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对幼儿叙事结构的影响研究

2016-01-27 06:41杭玲莉王娟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微观结构叙事提问

杭玲莉+++王娟

【摘要】本研究对120名幼儿(大、中、小班各40名)进行了对比实验,以探究教师提问对幼儿叙事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对小班和中班幼儿叙事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大班幼儿叙事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均无明显影响;教师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和小班幼儿在叙事中节省认知资源,优化注意资源的分配;教师提问对大班幼儿效应的缺失,可能与教师所提问题的深度有关。

【关键词】提问;叙事;宏观结构;微观结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2-0023-06

叙事又称讲故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在讲完故事后,要求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或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讲述图片所呈现的内容。无论复述还是讲述,都需要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子,将故事连贯、清晰地叙述出来。〔1〕叙事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除了认知能力外,叙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叙事通常可从宏观和微观结构两个层面加以分析。〔2〕叙事的宏观结构指的是叙事的主题和情节;叙事的微观结构指的是故事的内部语言,主要指词汇和语法等。〔3〕已有研究发现,叙事对幼儿从口语向读写的顺利过渡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发展读写能力和取得学业成就的基础。〔4,5〕美国很多州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应培养幼儿的故事理解能力以及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6〕

幼儿普遍存在叙事困难问题,具体表现为语法成分不全、叙事逻辑混乱、故事关键信息遗漏、词汇贫乏、句法过于简单等问题。个中原因,除了缺乏叙事方面的训练,还受其认知加工能力有限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提高其叙事能力提供有效支持。〔7〕

有研究者针对幼儿叙事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故事图式的产生和口头语言的表达提供支持,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叙事能力;〔8〕有研究者发现,戏剧表演有助于5~7岁儿童形成较完整的叙事结构;〔9〕手偶玩具有助于3~5岁幼儿顺利提取故事内容;〔10〕Silva等人对62~74个月幼儿的叙事能力进行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提问对不同社会背景下幼儿的叙事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教师提问可使幼儿的故事更加连贯。〔11〕

提问的产生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最初的提问主要是指用问题代替知识传授,在诘问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今,提问已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已有研究发现,开放性问题和递进式问题有助于儿童使用结构更加复杂的语言;〔12〕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提问不仅有助于儿童即时语言的发展,对儿童长期语言的发展也有帮助;〔13〕另有研究发现,分享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有助于儿童的词汇学习;〔14〕与单纯的语言输入相比,提问能帮助学习者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取有效线索,以建构信息间稳固的联系;〔15〕提问能促使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深度加工。〔16〕由此可见,提问对个体语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Silva等人发现,提问对提高幼儿叙事的连贯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提问对幼儿叙事宏观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本研究中的提问均指向叙事的宏观结构,包括故事开端、故事进展和人物情感等,不涉及叙事的微观结构,如词汇、句法等。有研究指出,成人的提问能够增强幼儿对与问题有关信息的记忆,但不能增强幼儿对故事整体的记忆;〔17〕Price等人对提问能提高幼儿总体叙事能力也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提问仅仅为幼儿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提供机会;〔18〕由此可见,提问的效应具有局限性,只对与问题有关信息的提取有效,对与问题无关信息的提取无效。本研究虽不涉及叙事的微观结构,但仍将通过指向宏观结构的问题来考察提问对幼儿叙事微观结构的附带促进作用,从而对提问效应的局限性进行考察。

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提问对幼儿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提问是否具有年龄效应加以探究。具体内容为:(1)提问能否促进幼儿叙事宏观结构水平的提高。(2)提问能否促进幼儿叙事微观结构水平的附带发展。(3)提问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是否具有不同影响。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盐城市某公立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各40名,所有幼儿智力正常,无语言、听力或认知障碍。实验前,研究者对家长、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幼儿的讲故事水平,其中口语发展明显存在不足的幼儿予以剔除。根据幼儿的叙事水平,研究者将3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分别随机分成有提问叙事组和无提问叙事组。

(二)实验材料

1.无字绘本

研究者采用Mayer(1969)的无字图画书《青蛙,你在哪里?》〔19〕考察幼儿的叙事能力。该书由24张无字图画组成,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狗寻找丢失了的青蛙的故事。

2.所提问题

均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关,共10题,主要包括:故事发生(人物、地点、反应),问题解决(对话、事件、顺序、冲突、感受)和故事结果(解决、预期)。〔20〕详见表1。

