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设计法优选焦山楂饮片微波炮制工艺

2016-01-19 01:48宋艺君樊怡媛王昌利
西北药学杂志 2016年1期

宋艺君,樊怡媛,郭 涛,魏 婷 ,王昌利﹡

(1.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咸阳 712046;2.解放军第451医院,西安 710054)



均匀设计法优选焦山楂饮片微波炮制工艺

宋艺君1,樊怡媛1,郭涛2,魏婷1,王昌利1﹡

(1.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咸阳712046;2.解放军第451医院,西安710054)

摘要:目的优选焦山楂最佳炮制工艺。 方法以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浸出物、总黄酮、有机酸)为评价指标,采用U8(83)均匀实验设计,对火力、时间以及平铺饮片厚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焦山楂的最佳炮制工艺:取净山楂置于微波炉中,饮片平铺厚度2 cm,火力60% 加热2 min。结论确定的焦山楂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制备出优质稳定的焦山楂饮片。

关键词:焦山楂;均匀设计;炮制工艺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 var.majorN. 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1-2]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瘀血经闭、高脂血症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还可抑菌、抗肿瘤、保护人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2-3]。山楂历代炮制方法包括炒、炒焦、炒炭、蒸、醋炙、酒炙、姜汁炙等,沿用至今并被全国及各地炮制规范所收载的炮制方法主要为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4-6]。目前对山楂的炮制主要采用炒药锅这种传统的炮制设备[7],这种设备操作程序虽然简单,但火候、温度、时间等因素不易控制,常使药材达不到规定程度;并且操作时烟尘大,易污染工作环境。为适应中药炮制的现代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规范山楂的炮制工艺,以保证饮片质量,本实验采用微波炮制新技术对山楂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WP800L23型微波炉(佛山市顺德格兰仕生活电器销售有限公司);UV110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ISO9001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YHG-9925A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姚氏仪器设备厂);碱式滴定管(泰兴市龙港玻璃仪器厂)。

1.2试药山楂饮片,购自西安盛兴中药饮片厂,经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王继涛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080-9705);乙醇、酚酞、邻苯二甲酸氢钾、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柠檬酸等均为分析纯。

2均匀设计法优选焦山楂炮制工艺

2.1因素水平设计通过U8(83)均匀实验设计,对影响焦山楂饮片质量的主要因素(火力、时间、平铺饮片厚度)进行考察,优选最佳炒制工艺,具体设计见表1。

2.2实验方法照均匀设计方案,取一定量生山楂饮片,置于微波炉中,平铺成一定厚度,按照设定的火力、时间进行炮制,取出放凉,即得。

2.3考察指标选择依据及评价标准

2.3.1传统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和标准饮片的传统质量评价是以饮片外观性状为主要指标,是中医药宝贵经验的总结,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饮片质量。

表1因素水平表

Tab.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design

水平因素A,火力/%B,平铺饮片厚度/cmC,时间/min1400.50.5260113801.524100235400.54660157801.56810027

外观性状评分标准: 参照 《中国药典》2010年版焦山楂项下规定 (圆形片,皱缩不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有焦香气) 将性状评分标准规定为:表面焦褐色4~5分,焦黄色2~3分,黄色或黑色1分;内部黄褐色4~5分,焦褐色2~3分,黄色或黑色1分。

2.3.2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山楂主要功效是行气散瘀和消食健胃[1],物质基础是浸出物、有机酸和总黄酮,选用山楂中浸出物、有机酸、总黄酮作为内在质量评价指标。

2.4总黄酮含量测定

2.4.1对照品溶液制备取芦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体积分数70% 的乙醇制成每 1 mL 含 0.208 mg 芦丁的对照品溶液。

2.4.2供试品溶液制备取山楂药粉约0.5 g,精密称定,置 于100 mL 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体积分数70% 乙醇50 mL,回流提取1 h, 放冷,过滤,加体积分数70% 乙醇定容至50 mL量瓶中。精密移取1 mL,置于10 mL量瓶中,用体积分数70% 乙醇定容至刻度。

2.4.3测定方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样品溶液各1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50 g ·L-1亚硝酸钠0.4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100 g ·L-1硝酸铝溶液0.4 mL,放置6 min,加40 g ·L-1NaOH溶液4 mL,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试剂为空白,于500 nm处测定吸光度。

