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6-01-19 18:35李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西安

李娜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群体,老龄化的多重压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从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出发,分析其问题,并从加大投资、健全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安;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6102

随着医疗卫生保障、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陕西老年人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未富先老”使这个西部省份面临养老压力日渐胀大。西安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已经步入老龄化城市。有关测算显示,西安老龄化进程已比全国提前10年。“银发浪潮”的突然而至,让我们蓦然看到养老早已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时”。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使老年人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矛盾凸显,养老服务问题趋于严峻。

1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陕西省养老服务体系现状,本课题组将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区、新城区等几个区作为考察点,调研对象主要有兴庆公园、丰庆公园、莲湖公园等参加老年活动的普通老年朋友,也有加入到老年公寓、敬老院的老年朋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西安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现状。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89.6%。

1.1居家养老成为首选

家庭养老是中国人既传统又廉价的养老方式,但随着各方面生活成本的增加,家庭养老给子女也带来了更多负担。在调研中发现,53%的老人并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有的是因为房子小,有的为了避免吵架,分别占到50%和19%,还有3%的老人因为儿女在外地而没有跟他们住在一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居家养老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儿女不在身边的难题,也减轻了儿女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多养老服务站成了空巢老人快乐的家。在西安市灞桥区汽配社区里的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这里多数老人的子女平时较忙,无法照顾老人的一日三餐,还有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更是鞭长莫及,这些老人就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常客。

1.2社区养老初现雏形

由于当今社会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弱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成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它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势为一身,既有居家环境的亲情氛围,又不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灵活性,老人不需要离开熟悉的家庭及社区环境,就可以享受到社会化专业养老服务。西安市首家社区居家养老“爱心餐厅”在新城区经九路社区于2012年已经正式开业,社区对辖区内有就餐意向的老年人作了登记,专门制作了订餐卡,方便老年人就餐,还专门安排社区人员在就餐时间配合酒店做好服务工作,但这种养老模式在西安还没有发展成熟并大规模推广开来,在调查中只有2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区养老方式。与居家养老相比,社区养老在西安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中的所占比例较低,其认同度不够高。

1.3机构养老发展迅速

2014年6月底发布的《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市目前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共计95家,其中公办32家,民办63家,床位22680张,公办机构规模大于民办机构,民办机构数量多于公办机构。其中公益性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通过企业、个人捐赠筹资创办,占到全省总数的5%。目前,各类养老机构大都营运正常,民营养老机构由于得到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比如金秋老年公寓,作为碑林区最大的养老院,公寓里的床位从最初的21张增加到现在的近百张,10年间服务过的老人达到了上万人次。

此外,不断完善的制度,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了政策支持。西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老龄工作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引导下,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2011年陕西省民政厅下发的《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3个规范性文件,对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级评定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制定“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各级部门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2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西安市的养老服务建设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很大进步,初步建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养老服务体系,较好的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被形象的成为老年人的“社会保姆”。但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老年人多元变化的服务需求相比,西安市的养老服务建设在管理服务、资金、人员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1家庭养老仍占主流

传统的家庭养老在整个社会的养老方式中地位一直不可动摇,最低生活保障金、离退休金、子女给予、是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58%的老年人依靠自己的退休金或养老金,且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2000—2999元、3000—3999元、4000元以上的分别占57.5%、22%、11.8%和8.6%,从经济收入来看,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受经济条件限制,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超过60%的老年人目前仍然依赖于家庭养老。

2.2社区养老亟待改进

目前许多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处在初创阶段,由于对社区内养老服务理解和认识较为狭窄,使得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对象及其需求时有脱节。在调研中显示,约有32%的老年人选择了社区养老,这些社区养老服务对象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低龄老人、健康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于那些不能完全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没有退出相应的服务,而且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也不适用于高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老人。此外服务内容仅限于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方面的方便,满足其生存需求,没有考虑到老人的精神发展需求。

2.3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养老机构数、床位數、入住老人数排名前四位分别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和新城区,而其他几个区的养老机构发展却差强人意。一般来说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老年公寓虽然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好,但远离市区,交通不便,而有的机构虽然身处市区,但居住地区密度较高,嘈杂喧闹,活动空间狭小,给老年人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不便。此外,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年公寓的价位偏高,无法接受,在调查中,近10%的调查者对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认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此外,由于养老服务起步较晚,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收费不统一、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以看出,西安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投资,夯实基础

投资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先决条件,是夯实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在进一步加大地方投资力度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投资和民间资本流入。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补贴,使其能够进一步扩大其运营规模,减少成本开支。在中央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填补资金不足,同时适时出台相应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建设一批有名气、具有示范效应的公办养老机构。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应给与不用于公办机构的特殊政策,适时从建设用地、收费标准、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社会关注,从而推进民办事业规范发展。针对不同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制订等重点关注的领域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发展的全面支撑,并向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进行政策倾斜,引导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化,区域发展平衡化。为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提供政策依据,从制度上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3.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加快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的各种配套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切实加强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数字技术手段,掌握养老服务的发展动态,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构建一个集居家、社区及机构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这样可以为政府采集行业信息提供依据,为公众接受养老服务信息提供便利,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在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照顾网络,该网络要求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共享资源,提供立体化式的服务。机构和社区在满足老年人生活照顾、医疗服务等根本性需求的同时,不断扩充服务领域和内容,不仅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物质要求,还要重视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3.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鼓励并支持全国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关老年人福利和社会工作等养老服务专业,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激发学生从事养老福利服务事业的积极性。其次,多渠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志愿者、家政服务人员以及社区参与人员参与到养老服务大军当中,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最后,建立资格准入制度。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很多从业人员无证上岗,只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很快上手,给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通过资格准入制度来制定养老服务人员岗位职责,通过薪酬激励机制,对拥有不同专业化水平的服务人员实行差别对待,并进行激励。对于社会人员诸如志愿者在考试通过后颁发初级资格认定证书,对大中专院校的专职服务人员,颁发中级资格认定证书;对在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过的专业服务人员,授予高级资格认定证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2]刘益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7):100.

[3]骆玉婷.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1,(5):189.

[4]王爱莲.陕西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4):20.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MOROSO西安旗舰店
家住西安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