(三)实验过程

实验在幼儿园一个安静的房间内进行,由幼儿园教师协助完成。实验前,主试和幼儿进行互动,以消除陌生感。实验分三个阶段:故事书阅读、回答问题、看图叙事。实验指导语为:“老师这里有一本好看的书,这本书没有字,但是用图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男孩、小狗和小青蛙之间的有趣故事。请你先认真观看图画,然后把故事讲给老师听,好吗?”幼儿阅读完故事书后,主试按表1中的问题逐一对提问组幼儿进行提问,指导语为:“在讲故事前,请你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好吗?”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试对幼儿的回答不作评价。最后要求幼儿叙述故事,指导语为:“现在,请你把故事讲给我听。”如果幼儿迟疑不愿意讲,主试加以引导:“请你告诉我这幅画讲了什么?”或者“这一页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呢?”无提问叙事组阅读完故事书后直接叙事。

本研究采用Cool Edit Pro 2.0对幼儿的故事讲述过程予以全程录音,事后对录音进行转录和评分。两名编码者按照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CHILDES)的格式逐字转录,转换为可在CLAN(Child Language Analysis)中运行的文本格式。对转录后的总词汇量进行统计,转录一致性为98%。

(四)计分

分析围绕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维度进行。〔21,22〕叙事的宏观结构包括故事的组织结构和布局谋篇:故事发生、问题解决和故事结果。故事发生包括:人物(characters)、地点(setting)、反应(thought);问题解决包括:对话(dialogue)、事件(initiating event)、顺序(sequence)、冲突(problem)、感受(feeling);故事结果包括:解决(resolution)、预期(prediction)。以上10个叙事的宏观结构要素,没有提及得0分,提及要点得1分,详细描述得2分。

叙事微观结构即幼儿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总词汇量(Number of Total Words,NTW)、相异词汇量(Number of Different Words,NDW)和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MLU),〔23〕平均句长主要考察主谓结构完整的句子,如“青蛙从瓶子里逃跑了”。

录音编码由3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承担,每个叙事的宏观结构要素编码一致性系数均在0.90以上。

二、结果与讨论

(一)提问对幼儿叙事宏观结构的影响

1.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三个年龄阶段、不同组别幼儿在叙事宏观结构上的得分进行了检验(见表2)。

方差分析显示,提问的主效应显著,F(1,120)=112.67,p<0.05,提问组幼儿的叙事宏观结构水平显著优于无提问组,t(120)=4.57,p<0.05;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2,120)=246.72,p<0.05,LSD事后检验发现,大班幼儿的叙事宏观结构水平显著优于中班和小班幼儿,ps<0.05,中班幼儿的叙事宏观结构水平显著优于小班幼儿,p<0.05;提问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2,120)=14.46,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小班和中班提问组幼儿的叙事宏观结构水平均显著优于无提问组,ps<0.05,大班幼儿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讨论

第一,提问对幼儿的叙事宏观结构水平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小班和中班幼儿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这可能与两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方面,提问为幼儿提供了认知支持,能帮助幼儿通过问题支架,节省认知资源,合理叙述故事。因为幼儿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会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记忆系统相关概念间的联结被激活,促使幼儿加深了对事件的理解,从而丰富了故事情节,为叙事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支持。〔24〕另一方面,提问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关注事件的重要特征和细节。〔25〕如问题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促使幼儿去观察画面中的大树、灌木丛、小动物等,从而推断出故事发生在大森林里。再如问题8“小男孩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提示幼儿关注小男孩的内心感受。

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发现,提问组幼儿的故事叙述内容更加丰富,故事要素也更加完整。无提问组幼儿则因为缺少提问的支持,未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因而表现出急于赶讲故事进展,较少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较少关注故事的细节。

当问及“小男孩这时候会对小狗说什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时,提问组幼儿用“觉得”“知道”这样的词语来进行描述,而无提问组幼儿的描述则显得局促。

提问组幼儿HKR:小男孩觉得很生气,抱起小狗说:“你怎么这么调皮!”

