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研究

2016-01-21 00:25李凌宇赵树佼
时代金融 2014年3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外汇储备利率

李凌宇+赵树佼

【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项目不断放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汇率成为一些投资者做出投资策略、企业规避风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政府调节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汇率的波动在整个经济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其波动的因素就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汇率变动 利率 国际游资 政府干预 外汇储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向前发展,人民币汇率不仅受到本国政府的关注,也受到全球的关注重点。国内外的文献都有过对汇率波动因素的研究,两国之间的利率、国际游资、外汇储备、政府干预等都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首先分析198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然后根据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以期对我国的人民币管理等方面得到相关结论。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研究

本文选取的人民币汇率是自1985年以来的波动情况,从1985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两次汇率改革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也在不断摸索探究适合我国国情和能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汇率制度。图1为我国1985~2012年的汇率(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走势图。

(一)1985~1994年的汇率波动情况

在1985~1994年这1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制度,由表1可以看出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从1985年的293.66贬值到1994年的861.87,贬值幅度高达200%。

分析这10年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我国的基本经济情况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期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连续多年逆差,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使得大量人民币流出国内市场,从而造成了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经济过热的国情都给人民币贬值造成了压力。

同时,政府的干预也使得这期间的人民币贬值,我国实行的货币贬值的财政政策,贬值可以促进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从而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1994~2005年的汇率波动情况

1994~2005年的这10年间,我国汇率保持着长期的稳定,如表2所示。1994年我国进行了又一次的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双轨制并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从上一个期间的逆差转变为顺差,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三)2005年至今的汇率波动情况

2005年至今,我国经历了新一轮的外汇制度改革和2008年的经济金融危机。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更加富有弹性。如表3所示,我国2005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截至2013年11月汇率已达到613.05,升值幅度不断上升。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继续双顺差的状态,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于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游资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些因素都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局面。

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分析

通过上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率、外汇储备、国际游资和政府干预等都是造成汇率波动的因素。本文将在国内外对于汇率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汇率变动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利率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中的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可以知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货币可以自由流动的假设下,一国利率高的情况下,货币会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从而引起汇率的波动,这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当然,一国的利率也可以通过影响国内商品市场,进而影响国家贸易情况和国际收支,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这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间接的。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汇率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二)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是指国家干预,也就是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从1985年至今,我国的两次汇率改革将汇率波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在哪个阶段上,政府干预对汇率的波动的影响始终是负影响。例如在2005年汇改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加富有弹性,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衰退,货币纷纷贬值。与此同时,我国进行政府干预,推出4万亿的促进经济的计划,稳住了人民币汇率,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阻隔了国际金融危机浪潮对我国金融的冲击。

(三)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持有适量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需要进口的物资和技术进行支付;还可以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发生金融危机或者战争时,国外投资者大范围撤资和抛售本币时,国家可以运用外汇储备回笼资金,以求减缓对经济的冲击。

截至2013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66亿美元,而且其中对美元储备占有绝大部分。这样的不平衡的情况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币汇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威胁,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国际游资

国际游资是指在国家之间流动的短期资本,大量用于投资各国货币市场或者金融市场以期获得投机利润。国际游资的流动性高,风险高,且具有投机性质,对一国的金融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市场,以期获得利率和汇率的双重收益。大量外资流入国内,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1985年至今,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外汇储备和国际游资规模的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同时,国内外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加强。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状况。

在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中央银行应相应地减少外汇干预,增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逐步调整我国外汇储备与结构,将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影响进一步减小。在开放我国资本项目的过程中,加大对国际游资的界定和规范管理,从源头上管理好国际游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升值幅度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玉芹,林桂军,郑桂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08).

[2]左相国,唐彬文.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3]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与汇率失调[J].经济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李凌宇(1989-),女,汉族,北京,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项目不断放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汇率成为一些投资者做出投资策略、企业规避风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政府调节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汇率的波动在整个经济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其波动的因素就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汇率变动 利率 国际游资 政府干预 外汇储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向前发展,人民币汇率不仅受到本国政府的关注,也受到全球的关注重点。国内外的文献都有过对汇率波动因素的研究,两国之间的利率、国际游资、外汇储备、政府干预等都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首先分析198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然后根据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以期对我国的人民币管理等方面得到相关结论。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研究

本文选取的人民币汇率是自1985年以来的波动情况,从1985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两次汇率改革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也在不断摸索探究适合我国国情和能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汇率制度。图1为我国1985~2012年的汇率(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走势图。

(一)1985~1994年的汇率波动情况

在1985~1994年这1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制度,由表1可以看出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从1985年的293.66贬值到1994年的861.87,贬值幅度高达200%。

分析这10年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我国的基本经济情况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期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连续多年逆差,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使得大量人民币流出国内市场,从而造成了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经济过热的国情都给人民币贬值造成了压力。

同时,政府的干预也使得这期间的人民币贬值,我国实行的货币贬值的财政政策,贬值可以促进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从而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1994~2005年的汇率波动情况

1994~2005年的这10年间,我国汇率保持着长期的稳定,如表2所示。1994年我国进行了又一次的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双轨制并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从上一个期间的逆差转变为顺差,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三)2005年至今的汇率波动情况

2005年至今,我国经历了新一轮的外汇制度改革和2008年的经济金融危机。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更加富有弹性。如表3所示,我国2005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截至2013年11月汇率已达到613.05,升值幅度不断上升。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继续双顺差的状态,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于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游资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些因素都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局面。

