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浅析

2016-01-25 04:54倪秀芝
种子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僵菌玉米螟越冬

倪秀芝

(集贤县职业学校,黑龙江 双鸭山 155900)

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浅析

倪秀芝

(集贤县职业学校,黑龙江 双鸭山 155900)

北方春玉米产区因玉米螟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植保站多年测定:田间玉米螟危害株率30%时,产量损失率为8%~10%;危害株率50%时,损失率为10%~15%。据统计,仅吉林省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5亿kg以上,因此了解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玉米螟;绿色防治;气候变暖

我国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就是玉米螟,在全国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大豆的种植面积悄然下降,同时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辽宁、吉林是玉米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大、地理位置又相邻,近几年来玉米螟的危害系数不断攀升;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玉米螟安全越冬基数增高等等,受多种子因素影响,玉米螟在黑龙江省的危害逐日扩大。

1 玉米螟生活史及发展态势

1.1 玉米螟生活史

1.1.1 卵

玉米螟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卵块由20~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1.1.2 幼虫

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乳白色、半透明,体长1.5 mm,头壳黑色,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头壳棕黑色,体背毛片明显,体污白色。

1.1.3 蛹

玉米螟蛹15~19 mm,黄褐色、纺锤形,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臀刺黑褐色。

1.1.4 成虫

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 mm,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1.2 玉米螟发展态势

玉米螟在黑龙江一年发生一代,在吉林一年发生1~2代。一般情况下,越冬幼虫春季化蛹、羽化后飞到田间产卵。

越冬代幼虫在5月末开始,到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越冬成虫开始在田间出现,越冬代蛹羽化盛期是在6月末。

成虫产卵盛期卵期一般是5~7 d,在6月末到7月上旬。

孵化盛期约在7月中、下旬,也就是田间玉米被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危害的时期;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9月幼虫进入越冬状态。

总之,不论一年发生多少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穗轴、秸秆、根茬及杂草里进行越冬,其中在玉米秸秆内越冬的一般75%左右是幼虫。

2 防治策略

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治为补充、生物防治为主导的绿色防治技术。

要根据生态地区的不同,进行综合性的防治技术体系优化、配套与组装,提升防治效果,建立玉米螟综合性防控的长效机制。

3 防治时期

玉米螟最佳生物防治时期: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盛期释放赤眼蜂,玉米螟化蛹前15 d进行白僵菌封垛,或在越冬时期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向后推10 d释放赤眼峰。

玉米螟化学防治最佳时期是在幼虫低龄期、心叶末期或穗期,一代玉米螟虫株率达20%;二、三代玉米螟百株虫量为100头时,开始防治。

4 防治方法

4.1 处理越冬寄主

越冬代幼虫化蛹前,利用白僵菌粉剂封垛,可以消灭80%左右的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

4.2 诱杀成虫

玉米螟成虫比较偏爱昼伏夜出,白天一般喜欢隐藏在草丛或者是茂密的作物间,夜晚活动频繁,飞翔力强、有趋光性。

玉米螟雌蛾羽化后不久开始分泌性外激素,有很强的性引诱现象,当天既能交尾,1~2 d内即能达产卵高峰。因此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能有效诱杀大量成虫,减轻玉米螟危害。

4.3 生物防治

在玉米螟产卵期,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4.4 大喇叭口期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田间喷施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幼虫。

4.5 心叶期防治

可施用白僵菌颗粒剂(每克含孢子50亿~100亿的菌粉1份+颗粒10~20份)或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撒入喇叭口内,防效很好。

1005-2690(2016)08-0091-01

:S435.132

:B

2016-07-20)

猜你喜欢
白僵菌玉米螟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白僵菌应用研究进展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