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2016-01-26 08:53艾,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肌张力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 艾,孙 婧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湖南 长沙 410007;

2.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圆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黄艾1,孙婧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湖南 长沙410007;

2.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336000)

[摘要]目的观察圆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圆利针针刺腰肌拮抗肌群(竖脊肌和腰大肌)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疗法,穴位选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6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量表评定腰椎功能,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内(时点)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572.19,P<0.01),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时、第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因素间(组别)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133)。第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7);第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疗效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结论圆利针疗法的短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长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圆利针;肌收缩;肌张力;JOA评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1]。中国80%的成年人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腰腿痛,其中20%左右被诊断为LDH[2]。临床发现,绝大部分LDH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腰部肌肉特别是腰大肌和竖脊肌对维持腰椎力学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圆利针疗法针刺腰肌拮抗肌群(腰大肌和竖脊肌)的肌腹治疗LDH患者,并与常规针刺组对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3]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好发于青壮年。③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④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⑤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⑥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试验阳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②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病程≥1个月;④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⑤年龄为18~60岁。

1.3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曾因LDH行手术治疗者;③腰椎肿瘤、腰椎滑脱、结核、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或病变部位有压缩性骨折患者;④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剔除标准: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纳入后未接受过试验方案所规定的治疗措施。脱落标准:未完成试验而中途退出,未按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2个疗程治疗未结束而已达治愈标准者,记为完成试验,结果计入统计分析。

1.4一般资料入选的60例LDH患者均为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按照随机对照设计原则,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拮抗针法组)及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无剔除或脱落病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83±7.99)岁;平均病程(2.75±2.52)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17±7.03)岁;平均病程(2.99±2.8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取穴:根据腰椎X线片及体格检查,确定腰椎侧弯方向,分别针刺腰椎侧凹一侧腰大肌、侧凸一侧竖脊肌肌腹。竖脊肌进针点:竖脊肌起点,大致在骶骨背面。腰大肌进针点:腰大肌中点,大致平第4腰椎横突,脊柱旁开3 cm位置。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在针刺部位皮肤用棉球无菌操作,选3寸圆利针(0.5 mm×75 mm,乐灸牌,中德合资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先针刺竖脊肌,提插3~5次,进针后针尖稍向内下斜刺40~50 mm,刺激竖脊肌肌腹后牵拉神经,以同侧下肢出现放电感为度。腰大肌进针点,进针直刺50~75 mm,提插3~5次,出现酸胀放电感后出针。

2.1.2对照组取穴:参照《针灸治疗学》[4]中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选穴方法,选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承山、昆仑。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上,先对针刺部位皮肤进行无菌操作,以上穴位均取患侧。刺肾俞、大肠俞、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承山、昆仑,选1.5寸(0.3 mm×40 mm)毫针,直刺0.5~1寸;刺委中,选用1.5寸毫针,直刺1~1.5寸;刺环跳穴,选3寸(0.3 mm×75 mm)毫针,直刺2~3寸。以上穴位,均使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提插幅度(1.0±0.5)cm,捻转角度(180±20)°,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中等强度刺激,至出现酸胀感后行针30 s,留针30 min。

2.1.3疗程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观察指标

2.2.1腰椎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量表[5]对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及膀胱功能进行评分,总分29分,分别在治疗前,第1、第2疗程结束后各评定1次。

2.2.2临床疗效评价根据《骨科临床疗效标准》[5],LDH疗效评价可应用JOA评分转化的腰椎功能改善率进行判定。腰椎功能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治愈:腰椎功能改善率100%;显效:腰椎功能改善率>60%;有效:腰椎功能改善率≥25%,≤60%。无效:腰椎功能改善率<25%。

3结果

3.1两组JOA评分比较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内(时点)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572.19,P<0.01),因素间(组别)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133)。第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JOA评分均较第1个疗程结束后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两种疗法均能显著升高JOA评分,其组间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JOA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第1个疗程后比较,#P<0.05。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第1个疗程结束时,两组疗效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较短时间内,治疗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第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疗效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讨论

圆利针,为古代九针的一种,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多用于治疗痈肿、痹病和某些急性病。《灵枢·官针》曰:“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灵枢·九针论》曰:“虚邪克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圆利针疗法是根据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具的特殊形态和作用为基础,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理论为指导,对针具形态加以改进,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运动学知识来确立针刺点,运用针灸的“合谷刺”针法针刺,从而形成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圆利针以肌肉起点、止点、肌腹点为针刺治疗点,呈扇形斜刺和直刺松解,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局部病灶的血运丰富后,能迅速带走病变部位堆积的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乳酸),并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6]。圆利针已被广泛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7]、颈性眩晕[8]、肩关节周围炎[9]等关节韧带损伤引起的各类疾患。

一般认为,LDH患者的脊柱侧弯是人体一种自我代偿所致,可使神经根远离突出的髓核,缓解压迫,减轻疼痛。CT或MRI显示,临床相当部分LDH患者的髓核突出并不严重,但临床症状明显,髓核突出程度与临床症状并不成正比。腰椎侧弯、曲度改变等腰椎关节力学失衡导致的神经根受压可能是患者临床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加重腰椎力学失衡。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腰大肌的伸缩是腰曲形成和改变的主要运动力[10]。而腰椎旁四维肌肉腰大肌及竖脊肌结构和病理改变是脊柱侧弯的重要影响因素[11]。腰椎侧凹一侧竖脊肌痉挛及对侧腰大肌相对无力,可能是腰椎力学失衡的重要原因。

在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圆利针法和毫针刺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对JOA评分影响的因素间(组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对腰椎功能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当。而在疗效评价中,第1个疗程结束时,两组疗效分布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第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这些结果充分说明,相对于普通毫针刺法,圆利针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起效,并且这种疗效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笔者采用圆利针疗法,刺激竖脊肌及腰大肌肌腹,能有效恢复腰椎力学平衡,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与传统毫针刺法相同的临床疗效。圆利针疗法具有起效快、取穴少、操作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2010,38(4):485-488.

[2]吴学武,陈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24(6):40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0,62.

[5]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7-108.

[6]胡超伟.圆利针疗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3.

[7]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60-61.

[8]于川.圆利针针刺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性眩晕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65-66.

[9]史海峰.钝化针尖圆利针聚刺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92-95.

[10]韦以宗,桂清民,孙永章,等.腰大肌作用与腰曲关系的动态下X线片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6):579-582.

[11]高腾,韦以宗,郑建龙,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MRI检测与分析[C]//全国第六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深圳: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2010:37-39.

Clinical Efficacy of Round-sharp Needl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Report of 30 Cases

HUANGAi1,SUNJing2

(1.DepartmentofAcupuncture&Massage,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unanChangsha410007,China; 2.YichunPeople’sHospital,JiangxiYichun3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ound-sharp need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LD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30) and control group (n=30).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round-sharp needle acupuncture at lumbar antagonistic muscles (erector spinae and psoas major),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t Shenshu, Dachangshu, and Weizhong. Two courses of acupuncture (6 times each course) were performed in each group. The lumbar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JOA low back pain scale,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results of two-way mixed-design ANOVA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JOA scores between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each group (F=572.19, P<0.01);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JOA scores from before treatment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then to the end of the second course of treatment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实验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01;编辑:曹健)

通信作者:孙婧,644932639@qq.com

[中图分类号]R681.5[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5.02.017

作者简介:黄艾(1979-),男,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肌张力腰椎间盘突出症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重度脑外伤后肌张力致尺神经损伤1例康复治疗体会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康复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