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分析

通过上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率、外汇储备、国际游资和政府干预等都是造成汇率波动的因素。本文将在国内外对于汇率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汇率变动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利率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中的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可以知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货币可以自由流动的假设下,一国利率高的情况下,货币会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从而引起汇率的波动,这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当然,一国的利率也可以通过影响国内商品市场,进而影响国家贸易情况和国际收支,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这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间接的。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汇率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二)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是指国家干预,也就是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从1985年至今,我国的两次汇率改革将汇率波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在哪个阶段上,政府干预对汇率的波动的影响始终是负影响。例如在2005年汇改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加富有弹性,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衰退,货币纷纷贬值。与此同时,我国进行政府干预,推出4万亿的促进经济的计划,稳住了人民币汇率,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阻隔了国际金融危机浪潮对我国金融的冲击。

(三)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持有适量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需要进口的物资和技术进行支付;还可以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发生金融危机或者战争时,国外投资者大范围撤资和抛售本币时,国家可以运用外汇储备回笼资金,以求减缓对经济的冲击。

截至2013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66亿美元,而且其中对美元储备占有绝大部分。这样的不平衡的情况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币汇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威胁,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国际游资

国际游资是指在国家之间流动的短期资本,大量用于投资各国货币市场或者金融市场以期获得投机利润。国际游资的流动性高,风险高,且具有投机性质,对一国的金融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市场,以期获得利率和汇率的双重收益。大量外资流入国内,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1985年至今,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外汇储备和国际游资规模的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同时,国内外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加强。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状况。

在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中央银行应相应地减少外汇干预,增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逐步调整我国外汇储备与结构,将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影响进一步减小。在开放我国资本项目的过程中,加大对国际游资的界定和规范管理,从源头上管理好国际游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升值幅度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玉芹,林桂军,郑桂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08).

[2]左相国,唐彬文.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3]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与汇率失调[J].经济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李凌宇(1989-),女,汉族,北京,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项目不断放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汇率成为一些投资者做出投资策略、企业规避风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政府调节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汇率的波动在整个经济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其波动的因素就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汇率变动 利率 国际游资 政府干预 外汇储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向前发展,人民币汇率不仅受到本国政府的关注,也受到全球的关注重点。国内外的文献都有过对汇率波动因素的研究,两国之间的利率、国际游资、外汇储备、政府干预等都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首先分析198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然后根据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以期对我国的人民币管理等方面得到相关结论。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研究

本文选取的人民币汇率是自1985年以来的波动情况,从1985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两次汇率改革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也在不断摸索探究适合我国国情和能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汇率制度。图1为我国1985~2012年的汇率(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走势图。

(一)1985~1994年的汇率波动情况

在1985~1994年这1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制度,由表1可以看出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从1985年的293.66贬值到1994年的861.87,贬值幅度高达200%。

分析这10年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我国的基本经济情况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期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连续多年逆差,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使得大量人民币流出国内市场,从而造成了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经济过热的国情都给人民币贬值造成了压力。

同时,政府的干预也使得这期间的人民币贬值,我国实行的货币贬值的财政政策,贬值可以促进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从而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1994~2005年的汇率波动情况

1994~2005年的这10年间,我国汇率保持着长期的稳定,如表2所示。1994年我国进行了又一次的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双轨制并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从上一个期间的逆差转变为顺差,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三)2005年至今的汇率波动情况

2005年至今,我国经历了新一轮的外汇制度改革和2008年的经济金融危机。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更加富有弹性。如表3所示,我国2005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截至2013年11月汇率已达到613.05,升值幅度不断上升。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继续双顺差的状态,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于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游资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些因素都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局面。

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分析

通过上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率、外汇储备、国际游资和政府干预等都是造成汇率波动的因素。本文将在国内外对于汇率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汇率变动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利率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中的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可以知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货币可以自由流动的假设下,一国利率高的情况下,货币会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从而引起汇率的波动,这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当然,一国的利率也可以通过影响国内商品市场,进而影响国家贸易情况和国际收支,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这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间接的。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汇率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二)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是指国家干预,也就是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从1985年至今,我国的两次汇率改革将汇率波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在哪个阶段上,政府干预对汇率的波动的影响始终是负影响。例如在2005年汇改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加富有弹性,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衰退,货币纷纷贬值。与此同时,我国进行政府干预,推出4万亿的促进经济的计划,稳住了人民币汇率,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阻隔了国际金融危机浪潮对我国金融的冲击。

(三)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持有适量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需要进口的物资和技术进行支付;还可以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发生金融危机或者战争时,国外投资者大范围撤资和抛售本币时,国家可以运用外汇储备回笼资金,以求减缓对经济的冲击。

截至2013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66亿美元,而且其中对美元储备占有绝大部分。这样的不平衡的情况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币汇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威胁,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国际游资

国际游资是指在国家之间流动的短期资本,大量用于投资各国货币市场或者金融市场以期获得投机利润。国际游资的流动性高,风险高,且具有投机性质,对一国的金融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市场,以期获得利率和汇率的双重收益。大量外资流入国内,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1985年至今,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外汇储备和国际游资规模的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同时,国内外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加强。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状况。

在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中央银行应相应地减少外汇干预,增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逐步调整我国外汇储备与结构,将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影响进一步减小。在开放我国资本项目的过程中,加大对国际游资的界定和规范管理,从源头上管理好国际游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升值幅度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玉芹,林桂军,郑桂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08).

[2]左相国,唐彬文.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3]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与汇率失调[J].经济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李凌宇(1989-),女,汉族,北京,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外汇储备利率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黄金和外汇储备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黄金和外汇储备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