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注射器治疗病理性瘢痕疗效评价

2016-01-26 04:09郭娴菲郝利明许文嵘毕鸣晔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注射器药液皮损

郭娴菲 郝利明 许文嵘 胡 君 毕鸣晔

临床研究

无针注射器治疗病理性瘢痕疗效评价

郭娴菲郝利明许文嵘胡君毕鸣晔

无针注射(needle-free injection)技术通过高压气体释放,推动药液流穿透皮肤,并释放在皮损内发挥药效,具有无针、无交叉感染、疼痛度低等特点[1]。笔者对门诊就诊的60例(101处皮损)病理性瘢痕患者随机采用无针注射器和普通注射器进行复方倍他米松溶液(得宝松)皮损内注射,对比其疗效及患者耐受程度,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60例(101处皮损)病理性瘢痕患者,其中男32例(61处皮损),女28例(40处皮损),年龄6~45岁,平均28.1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3.6年。皮损分布:面颈部24处,胸部42处,下腹部12处,肩背部14处,上肢5处,下肢4处。皮损面积0.5 cm× 0.5 cm~5.3 cm×10.6 cm。排除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无针注射器组(30例53处皮损)和普通注射器组(30例48处皮损),分别配制药液进行皮损内注射。

1.2治疗方法 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1 mL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配制成混合液。无针注射器组用无针注射器(加拿大Medic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公司)将药液注射于皮损内,视皮损大小每次注射剂量0.1~0.2 mL,注射后局部因药液吸收形成直径0.5~1 cm白色区域,按此间隔进行注射直至整个瘢痕组织变白为注射满意。普通注射器组视皮损大小取1 mL或5 mL注射器,平行皮面均匀注射入瘢痕内,面积大者可采用边退针边注射的方法,一个针眼多方向注射及多个针眼多方向注射,以整个瘢痕变白为注射满意,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至药物不外溢为止。两组均为每4周治疗1次,4次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疗效。每次治疗均对患者进行疼痛度评分并计算平均值。

1.3评估

1.3.1疗效评估 首个疗程结束后予评估疗效。从瘢痕萎缩程度、表面红色消退的程度及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的减轻程度进行评价。①显效:瘢痕组织明显萎缩,表面无或仅有少量血管增生,颜色接近正常或有轻度色素沉着,质地柔软,疼痛或瘙痒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②有效:瘢痕组织有所缩小,瘢痕表面有少量毛细血管增生,颜色仍较红或有明显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疼痛瘙痒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瘢痕无明显变化,疼痛或瘙痒症状无明显改变。

1.3.2疼痛评分 参考视觉评分量表[2,3](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进行疼痛度评分。使用10 cm的长尺,左侧末端表示完全无疼痛,标注为0,右侧末端表示疼痛无法忍受,标注为10,患者标记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点,并标出0到此点的疼痛分值。每次注射治疗时记录此次注射的疼痛评分,其均值为首疗程治疗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两组间的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疼痛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无针注射器组显效40处皮损,占75.5%,有效12处皮损,占22.6%,无效1处皮损,占1.9%;普通注射器组显效26处皮损,占54.2%,有效20处皮损,占41.7%,无效2处皮损,占4.2%。经卡方检验,x2= 4.71,P<0.05,无针注射器组疗效优于普通注射器组。疼痛度评分,无针注射器组平均(4.2±1.0)分,普通注射器组(7.1±1.2)分。经t检验,P<0.01,无针注射器疼痛度评分低于普通注射器组。

3 讨论

传统注射方法采用针头注射器刺入皮损内给药,由于瘢痕组织内纤维致密,患者痛感剧烈,往往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而对于治疗者而言,存在注射时阻力巨大,操作困难,甚至会产生钢针折断等风险,另外药物分布不均,注射深度和剂量难以把握也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针注射系统即采用机械或高压气体为动力源,经能量转换,将液态药物由喷射孔喷出,形成喷射液流,渗透到皮下或肌肉层发挥药效。临床上,无针注射已经被用于疫苗、胰岛素、麻醉药等多种药物的皮下注射,皮肤科目前多用于病理性瘢痕皮损内注射。甘承等[4]研究表明,使用无针注射器治疗瘢痕,药物可在皮损内均匀弥散。笔者研究结果表明无针注射器组疗效优于普通注射器组。就患者疼痛度而言,由于无针注射器使用低压气体为推动力,将药液瞬间推入皮损内,患者疼痛感减轻,依从性明显提高。对于操作者而言,只需扣动机械装置的扳机即可将药液注入皮损,改变了以往费时费力的状况,操作难度降低,注射剂量可控。综上所述,与普通注射器相比,无针注射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优越,患者疼痛度低,依从性好。

[1]周旭,王伽伯,肖小河.无针注射给药系统及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21(6):439-440.

[2]罗蔽,杨秩,赖文莉.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多个临床因素对正畸初始疼痛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6):867-870.

[3]Ekblom A,Hansson P.Pain intensity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in receiving afferent stimulation[J].J Neurolsurg Paychiatry,1988,51(4):481-486.

[4]甘承,范金财,刘立强,等.无针注射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6:356-358.

(收稿:2015-08-21)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14043

猜你喜欢
注射器药液皮损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拆除眼科美容缝线中7号注射器针头的临床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