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结合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1-19 01:46董映堂三台县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3期
关键词:对策发展

董映堂/三台县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三台县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结合现状及发展对策

董映堂/三台县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台县芦溪镇的调查分析,探索芦溪镇农机与农艺发展思路,做到用好农机,达到一机多用、联合作业、减少农机闲置、减少投入成本等目的,以充分发挥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联合效应。为适应机械化作业改进农艺技术,同时也可以为农艺要求改进农业机械装备,进而推进芦溪镇的农机与农艺的和谐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笔者提出了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与农艺;发展;对策

1三台县芦溪镇农业基本情况

1.1芦溪镇农村的基本情况

芦溪镇现有4个农村办事处,1个场镇办事处,3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23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1 308户,总人数58 942人,农业人口48 215人,幅员面积94.85 km2,耕地面积3 239.73 hm2,其中田1 749.80 hm2,土1 489.93 hm2,是典型的浅丘地区。

2014年,芦溪镇农机总动力达到了39 927 kW,10年来增加了19 822 kW。农机总动力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对农业机械进行购置补贴;二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购买能力提高;三是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需求量增加;四是农业机械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得到提高。

1.2芦溪镇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现状

2006年后,农机与农艺逐渐融合,农艺技术得到了改进,以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到2014年农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艺适应农机作业要求。一是改过去小春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技术为现在的小麦无序疏株密植技术。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技术即3-6-8工程(3寸窝距,6寸行距,8粒种子,注:1寸=3.33 cm),该技术是采用撬窝点播、犁沟点播等,前期需要犁地、耙地、施肥。点播时需要撬窝、播种、灌溉、盖种等环节。其特点是用工量大,费时费力。小麦无序疏株密植技术,即在用种和施肥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只需施肥、机械旋地,然后机播(或者人工无序撒播),最后机械浅旋盖种。二是改油菜育苗移栽技术为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即机械开沟,化学除草,人工撒播(机械播种),稻草覆盖,机械收获。每公顷可节本增收3 000~4 500元。三是改水稻两段育秧移栽技术,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为了机插秧,改过去育稀植壮秧为育地毯式壮秧。育秧方式彻底发生变化,具有显著的省工、省肥、省秧母田、便于管理、高产高效的显著特点。四是改过去的玉米育苗移栽技术为机械化直播技术。把过去的育地、整地、挖窝、移栽、施肥、盖种、地膜覆盖等,改为整地后只需机械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盖种、盖膜。五是在花生种植上,改过去地膜覆盖打孔点播技术为机械化直播技术,即通过机械将施肥、播种、盖土、盖膜一体化完成,然后引孔出苗。

2)农机适应农艺要求。一是在油菜脱粒上,改过去人工手打脱粒为机械振动脱粒,即在微耕机上加一滚筒,通过振动和碾压脱粒,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二是麦冬收获改过去的人工挖掘(每公顷成本22 500~30 000元)为在拖拉机上进行改装后加以辅助工具进行机械收获(每公顷成本7 500元)。三是在麦冬加工上,改过去人工淘洗为搅拌机淘洗、人工晾晒为机械烘干。

3)农机替代人畜劳动。在农业生产中,许多生产领域都通过农机替代了人畜力,如耕地、提灌、收获、加工、运输,以及养猪、养鸡、养鸭、养鱼中的投饵等。

2三台县芦溪镇农机农艺结合现状和存在问题

2.1芦溪镇农机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发展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发展的需要,县镇财政对农机的投入处在零的水平。

2)农机使用效率不高。单机作业量低,芦溪镇按预测只需30台大中型拖拉机、825台小型耕整机就可以全面实现机耕,但芦溪镇现已拥25台大中型拖拉机、2 510台耕整机,而机耕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90%,耕整机利用率仅40%。

3)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芦溪镇小型机械多,大中型农机具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一机多用,联合用机具较少。然而,现在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具有作业质量好、效率高、平均作业成本低等特点,且通过服务作业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将是芦溪镇农机今后的发展方向。

4)芦溪镇农村目前经营现状制约农机发展。土地分散经营、发展不平衡、田块大小不同、田块间落差大等,不利于大规模机械作业,同时农机服务组织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服务体系不完善。

2.2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

1)对农机与农艺配套措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停滞了这么多年后,再度认识困难较大;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现代技术接受力较弱,传统的农艺方式与农机结合难度大。

2)与农艺相配套的农机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进度缓慢。芦溪镇从2007年开始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当时推广9 hm2,而到目前还不足66.68 hm2。究其原因,一是新式农机的选型试验引进力度不大;二是推广应用资金投入少,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农机的投入资金比例偏小;三是农民接受的培训较少;四是农机推广人员少,领导重视力度不够,推广经费不足;五是田块大小不同,田块间落差大,水源没有保障;六是土地流转困难,农机大户少。

3)基层农机和农艺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按科技支撑农业快速发展方式计算,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应有25名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的5名。芦溪镇4万多农业人口,仅2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3名初级职称技术人员。农机与农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工作中农机与农艺很难融合,复合型人才极缺。

4)接受培训时间少,知识更新慢。

5)领导对农机与农艺结合重视力度不够,发展极不平衡,缺少培训与沟通。

6)适应农机作业的农作物品种少,适应农艺技术的农机单一,且成本高。

3对策与建议

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步较晚,中间又有停滞不前的时期。为加快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结合进度,提出以下建议。

1)从国家层面来说,加强对农机科研的投入力度,多研究性能好、一机多用、联合作业、适应浅丘地区耕作的高效率的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多研究适应农机作业的品种和农艺技术。

2)在教育体制上,培养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多培养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专业型人才,农机专业的人才必须懂农艺,农艺专业的人才必须了解农机,并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3)加强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大中型农业机械中性能好、适应性广、一机多用的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包括配套机具)。

4)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协调二者关系,找出最佳结合点,引进科学先进的农机技术和先进的农艺措施。一是提高基层推广人员待遇,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扶持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和企业,将他们培养成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主力军。

5)利用财政补贴,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力度,为农机与农艺结合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特别要加强对农艺措施的改进,以适应现代的农机发展。推广新农机或新农艺技术,要坚持先试验示范,然后再推广,避免盲目性。

6)完善农机和农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推广、合作经营农机,提高农机利用率,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从而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良性循环。

7)利用各种项目加大对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应加大对耕地的调型整理,以利于机械化作业要求。在耕地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加快土地确权和合理流转,使承包户和土地经营者实现双赢。

此外,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不是靠强权命令,更需要社会、政策搭建平台,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结合。

文章编号:2095-3615(2015)03-0015-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S23

猜你喜欢
对策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走,找对策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