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33例临床观察

2016-01-26 03:23黄咏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儿院广东广州5282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气指标

黄咏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儿院,广东 广州 528200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33例临床观察

黄咏红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儿院,广东广州528200

【摘要】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予试验组患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PaCO2和P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3. 03%)低于对照组(33.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避免不良结局.

【关键词】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血气指标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经证实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病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近年来,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被报道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集中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0 月1日期间我院66例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 9±2. 8)岁.试验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 3±2. 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 05),可纳入研究.纳入标准要求如下[2]:①经临床确诊为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②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者.

1. 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呼吸机初调参数设置为: PEEP为5cmH20,Flow为8~10L/min,FiO2为0. 4;当FiO2<0. 4,PEEP<3cmH20时,可考虑撤掉呼吸机.给予试验组患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吸机初调参数为: PEEP为5cmH2O,R为40次/min,PIP 为20cmH2O,FiO2为0. 4;当FiO2<0. 4,R<15次/min,可考虑撤掉呼吸机.两组在研究过程中需结合患儿个体差异,维持PaCO2为40~50mmHg,PaO2为60~80mmHg,TcSaO2为88%~92%;若辅助通气失败应考虑改用气管插管,接SIMV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1. 3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中,临床疗效主要分为血气指标改善和不良结局两方面,血气指标为PaCO2(mm-Hg)、PaO2(mmHg),不良结局主要参照新生儿肺炎发生率.

1. 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用SPSS l5. 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选用卡方检验; P<0. 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通气后PaO2(66. 87±13. 22)mmHg优于通气前PaO2(46. 87±12. 22)mmHg,试验组通气后PaCO2(41. 88 ±12. 26)mmHg优于通气前PaCO2(49. 98±12. 0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为3. 03%(1/33),对照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为33. 33%(1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x±s,mmHg)

3 讨论

传统临床治疗普遍采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疗效较好,但临床统计显示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与持续正压通气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相比,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目前在我国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考虑加大推广力度[3].

临床经验总结SIMV通气易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呼吸机所致肺损伤,而持续正压通气虽避免了喉咙损伤,但易引发严重的二氧化碳堵留.经研究证实,nSIMV条件下,患者可保证自主呼吸,可借助非侵入手段提供稳定的压力,确保小气道充分扩张,避免了肺泡萎缩和无用呼吸功的消耗,从而全面改善通气量、潮气量和通气效率[4].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PaCO2、PaO2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提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nSIMV被多次提及可在有效呼吸支持的基础上降低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并纠正患儿的低氧血症.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新生儿肺炎、气漏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进一步证明了nSIMV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避免不良结局,可考虑临床加大推广.

参考文献

[1]纪永佳,叶秀桢.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6): 631 -633.

[2]王越,高薇薇.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4例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 216-217.

[3]吴杰斌,蒋红侠,田贞尚,等.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撤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 1047 -1049.

[4]高薇薇,谭三智,陈运彬,等.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 524-526.

收稿日期:( 2014. 12. 19)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60-02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722. 12

猜你喜欢
血气指标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PH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参附注射液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