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法在384例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研究

2016-01-26 03:24张燕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穿刺固定应用效果

张燕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不同穿刺法在384例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研究

张燕
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合适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方法,以期提高静脉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4例住院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及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30~40°进针穿刺及弹力绷带开口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固定效果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留置针脱落率低于对照组,药液外渗、静脉炎、压疮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30~40°进针穿刺及弹力绷带开口固定,能够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效果,提高小儿治疗的舒适度.

【关键词】穿刺;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穿刺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的特点[1].正确的穿刺、固定方法是保证静脉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因其血管细小、自控能力差、不易合作,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极易在送管时失败[2].这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为了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妥善固定并确保静脉输液的时间,降低重复穿刺,同时减少因固定不当造成留置针脱落、针柄压迫皮肤造成压伤等不良伤害,笔者于2013年6月至8月对192例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采用改良的穿刺及固定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384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纳入标准:⑴住院期间均有家长陪护;⑵穿刺部位皮肤无溃破及炎症;⑶均选择头皮静脉;⑷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患有严重内科疾病;⑵病情急剧恶化而死亡.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观察组中男98例,女94例,年龄1月~2岁,平均年龄(1. 8±0. 9)岁;原发病:急性支气管肺炎9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5例,急性肠炎35例,尿路感染7例,对照组中男97例,女95例;年龄0~2岁,平均年龄(1. 7 ±0. 8)岁,原发病:急性支气管肺炎9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急性肠炎36例,尿路感染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穿刺方法①对照组:将患儿放置于输液台上,护士首选剃除穿刺点周围约7 cm范围的毛发,充分暴露血管,尽量选择比较直、富有弹性、易固定的滑车上静脉等.依据所选血管的位置,将患儿摆放为仰卧或侧卧位[3].常规消毒,由另一名护士固定患儿的头部和上肢,家属给予适当的协助.松动静脉留置针的套管和针芯,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指腹持针座尾部,食指和中指一并夹住延长管根部和针翼,在静脉最明显处移开0. 3~0. 5 cm后呈10 ~20°进针,进针速度不宜过快,见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内前行0. 2~0. 3 cm,然后缓慢抽出针芯2~3 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轻柔将套管送入后退出针芯,固定针芯,慢慢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4].留置针在血管内,拔针芯后回血通畅,推生理盐水无阻力,局部无红肿,为穿刺成功[5].②观察组:穿刺所用物品与装置与对照组相同,常规备皮后,让家长抱起或给患儿吃少量奶,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6],等患儿安静,局部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消毒穿刺.静脉的选择方法均于对照组相同,穿刺角度为30~40°,穿刺针进入皮肤和皮下组织时用力而快,见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内前行0. 2~0. 3 cm,采用相同的方法送管.两组均严格执行正压封管.

1. 2. 2固定方法①对照组:穿刺成功退出针芯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3M无菌透明贴敷固定.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部分,最后用传统医用胶布绕头一周进行固定.告知家长注意事项.②实验组:穿刺成功后,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处.然后用3M敷贴进行固定,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部分,在弹力绷带(宽约5cm)上剪出面积约4m2的小窗口,将穿刺点暴露于小窗口内,肝素帽露出于弹力绷带外,再将弹力绷带绕头一周进行固定.告知家长注意事项.

1. 3观察指标①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外套管置入顺利,输液通畅,局部无渗出;②疼痛[7]: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无痛、微痛和剧痛三个等级.其中无痛为患者接受穿刺时较为平静,面部表情无改变,主诉局部无疼痛感;微痛为静脉穿刺时患者较为平静,面部表情无改变,主诉局部有短暂轻微疼痛感,疼痛时间不超过10s;剧痛为患者面部表情紧张,出现张口、皱眉、甚至呻吟出声,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主诉疼痛较为剧烈,疼痛时间在15s以上.③舒适度:除人为因素外,观察留置针穿刺点有无红肿、瘙痒及疼痛,若对患儿活动无影响或影响较小,无疼痛、出血、红肿、瘙痒则为舒适.④并发症包括局部压疮、药液外渗、静脉炎.⑤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内容包括对穿刺技术、固定技术、治疗效果三项内容,每项评分10分,满分30分,27分以上计入满意.均选择女性亲属,两组患儿家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 05).

