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

2016-01-19 01:46马逸风广元市农业局农技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3期
关键词:广元市粮油气象

马逸风/广元市农业局农技站



广元市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

马逸风/广元市农业局农技站

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2014年广元市粮食总产达到135.5万t,增产0.3万t,增长0.2%,广元市粮食连续实现8年增产,平均每年增产2.52万t。

在连续7年增产、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全省粮食减产0.36%的大背景下,广元市粮食产量“八连增”的法宝是什么?

1多措并举稳面积

全市按照“3+5”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5大特色百亿产业的同时,坚持巩固提升粮油产业等3大传统百亿产业不松懈,着力推进粮油产业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积极推广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粮油产业与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一是加大粮食直补政策试点力度,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昭化区、利州区先后被纳入全省粮食直补政策试点范围,广元市成为全省试点县区最多的市州。由于执行“有种有补,无种无补”“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补贴新原则,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让许多撂荒田地重新“上岗”。二是实行严格的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在有关政策文件中将播种面积和产量作为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确保做到应种尽种。三是利用北部山区冬闲地发展马铃薯和利用中南部冬闲地、烟地发展玉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 333.33 hm2,达到25.93万hm2。

2技术配套攻单产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以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核心,重点推广主导品种50个,其中小麦推广抗条锈病的川麦104等6个品种,油菜推广低芥酸的川油36等5个品种,水稻推广优质的宜香优2115等14个品种,玉米推广丰产的福得2号等15个品种。二是普及栽培技术。通过科技赶场、技术走基层、千人进千村入万户和农业科技下基层促春耕等活动,主推10项栽培技术,即水稻优化定抛、水稻超高产栽培、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小麦免耕高效栽培、小麦增量匀播、油菜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油菜机播机收轻简高效栽培、春秋冬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早玉米生产。三是加强病虫防治。做好重大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及时发布病虫发生防控信息,制定防治措施,科学指导防治,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为重点,搞好水稻、玉米、小麦等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带动,全年挽回粮油损失15.29万t,占粮油总产量的9.81%,病虫害实际损失率2.64%,防控成效十分显著。

3防灾减灾降损失

一是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部门编印《农用天气预报》《为农服务专题》《广元气象灾情信息》《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等83期,通过手机短信、QQ群、邮箱、网站和电话等多种方式,向种粮大户及时提供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农用天气等信息,为适时调整农时、预防灾害起到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发展避旱农业,降低旱灾损失。突出抓好6.67万hm2早玉米生产,坚持高塝望天田、漏筛田和无水源保证两季田的“三田”改制,推广耐旱品种、节水栽培、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关键技术,切实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

4高产创建抓示范

依托部省高产创建项目和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重点打造43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水稻15个,小麦5个,玉米9个,马铃薯5个,油菜6个,花生3个),通过“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将示范片建成了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种植规范的高产高效样板,辐射和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5粮经套作促增收

以“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在全市建成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07万hm2。大力推广猕猴桃-豆、梨-苕-麦(菜)、稻-药(川明参)、麦(油)-稻-菜(果)、芋(马铃薯)-菜-菜、芋(马铃薯)-玉-菜、麦-菜-玉(豆)等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粮经长短结合,取得“钱粮双收”,进一步促进了以水稻、玉米和小麦为重点的粮食作物高效发展,大幅度提升了种植业经济效益,复合种植基地每公顷年收入增长超过1 800元。目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已逐渐成为广元市稳粮增收、节本高效的重要农业生产途径。

猜你喜欢
广元市粮油气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四川省广元市通联站
农村危旧房改造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广元市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例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大国气象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美丽的气象奇观
古风·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