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例鸭瘟

2016-01-27 09:49申晓莉孟坤武叶春朱波杨晓玲吴章平孙霖四川省大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35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鸭场病鸭鸭群

申晓莉 孟坤 武叶春 朱波 杨晓玲 吴章平 孙霖 (四川省大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35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例鸭瘟

申晓莉 孟坤 武叶春 朱波 杨晓玲 吴章平 孙霖 (四川省大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35100)

鸭瘟临诊以体温升高,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为主要特点。本文以鸭瘟的实例,对该病的症状、诊断、治疗等进行探讨。

鸭瘟;症状;诊断

2015年8月。大竹县2个鸭场养殖户先后到县动物疫控中心要求对发病鸭进行诊治。县动物疫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综合会诊。根据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特征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为鸭瘟。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1.1 病例1

该场存栏肉鸭3000余只。体重1~2kg。2015年8月15日发病。每天死亡30只左右。至县疫控中心技术人员在8月27日到场诊断时。已经死亡500余只。期间使用治疗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药物。未见效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场位于小河沟边。饲养环境脏乱差。实行分批饲养制度;该养殖户认为肉鸭养殖周期短。未接种禽流感疫苗。只接种鸭肝炎疫苗。

1.2 病例2

该场存栏肉鸭2000余只。体重0.15~0.25kg。2015年8月10日发病。每天死亡20余只。至县疫控中心技术人员在8月29日到场诊断时。已经死亡400余只。期间使用治疗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药物。未见效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农户在稻谷收割后购买雏鸭。在稻田里余留稻谷做主料饲养、晚上添加一次颗粒饲料。预计在春节前出栏。放养地点主要在稻田和池塘。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该养殖户也认为肉鸭养殖周期短。未接种禽流感疫苗。只接种鸭肝炎疫苗。

2 临床症状

2.1 病例1

病鸭精神沉郁。不能站立。采食量下降。羽毛粗乱。头部肿大。头部摇晃。排黄色、白色、绿色稀粪。不愿下水。发病到死亡时间从8~72h不等。

2.2 病例2

病鸭不愿下水。若强迫下水。则在水里游动缓慢并挣扎回岸。头部肿大。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羽毛粗乱。排黄色、白色、绿色稀粪。发病到死亡时间不超过14h。

3 解剖症状

3.1 病例1

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食道黏膜出血。肌胃出血并有溃疡。腹腔有渗出液。大脑肿大。出血。体温升高至43℃。

3.2 病例2

体温42℃。肝脏有出血性斑点。肌胃出血并有溃疡。大脑肿大。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用禽流感快速检测试纸在两个养殖户各检测5只死鸭。禽流感病毒均为阴性。取病死鸭的心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未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5 确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禽流感和禽霍乱。综合判断以上2个养殖户的鸭发病为鸭瘟。

6 治疗

采用隔离病鸭、对因对症治疗。

(1)紧急免疫接种。对2个养殖户所有的鸭。在诊断后第2天接种鸭瘟疫苗。按照1.5倍计量肌肉注射。1.5头份/羽。

(2)中药治疗:黄芪 (炙)50g、甘草 (炙)20g、党参40g、陈皮30g。煎汁或者超微粉碎拌料和饮水。使用方法是:晚上12点至早上6点停水停料。早上6点开始投料和饮水。连用7d。间隔3d后。再用7d。方中黄芪补气升阳为主药。配甘草、党参、陈皮健脾为辅药。

(3)在鸭群散放后对圈舍彻底消毒。使用三种消毒药。轮换使用。每天一次。

(4)病例2的鸭场。本批鸭全部出售后。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5)对病例1鸭场。建议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待鸭群所有鸭康复后接种禽流感疫苗。

经过以上防治措施。3d后2个鸭群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7d后2个鸭群采食量基本恢复。15d后所有病鸭全部康复。

7 体会

鸭瘟属于病毒性疾病。无特效治疗药。预防主要靠免疫接种。本治疗方案中使用中药。其中黄芪多糖具有补气生阳、提高机体的补体水平、增强抗氧化和抗病能力[1]。这2例病例中。都有典型症状-头部肿大。这对疾病的初步判定起到关键性作用。发病鸭场。对病死鸭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2]。发生疫情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1]姜琛璐,汤承,骞宇,等.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34(11):327-332.

[2]侯静峰.鸭瘟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4(8):12-13.

猜你喜欢
鸭场病鸭鸭群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规模化鸭场防控鸭病的综合措施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鸭霍乱病诊治与预防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