1.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 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疼痛、舒适度比较观察组

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穿刺陈功率、疼痛及舒适度比较[例(%)]

2. 2两组患儿留置针脱落、留置时间、并发症、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留置针脱落率低于对照组,药液外渗、静脉炎、压疮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留置针脱落、留置时间、并发症、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是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手段,已在儿科病房广泛使用.对于新入院的患儿,有研究认为,只要血管条件允许,应该首选留置针进行穿刺[8].头皮静脉留置针时由于小儿头部易出汗,导致敷贴粘贴不牢,使留置针易脱落,而自粘性弹力胶布透气性差,不利于护士观察,容易发生静脉炎、压疮等不良反应.合理的穿刺和固定技术是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成功的保证.必须对传统的穿刺及固定方法进行改良,以减少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提高留置效果.穿刺角度的选择和护士的手感是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一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9].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相对增大,进针后压强小,穿入血管后回血慢或不回血,容易误导操作者认为穿刺不成功,继续进针或退针,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一旦加快推管速度会导致留置针软导管前端弯曲、易折,降低穿刺的成功率.近来有研究显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采用30~40°进针角度一次成功率高,效果较好[10].通过增大进针角度,能够缩短针尖在血管壁的运行距离,减少血管损伤,实现无痛穿刺,既减轻了患儿的疼痛程度,又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穿刺角度的增大也使针尖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明显,使套管前端与针芯不易分离和卷边,增加送管顺利性[11].本研究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采用30 ~40°角度进针及弹力绷带固定技术,结果显示,与常规穿刺及固定方法相比,改良组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少,舒适度高,留置针脱落率低,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采用30~40°角度进针及弹力绷带固定技术,一方面,采用30~40°角度进针穿刺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快速进针使表皮受损范围小,针刺疼痛减轻.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呈5~10°再推进0. 2 cm左右,留置针导管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另一方面,弹力绷带改良固定的应用不仅利于减小穿刺点的压力,减少因固定不当造成留置针脱落、针柄压迫皮肤造成压伤等不良伤害,降低重复穿刺,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12].这主要由于弹力绷带固定牢靠美观,减少患儿不适搔抓,降低意外脱管,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13].弹力绷带不粘头发,减轻了拔针时传统胶布牵拉患儿头发或头皮的痛苦,防止患儿尖声哭叫,增加患儿舒适度,同时弹力绷带易调节松紧,加上开窗法,减小了针柄对患儿局部皮肤的压迫,减少了压疮的发生.开窗固定易于直接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便于及时发现红肿、渗漏等.综上所述,30~40°角度穿刺及弹力绷带固定法,能够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效果,提高小儿治疗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韩建书,张海慧,田晓丽.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与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 460.

[2]熊国英.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穿刺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3): 55-56.

[3]张玉芬,吴欣洪,许瑞华.弹力网套两种不同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方法对比性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 101-102.

[4]张海燕,赵宝春,修红,等.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3,22(11B): 62-63.

[5]赵晓云,罗芳,冯慧.两种不同穿刺送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 4107-4108.

[6]劲梅,龚远梅,李红梅,等.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3): 128-129.

[7]Bevely Campbell.Arteriab waveforms : Mornitoring changes in configure ation[J].Heart Lung,1997,26(3): 204.

[8]苏春花.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1.26(23): 42-43.

[9]于桂霞.分段式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 41-42.

[10]罗劲,莫超连,邓桂玲.改良静脉穿刺技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 327-328.

[11]匡大林.静脉留置针置管改进技术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1): 120-121.

[12]羊桂芝,黄爱群.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9): 159-160.

[13]邹晓霞.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22): 4918.

收稿日期:( 2014. 12. 16)

作者简介:张燕(1983-),女,本科学历.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36-02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472

猜你喜欢
穿刺固定应用效果
一种温度继电器焊接防错研究与应用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康派特医用胶在肝脏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金属铰链外固定联合肘外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38例肘关节三联征的应用价值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对乳腺脓肿的治疗效果初步评定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