2.5有机酸含量测定

2.5.1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山楂细粉约1 g,精密加入水100 mL,室温下浸泡4 h,时时振摇,滤过,得到续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2.5.2测定方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5 mL,加水50 mL,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即得。每1 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1)相当于6.404 mg的枸橼酸。

2.5.3氢氧化钠滴定液配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V F配制氢氧化钠滴定液,并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标定,得氢氧化钠滴定液浓度0.1018 mol·L-1。

2.6浸出物测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

2.7结果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各指标成分(性状、浸出物含量、有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因变量。结果见表2。

表2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Tab.2 Result of U8(83) design experiment

实验号ABCy1,性状得分y2,浸出物含量/%y3,有机酸含量/%y4,总黄酮含量/%1147532.204.592.312285646.246.573.433333847.366.713.0244711049.266.823.075528513.810.770.746666613.160.570.797714710.120.480.728852923.083.351.63

对性状得分逐步回归得方程:y1=1.75+0.075x1, r=0.968, P<0.05;对浸出物含量逐步回归得方程:y2=15.126+24.411x2-4.557x3, r=0.972, P<0.05;对有机酸含量逐步回归得方程:y3=1.489+4.108x2-0.812x3, r=0.972,P<0.05,对总黄酮含量逐步回归得方程:y4=0.869+1.727x2-0.299x3, r=0.976,P<0.05。

由y1可知,x1的优化值越大越好,但考虑到火力太大会炮制过度,选定x1优化值为60%;由y2、y3、y4可知,x2优化值越大越好,选定x2优化值为2 cm;x3优化值越小越好,但考虑到时间太短,计时有误差,故选定2 min。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平铺饮片厚度2 cm,火力60% 加热2 min。

3工艺验证

取生山楂饮片,照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焦山楂饮片,对其进行性状评分和成分评分,结果见表3。

由表 5可见,制备得到的焦山楂饮片性状均符合要求,各评价指标RSD<3%,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成品质量稳定。

4小结与讨论

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把焦山楂饮片的传统质量和内在质量结合在一起,可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因素水平对炮制品质量的影响。经过实验,在火力、饮片厚度和时间方面确定了具体参数,具体为: 取一定量生山楂饮片置于微波炉中,饮片平铺厚度2 cm,加热0.5 min,取出放凉,即得。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焦山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表3验证结果

Tab.3 The result of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编号性状得分浸出物含量/%有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1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有焦香气48.266.783.142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有焦香气49.136.523.213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有焦香气48.286.833.06RSD%—1.022.482.39

微波炮制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中药炮制方法[8-10],操作准确,火力和时间易控制,与传统炮制方法相比,具有省工、省时、工艺简便、易掌握、饮片色泽美观、洁净度高、无环境污染、质地酥松、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工艺指标可量化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实验研究和工业大规模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其在中药炮制方面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中药炮制的新工艺,还提高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11-13]。

通过微波炮制均匀设计,优选出焦山楂最佳炮制工艺,对于规范山楂的炮制工艺、保证山楂饮片的质量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S] 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9-30.

[2]马宏达,何进,胡北,等. 复方山楂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4,29(4):355-358.

[3]詹琤琤,段时振,李杰.中药山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2):77-79.

[4]贾良栋.山楂炮制历史沿革与发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37.

[5]万鹏,王苓.山楂炮制用药历史沿革浅探[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4):231-23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4.

[7]育小春,杨中林,李永. 炒山楂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6,29(5):494-496.

[8]徐晓彬.微波技术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6):1263-1264.

[9]陈新培,窦志英,肖学风. 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501.

[10]耿妍,贾天柱.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7,9(6):25-27,39.

[11]刘惠茹,李萍,唐家福,等.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5):411.

[12]陈新培,窦志英,肖学风,等.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5011.

[13]包国林,杨益,刘梅,等.苦杏仁炮制方法探讨[J].陕西中医,2001,22(12):758-759.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cokeCrataegifructusby uniform design method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coke Crataegi fructus.Method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inherent quality(extract,total flavonoids,organic acid) as evaluation index U8(83)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the fire strength, time and thickness of pieces. Results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microwave oven, the thickness of pieces 2 cm, fire 60% and the heating time 2 min. Conclusio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nd the high quality of coke Crataegi fructus was obtained.

Key words:coke Crataegi Fructus; uniform design; processing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5-04-31)

通信作者:*王昌利,男,教授

作者简介:宋艺君,女,讲师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6)01-0032-03

doi:10.3969/j.issn.1004-2407.2016.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