提问组幼儿SM: 小男孩猛地抓住小狗,他很生气,因为它把他吓了一跳。

无提问组幼儿CW:小男孩抱起了小狗。

无提问组幼儿SYF:小男孩下去接住小狗。

当问及“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讲故事,这部分你会怎么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提问组幼儿能把故事情节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而无提问组幼儿则显得有些混乱。

提问组幼儿WYY:毛毛在石头上找,他把麋鹿的角当成了树枝,结果他爬到了麋鹿的头上。

提问组幼儿WSB:他爬到石头上看见树上有一个角,然后上去看看是什么。哦,原来是只梅花鹿。

无提问组幼儿MXW:他跑到石头上扶着一根树枝,然后有一只鹿出来了。

无提问组幼儿JMX:他到了一个石头上面,麋鹿带着他去找。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以发现,提问对幼儿的叙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帮助幼儿搭建叙事框架,加深对信息的加工,减轻记忆负担;同时,提问能促使幼儿注意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关注故事的进展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二,提问对幼儿叙事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提问对大班幼儿叙事宏观结构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相较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叙事宏观结构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本研究所提供的问题支架难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幼儿叙事结构的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有研究者发现,4岁幼儿的叙事结构仅停留在人物行为层面,难以关注和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5岁幼儿的叙事结构涉及一定的人物心理层面,叙事中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原因。〔26〕叙事结构的年龄差异还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记忆能力及社会认知能力有关,〔27〕幼儿年龄越大,把握故事结构的能力越强,同时所需要的认知支持也就越少。此外,这也可能与本研究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的提问可能无法有效激发大班幼儿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已有研究发现,开放性问题比封闭性问题更利于促进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延续现有话题的提问比开启新话题的提问更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本研究的问题设计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都是开放性问题,且在大多数问题后增加了一个延续话题的递进式提问。然而,本研究在问题设计上未能考虑到被试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差异,这也可能是导致提问对大班幼儿无显著促进作用的原因之一。

(二)提问对幼儿叙事微观结构的影响

1.结果与分析

叙事微观结构中,平均句长最能体现幼儿的语言能力,〔28〕且能很好地预测幼儿语言的复杂性及语言发展状况,〔29〕因此,本研究对幼儿叙事中的平均句长进行了分析(见表3)。

方差分析显示,提问的主效应显著,F(1,120)=21.428,p<0.05,提问组幼儿叙事中的平均句长显著大于无提问组,t(120)=3.136,p<0.05。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2,120)=68.320,p<0.05。LSD事后检验发现,大班幼儿的平均句长显著大于中班和小班幼儿,ps<0.05;中班幼儿的平均句长显著大于小班幼儿,p<0.05。提问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2,120)=3.247,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小班和中班提问组幼儿叙事中的平均句长均大于无提问组幼儿,ps<0.05;大班幼儿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讨论

研究表明,提问对小班、中班幼儿的叙事微观结构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与提问的局限效应并不一致。有研究发现,婴幼儿语言从一个单词增加到两个单词时,其语音正确性会降低;〔30〕同样的,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会对语音和句法复杂性进行取舍。“一种水平得到提升,另一种水平很难再有进步。这表明幼儿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不代表他们在语言各个方面同时得到发展。”〔31〕从一个句子内部的语言结构迁移到叙事的整体语言结构来看,叙事任务要求幼儿调用认知资源,同时关注故事情节的逻辑性和句法的准确性,但是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限,因而他们会在叙事时对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取舍。〔32〕当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情节完整、层次清晰的宏观故事结构时,那么用来关注叙事微观结构的认知资源则会减少,反之亦然。提问为幼儿叙事宏观结构提供了支架,那么更多的认知资源就会被用来完善叙事微观结构,从而更易于产出丰富的句法。那么,为什么大班幼儿的叙事微观结构在提问干预下依然没有显著提高?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因提问而得到更多的认知资源从而对叙事的微观结构进行深加工。另一方面,可能是与大班幼儿缺乏叙事兴趣有关。一项专门针对叙事微观结构的研究发现,被试的叙事微观结构并未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年龄最大的反而出现了倒退。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叙事任务缺乏兴趣有关,而不是因为他们叙事能力低。不过,提问对大班幼儿叙事能力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启示

国内外学界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都非常重视,近二十年来,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已有研究来看,成人的支持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支持的形式有很多种,使用最多的是提问。成人通过提问与幼儿展开对话,对幼儿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无论是家庭中的亲子阅读,还是幼儿园中的绘本阅读,提问都不失为一种有效激发幼儿对语言进行深加工的策略。成人通过提问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从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值得注意的是,提问的指向内容不同,引发幼儿进行语言加工的程度也不同。因此,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幼儿时,提问需要做不同的设计。

研究发现,提问对幼儿的叙事结构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未表现出年龄效应。此外,本研究揭示了提问的影响机制,为提问对幼儿叙事能力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然而,仍有许多问题,如问题类型、提问频次、问题设计的年龄差异以及提问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实践指导策略等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MCKEOUGH A, GENEREUX R, JEARY J. Structure,content,and language usage:How do exceptional and average storywriters differ〔J〕.High Ability Studies,2006,(17):203-223.

