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及其影响

2016-01-19 18:35王鑫宏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洪涝灾害近代河南

王鑫宏

摘要:近代河南洪涝灾害频发,可谓无年不灾,其中1841年~1843年、1855年、1921年、1931年、1935年、1938年河南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洪涝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危害民众生命,进而引发饥荒,导致灾民流离失所,也激起迷信活动的泛滥。

关键词: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影响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5902

水灾,也称洪涝灾害。洪涝包含着洪水和雨涝两方面的意思,但两者往往同时发生,难以区分,人们将它们通称为洪涝灾害。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其诱发的山洪暴发和堤坝溃决常常加重了洪涝的灾情。本文对近代河南的洪涝灾害进行梳理,粗略分析其影响及成因。

1近代河南洪涝灾害概括

河南近代洪涝灾害频繁,笔者根据《近代中国灾荒纪年》、《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1840至1949年间,河南出现旱灾的年头有93个,其中有34个年头受灾县数在50以上,可见近代河南遭受水灾的频率之大。《河南水旱灾害》一书也对河南近代的水患进行了整理,据该书统计,近代时期河南发生全省性不同级别的水灾共有56年,平均两年一遇,其中特大水灾年1年,区域性特大水灾2年。但实际上,河南近代水灾的严重性远不止此。

2近代河南重大洪涝灾害

近代河南洪澇灾害频发,尤其以1841~1843年,1855年,1921年、1931年、1933年、1935年、1938年等年度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1)1841~1843年间的黄河水患。1841年8月2日,黄河在河南省祥符汛地三十一堡处决口。署理河南巡抚鄂顺安在后来的奏折中回顾说,“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祥符汛三十一堡漫口,省城猝被水围,其非常之险层见叠出。”开封南门进水,城内水深数尺至丈许,官府民舍倒塌无数,人民荡析离居,城中万户哭声的灾难性场面。除祥符外,还有陈留、杞县、通许、太康、睢州、鹿邑、归德、陈州等州县遭受水灾。如“杞县城外黄水亦深五尺,种种危险情形,为从来所未有”。1843年7月,黄河又于河南省中牟县下汛九堡再次漫口,至今还流传民谣:“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走万锦滩”。直至1845年2月2日(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决口才正式被堵合。连续数年的黄河水患给沿河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2)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铜瓦厢决口事件发生于1855年6月中旬。据8月7日上谕称:“(署东河河道总督)蒋启赐奏,下北兰阳汛三堡漫溢。……本年黄河水势异涨,下北厅兰阳汛铜瓦厢三堡,堤工危险。六月十八日以后,水势复涨,南风暴发,巨浪掀腾,以致十九日漫溢过水,二十日全行夺溜,刷宽口门至七八十丈。迆下正河业已断流。下游居民,罹此凶灾,流离失所。”又谕:“兰阳北岸,为黄河上游,较丰北之距海较近者,迥不相同。据奏,漫水微向西趋,复折往东北,是已直注直隶、山东境内”。然而当时清政府把精力放在如何镇压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忽视了救灾,导致灾情甚为严重。加之豫西南捻军活动频繁之南阳诸地发生较重之旱蝗,使全省局势更加动荡。

(3)1921年特大水。1921年河南又遭特大洪涝。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是年“豫、苏、皖、浙、陕、鲁、鄂、冀大水,以淮河区域罹灾最重。灾区达二七,〇〇〇方里,鲁、豫、晋三省被灾区域一四八县,灾民九,八一四,三三二人。”在被水淹的各省中,北方以河南省灾区最广,计58县,其中“一片汪洋波及全境,田庐荡然者约占三十二县,风雨为灾秋成绝望者计二十六县。”

(4)1931年特大洪涝。1931年是中国的大水年,河南也遭受了严重的水灾袭击。《河南水旱灾害》一书将这次水灾称之为河南近代最严重的水灾。七、八月间,河南大部分地区阴雨连绵,结果造成山洪爆发,河流泛滥,八十余县不同程度遭灾。据当时的《民国日报》所载:“遭害最深损失最大者计有确山、镇平、鄢陵、桐柏、商丘、遂平、沈丘、邓县、潢川、襄县、信阳、罗山、西华、内乡、唐河、郾城等数十县治,一片汪洋,水深数丈,庐舍倾塌,秋蜀荡然,牲畜粮食漂流净尽。”从中反映出此次水灾给河南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

(5)1935年河南水灾。1935年是中国继1931年大水灾之后的又一个大灾之年,尤其以长江、黄河流域的洪灾为重,河南受灾严重。该年7月以后,大部分地区忽然暴雨不断,黄河漫溢,洪河、沙河、漯河、泊河泛滥,白河溃决,丹江、浙河暴涨。共58个县市受灾,其中偃师、淅川、新野、巩县、郾城、汝南、襄城、邓县、唐河、内乡、滑县、封丘、兰封等13县为重灾区。灾情最重之偃师城内房屋倒塌殆尽,伤500余人,财物损失不计其数,居民多逃奔城北一带村庄。县府临时迁往北窑村办公,后迁槐庙街。这是县城水灾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上海《晨报》惊呼:“偃师陆沉”。

