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的综合防制

2016-01-27 09:49徐艳秋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魏氏梭病料痢疾

徐艳秋

(云南省保山腾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79100)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制

徐艳秋

(云南省保山腾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79100)

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性传染病,症状主要以羔羊剧烈腹泻、小肠发生炎症及溃疡为特征,诊断通过实验室诊断可确诊,本病一旦发生,常使羔羊因脱水和衰竭而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做好羔羊痢疾的积极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羔羊;痢疾;诊断;治疗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微生物为B型魏氏梭菌 (Clostridium welchii)。属于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大杆菌。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若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生长适宜温度为37~47℃。生长pH范围在5.5~8.0。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怀孕母羊营养不良、护理不当、产羔季节气候突变、羊舍阴暗潮湿、羔羊体质弱小、羔羊受冻、饥饱不均等有密切关系。另外。哺乳不当、接羔、育羔时清洁卫生条件差等也可诱发本病。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羔羊粪便或被病菌污染的母羊乳头。传播途径经消化道、脐带和创伤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2d。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β毒素。引起毒血症而发病。羊中以出生7日龄内的羔羊容易感染。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2d。病初羔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止哺乳。被毛粗乱。不愿走动。呆立。随后发生腹泻。腹泻物呈粥状或水样物。颜色为黄色、灰白色不等。气味恶臭。有的水样腹泻。肛门周围及尾根沾满水样粪便。后期粪便中带血。排出黑色或酱色血便。出现此症状后在1~2d内死亡。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流涎。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角弓反张。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常以低温而死亡。

4 病理变化

死亡羊羔严重脱水。真胃内有不完全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变化明显。黏膜有不同程度、范围不一的炎症。有时已开始溃烂。回肠黏膜充血、发红和肿胀。若病期稍长。溃烂更为明显。由肠壁外面即可透视到溃烂区域。剪开肠道后可见溃疡灶周围为一血色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肺脏常有充血区域或瘀斑。

5 实验室诊断

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具体方法为:

5.1 病料采集

死前采集病羊粪便。死后常采集肝脏、脾脏以及小肠内容物等作为病料。

5.2 病料染色检查

可于肠道内发现大量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同时于肝脏、脾脏等脏器也可检出魏氏梭菌。

5.3 分离培养

本菌虽为专性厌氧菌。但厌氧条件不苛刻。较易培养。常用厌气肉肝汤和鲜血琼脂进行培养。纯分离物进行生化试验以便鉴定。

5.4 毒素检查

利用小肠内容物滤液接种小鼠或豚鼠进行毒素检查和中和试验。以确定毒素的存在和苗型。

5.5 鉴别诊断

羔羊痢疾与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症状相似。应做好鉴别诊断。沙门氏菌引起的初生羔羊下痢。粪便也可夹杂有血液。剖检可见真胃和肠黏膜潮红并有出血点。从心血、肝脏、脾脏和脑可分离到沙门氏菌;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而用大肠杆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羔羊濒死或刚死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纯培养的致病菌株具有诊断意义。

6 治疗

6.1 西药治疗

可用硫酸庆大霉素4~6万IU。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深部肌肉注射氯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注射10~15ml;有急性神经症状的。皮下注射0.05%硫酸阿托品 0.5~1.0ml。颈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拉血症状严重的用5%葡萄糖氯化钠、庆大霉素2ml、 止 血 敏 2ml、 VB62ml、 654-2 0.5ml混合静脉输液。

6.2 血清治疗

用抗羔羊痢疾血清或是康复羔羊血清。每次剂量为5~10ml。每天1次。在大腿内侧皮下注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3 口服用药

将大蒜捣烂后加等量白酒和食醋。混合液一次内服。每日2次。每次10~20ml。 连用 3~5d; 氟哌酸 0.01g/kg体重内服。每日2次。连用3~5d;也可用磺胺脒0.5~1.0g、鞣酸蛋白0.2g、次硝酸铋0.2g、碳酸氢钠0.2g混合服用。每天2次。连用3d。起到止泻、纠正电解质平衡和防止酸中毒的功效。

6.4 中药疗法

黄连 6g。白头翁 5g。陈皮 10g。神曲12g。黄柏6g。甘草6g。共研细末。加水300ml煎汤。稍凉后喂服。每次40g。每天2次。连喂3d;乌梅(去核)6g。诃子肉9g。炒黄连6g。黄芩6g。郁金6g。干柿饼一个 (切细)。焦楂9g。炙甘草6g。神曲12g。猪苓6g。泽泻7g。将以上药捣碎。加水400ml。煎成 150ml。红糖 30g为引。用胃管每次灌服30ml。

7 预防

(1)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喂料的比例。适时抓膘保膘。使母壮羔肥。增强羊群体质。确保出生羔羊健康。在产羔前彻底清扫和消毒羊舍及产栏。接羔时特别注意消毒。还要做好对母羊乳房的清洁和消毒。保证出生羔羊吃上健康卫生的初乳。

(2)保持羊舍、围栏、用具和器械的清洁卫生。注意对羔羊的防寒保暖。防止贼风透入。保持圈舍足够的光照和空气良好。为整个羊群提供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产羔后12h内给羊羔口服土霉素。每次0.15~0.2g。每天1次。连服3~5d。以防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4)做好预防接种。用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或羊快疫、羊猝殂、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在怀孕母羊分娩前20~30d和10~20d时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分别在两后腿内侧皮下注射。疫苗用量分别为每只2ml和3ml。注射后10d产生免疫力。

徐艳秋 (1974-),女,云南省腾冲市人,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兽医科技服务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魏氏梭病料痢疾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三峡库区山羊化脓隐秘杆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
试论猪痢疾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