〔2〕〔23〕HEILMANN J,MILLER J F,DUNAWAY C. Properties of the narrative scoring scheme using narrative retells in young school-age children〔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10,(19):154-166.

〔3〕〔8〕JUSTICE L M,et al.The index of narrative microstructure:A clin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chool-ag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6,(15):177-191.

〔4〕ONEILL D K,et al. Preschool childrens narratives and performance on the peabody individualized achievement test revised:Evidence of a relation between early narrative and later mathematical ability〔J〕.First Language,2004,(24):149-183.

〔5〕王娟,许珊珊,张积家.学前儿童的叙事能力:特征及影响因素〔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631(9):27-31.

〔6〕Nor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English language arts:Standard course of study and grade level competencies,K-12〔M〕.Raleigh,NC:Nor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2004.

〔7〕BRUNER J S.Culture and human development: A new look〔J〕.Human Development,1990,(33):344-355.

〔9〕BAMER S, et al. Promoting narr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adult-child joint pretense:Lessons from the scandinavian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play world〔J〕.Cognitive Development,2005,(20):576-590.

〔10〕ILGAZ H,AKSU K A.Episodic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s play-prompted and direct-elicited narratives〔J〕.Cognitive Development,2014,(20):526-544.

〔11〕SILAVA M,STRSSSER K,CAIN K.Early narrative skills in Chilean preschool questions scaffold the production of coherent narrative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4,(29):205-213.

〔12〕DERIVERA C,et al.Childrens responses to educators questions in day care play groups〔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5,(14):14-26.

〔13〕〔16〕ZUCKER T,et al.Preschool teachers literal and inferential questions and childrens responses during whole-class shared reading〔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0,(25):65-83.

〔14〕〔17〕BLEWITT P, et al. Shared book reading: When and how questions affect young childrens word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101:294-304.

〔15〕SMITH M A,KARPICKE J D.Retrieval practice with short-answer, multiple-choice,and hybrid tests〔J〕.Memory,2013,(22):784-802.

〔18〕PRIC G G.Mnemonic support and curriculum selection in teaching by mothers: A conjoint effect〔J〕. Child Development,1984,55:659-668.

〔19〕MAYER M. Frog, where are you〔M〕. New York: Dial Press,1969.

〔20〕STRONG C.The strong narrative assessment procedure〔M〕.Eau Claire,WI:Thinking Publications,1998.

〔21〕HUGHES D, et al. Guide to narrative language: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M〕. Eau Claire, WI: Thinking Publications,1997.

〔22〕PAUL R.Language disorders from infancy to adolescence: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M〕.St. Louis, MO:Mosby,2001.

〔24〕GONZALEZ J E, et al. Enhancing childrens vocabulary:Effects of teacher talk before,during and after shared reading〔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4,(29):214-226.

〔25〕BOLAND A,et al.Boosting childrens memory by training mothers in the use of an elaborative conversational style as an event unfolds〔J〕.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2003,(4):39-65.

〔26〕CURENTON S 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rratives and theory of mind for low-income preschoolers〔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04,15(2):122-145.

〔27〕VAMHAGAN K C,et al.Age and schooling effects in story recall and story produc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4,(30):969-979.

〔28〕BROWN R. A first language: The early stag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29〕MILLER F J,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in morphemes〔J〕.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81,(24):154-161.

〔30〕DEVILLERS P, DDVEILLERS J. Simplifying 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one-and two-word stage〔J〕. Boston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Language Development,1978,(3).

〔31〕WATERSON N.Growth of complexity in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M〕.Indiana,WC:Snow,1978.

〔32〕HARGARVE P M,et al. A format for identifying interactions among measures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A case study〔J〕.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in Schools,1999,(30):11-25.

猜你喜欢
微观结构叙事提问
不同氧化预处理对疏浚底泥干燥特性的影响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浅析燃料芯块微观结构对芯块制造质量的影响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