关节的功能为良,若其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81~90分可判定其踝关节的功能为可,若其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80分以内可判定其踝关节的功能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73.3%。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44.4%。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分析(±s)

表1 对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分析(±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45 317.8±26.5 99.7±20.3 9.6±2.3观察组 45 215.3±15.7 75.4±19.6 6.4±1.2 t 22.323 5.777 8.275 P 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胫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是胫骨上应力集中的位置,也是发生胫骨骨折最常见的位置。胫骨的肌肉大多分布在小腿的后外侧,其周围的软组织较少,血供较差。与有较多肌肉及软组织包绕的骨骼相比,胫骨在发生骨折后其稳定性较差,而且易发生感染、断骨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2]。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内固定术等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的硬度较大,固定效果较好。因此,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常可获得较好的解剖复位效果。但是,为患者施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需广泛剥离其患处的骨膜,而且在为其置入钢板后会对其皮质骨的血供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其发生术后伤口感染、断骨愈合不良、愈合延迟、不愈合等并发症。在为胫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时,可将髓内钉锁定在其骨折远近端的皮质骨中,在术后其胫骨负重时髓内钉(包括主钉与锁钉)会传导骨折块间的应力,从而保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防止断骨发生短缩或旋转。研究发现,交锁髓内钉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不会挤占断骨周围软组织的空间,可维持断骨骨膜的连续性与完整性[3],保障断骨周围软组织的血供,促进骨折的愈合。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可取得显著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世云.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12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6):125-126.

[2] 王纪亮,杨晓红.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1):50-51.

[3] 曹丽萍,范宏伟,何艳红.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0):944-945.

猜你喜欢
交锁髓内踝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