(6)1938年花园口决堤。1938年黄河水患不同于以前,只因这次水患完全是人为所致。1938年6月国民党为阻止日军西进,制定了“以水代兵”的策略,6月9日,花园口河堤被掘开,黄河之水由花园口穿堤而出,奔腾直泻东南,大部分沿贾鲁河经中牟、尉氏、鄢陵、扶沟,以下经西华、淮阳至安撤亳县,顺颍河到正阳关入淮;一部分自中牟顺涡河经通许、太康、亳县至怀远入淮。此外,还有一小部分自西华向南至周口,注入颍河。46遂出现了一场惨绝人襄的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受洪水泛滥之灾的达44县、市,1250万人口,约67万公顷土地,遭受此次黄河洪水袭击,总计89万人口死于非命。

3近代河南洪涝灾害主要危害

3.1危害民众财产生命

洪涝灾害最直接之危害就是危及民众财产生命安全。历次大的洪涝灾害,总是无情的夺去众多河南民众赖以生存之生活资料,更甚者是夺去民众宝贵之生命,情形可谓灿烈。1841年黄河决口发生的一瞬间,直接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口伤亡,人民生活立刻陷入困境。痛定思痛居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此事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载,书中谈到决口附近居民“淹毙者十之四五”,情况十分悲惨。1931水灾,根据《河南水灾》统计,全省有82个县受灾,五千万亩耕地被淹,有十三万多人、三十三万头牲畜死亡。仅襄城、叶县、舞阳、郾城、临颍、西平、遂平、上蔡、新蔡、确山、正阳、方城等12县,灾民即达230万人。而《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一书中则认为此次水灾,“河南近900万人被灾,农田被淹3000多万亩,造成8万余人死亡,经济损失达29960万元”。

3.2破坏经济发展

洪涝灾害对地区经济发展之影响极重,首当其冲的是导致农业收成减产,进而激使粮价飞涨,灾区经济一片萧条,关于这一点自无需赘言。洪涝灾害对城市商品经济的打击同样很大,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朱仙镇的没落。朱仙镇隶属于开封府祥符县,曾被列为清代四大名镇之一。1843年黄河水决,水退之后,於沙有七八尺之深,甚至有的地方於沙将近一丈,朱仙镇商品全被於沙浸没。近代之初的这次黄河决溢给朱仙镇商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1888年黄河又发水患,在水患的冲击之下,朱仙镇的商业已零落不堪,人口也日益稀少,往日车水马龙之景象一去不返。水患之下,即使是开封这样的省城也倍受打击。清朝末年,美国旅行家威廉·埃德加·盖洛曾到开封游历。“在开封城内,没有制造业,没有任何重要的进口产品。它也许算得上是地方上的集镇,但看起来更像个散漫的大村庄,乞丐成群,而且几乎赤身裸体”。盖洛甚至找不到像样的旅馆和吃饭的去处。

3.3破坏生态环境

1841年黄河决口附近地区受灾也颇为严重,祥符县“境中沃壤悉变为沙浦之区”,土地沙化十分严重。1842中牟县境东北膏腴之壤皆成不毛之地矣。1887年,黄河在郑州决口,大水过后,耕地被沙覆盖,祥符至中牟的许多耕地尽成不毛之地。五六十年之后,郑州以东至西华、宁陵等十余州县的四百数十万亩土地,依然是不毛的沙丘。1938年花园口事件之后,豫东大片地区盐碱化,黄水泛滥8年,太康县地质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泥沙沉积,坑濠填平,平地淤高二三米,厚者达四五米,村庄房舍淤为平地,幸存的少量瓦房、庙宇和土崗,亦多埋入土中,甚至屋脊也可不见。树木全被淹死,遍地芦茅丛柳,残碑枯树,渺无人影,广袤可达数十里。

4近代河南洪涝灾害之成因

近代河南洪涝灾害不断,当从自然与社会双重角度进行分析,对此学界已多有述及,本处概述一二。自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如河南所处之特殊的气候带,余量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如雨量过大,极容易出现洪涝。河南境内河流错综复杂,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尤其以黄河泛滥影响最重。社会因素则更需后世引以为戒。这主要表现在:(1)长期以来随着人口增长之压力,砍伐山林导致生态之恶化。(2)政府长期忽视河道治理,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的重要河政,却由于各种原因,始终得不到根治。(3)军事战争在造成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使生态更加恶化,如直系军阀吴佩孚,为筹集500万元的费用,于1926年底不惜以黄河各县千余万人民的生命为赌注,私伐黄河大堤的固堤柳树,使几十年的辛劳一时化为乌有。(4)近代社会的特殊时代,外有侵略、内有苛政,民众被层层盘剥,缺乏与天灾对抗之物质基础。

5结语

洪涝灾害在近代河南的频繁发生,使本就生活在贫困边缘的民众时常处于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状态。然而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无雄厚之经济基础,无论是国家亦或是民众面对灾害,往往束手无策。二无合适之政治环境,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战乱不断,腐败生风,以往积累之治水经验在此大环境之下难以发挥其功效。因此,要解决洪涝灾害,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专著编辑委员会编.河南水旱灾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

[2]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水利电力科学研究院.清代黄河流域洪涝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5]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6]辛酉被灾各省救济联合会报告书[Z].1921.

[7]痛定思痛居士.汴梁水灾纪略[M].李景文等点校.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8]王守谦.血沃中原——辛亥革命在河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9]乔志强,行龙.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洪涝灾害近代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水环境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浅谈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论近代中国社会婚姻道德的嬗变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