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方法经验谈

2016-01-19 13:04班蕾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经济学经验教学方法

班蕾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独特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出适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这几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相辅相成,结合教学实践,对这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方法;经济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7303

西方经济学是发达资本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验总结,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意义非凡,在有些院校,西方经济学被称作经济学基础,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学好经济学,建立扎实的财经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其他课程学习、就业以及人生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培养学生经济学特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对提升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意义非凡。但经济学课程抽象、深奥、枯燥,许多原理要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来证明,还广泛使用数学函数和模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经济学中那些完美的曲线和严谨的体系始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教好这门课,怎样将经济理论融会贯通,怎样让经济学课堂生动、有效,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总结笔者多年经济学一线教学经验,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比较行之有效,即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劣,采用时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解答疑惑的方法,一般有固定的场所,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细小的方面,然后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即“刺激”,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即“反应”。教学过程表现为“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在传播教学内容的活动中,教师是传播者的角色,学生是受传者的角色。建构主义兴起后,讲授法广受诟病,批评者认为他有种种不足,在方式上毫无生趣,程序上着重于灌输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的理论界,对这种教学方法也有颇多指责,改革之声此起彼伏。

但请大家思考一下,既然这种方法弊端诸多,为什么依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广大教师不愿意改革,还是中国当今的客观环境决定了讲授法依然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讲授法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作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方法,短期内无法改变,也不应该改变。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总结,运用大量的模型及公式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其论证逻辑之严密,结构之复杂,内容之渊博,让人叹为观止。要把这门学科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如果离开教师的精讲,而让学生通过自学和相互探讨式的方法掌握,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层次来看是不切实际的,学生也会因为缺乏知识储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抓不住经济学的主旨和基本原理,也就抓不住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从而无法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讲授法不应被抛弃,而是应该策略性的运用,改变其死气沉沉的局面,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教师艺术性的课程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依然是中国当代教育体系中适用性最强的。具体而言,应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详略得当。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省略什么,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科学的内容设计和安排,把抽象和枯燥的概念原理生动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爱听,同时也易于掌握。

(2)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引人入胜。应用讲授法,教师的个人魅力往往是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又是语言魅力,曾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华中科技大学郑用琏教授曾总结自己多年的成功教学经验,认为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是成功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经济学内容虽然枯燥,但如果教师苦练内功,艺术性的把知识讲解出来,依然可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与其他教学方法穿插合用。讲授法并不等于“注入式”、“填鸭式”或“满堂灌”,讲课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穿插使用一些其它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等,相互结合起来,效果颇佳。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的内在逻辑,善于发现课本内容中的隐含意义,层层设问或提出問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行讨论式提问,教师再根据学生思考的情况予以点拨,就可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法要求教师和学生均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允许学生就课程中的问题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法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受学时限制,学生如果把过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到讨论过程中,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由于学生的看法各异,又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很容易纠结于问题的细枝末节,从而忽视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而出现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现象。运用好讨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好讨论的主题。以微观经济学为例,虽然内容庞杂,但大体可以分为五大模块:供求规律,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类型,分配理论。教师可以每个模块设计一项讨论主题,该主题涵盖所属模块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主动探究出将要学习的经济学原理。

(2)安排好讨论的程序。讨论一般采用分组的方式,每组的成员不能过多,以5-8人合适,按照如下程序进行:教师布置讨论主题——学生间观点交流——组内观点改进——观点总结。讨论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受制于课堂时间有限,讨论过程一般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结果可以在课堂汇报。

(3)使用好讨论结果。让讨论结果返回到教学流程,成为下一步展开的资源要素,同时允许学生进一步发挥,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由于讨论主题都是精心选择的,与真实世界关联紧密的,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讨论结果运用的现实生活中,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代表性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采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由于其操作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后期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现在已蔚然成风,其内容与方法也日渐丰富。

学生接触西方经济学一般是在大学的低年级段,社会阅历少,缺乏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生动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同时希望课堂内容能够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而西方经济学非常抽象和复杂,如果教师受制于教材的故有套路,严格遵守经济学严谨的理论体系,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来讲授这门课程,学生一定会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从而不来上课或者来上课了也在看手机或者做别的事情。这样,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案例提供的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既可以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能力。笔者十年的从教经验表明,每次讲到案例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有些原本开小差的学生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如果教师能够因地制宜,精心选择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案例,并巧妙的将经济学原理与案例结合在一起,则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一定会大大提升。

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应用于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充分分析与讨论,课后不断总结和积累三个方面。

(1)课前精心准备。案例的编选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典型性,所选案例一定要能够代表将要讲述的经济学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二是时效性,在经济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与经济学相关的案例,选择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增强时代感,而且可以督促学生关心社会上的经济问题。三是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能够留有较大的争论空间,引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案例问题的设计不必太多,关键是要有启发性,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

(2)课堂分析与讨论。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是案例教学具体实施和开展过程,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过程。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主要是对案例知识结构、案例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原理、方法、概念等进行分析,以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首先应阅读案例并归纳出案例的要点,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形成不同观点、见解,并最终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3)课后善于总结和积累。优秀的案例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时刻关心国际国内经济问题和现象,丰富到授课内容之中,对于那些过时的,效果不好的案例要及时摒弃,加入新鲜、行之有效的案例,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案例教学有种种优势,但在运用时切不可喧宾夺主,不能让五花八门的案例掩盖了讲授经济学原理这个目的,运用案例是手段,不是目的,案例是为掌握经济学原理服务的。

4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解决任务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传播者,而是任务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民主、充满个性、充满人性,真正活跃起来。下面论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确定任务。教师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讲到市场与厂商类型时,可以选择中关村电子城的兴衰,以及淘宝中各个店铺的生存状态,通过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了解任务的背景,寻找解决任务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2)分析任务。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如分析淘宝中各个店铺的生存发展状态时,要让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分析得出淘宝中各商家的竞争策略,利润,以及该行业的进出障碍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垄断竞争这种市场类型,以及非价格竞争等策略。

(3)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也一样,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做总结评价。要发挥教师在总结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引導学生自评,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学生互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法,这几种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新颖的,若能把这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改经济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这几种教学方法兼顾了一般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针对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结合生产实践,一方面使他们掌握经济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创新和探究的灵感和思维方式。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肯不断积累,自我修炼,积极探索与内容和体系相符、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一定可以使得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梁静溪.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2]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3]陈银娥,刘健.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

[4]王丁宏.建立以讲授法为主体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体系——以讲授劳动价值论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02,(8).

[5]牛佳.西方经济学通识课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猜你喜欢
经济学经验教学方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简明经济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济学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