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效果

2016-01-27 13:10许晶廷程洋田园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母细胞栓塞出血量

许晶廷 程洋 田园园

分析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效果

许晶廷 程洋 田园园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46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其中显效32例,一般8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96%。术后随访24个月,有7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15.22%。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具有推广价值。

血管内栓塞;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由脊髓神经和脑神经引发的高度血管分化型肿瘤,多发于患者的小脑半球,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随着血管母细胞瘤肿瘤的逐渐增长,可能会压迫脑部细胞和神经,造成一系列头痛、无力和丧失感官和平衡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为了减少开颅手术出血量和风险,临床一般应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的复杂度,缩短手术的时间,最终达到降低致残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治疗效果的目的。但是,血管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为极具侵袭性,疾病复发或者转移的几率极高,据报道,疾病复发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护理和康复[1]。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接收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46例,分析临床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和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46.8±7.7)岁,病程0~12个月,平均病程(3.6±3.1)个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11例,呕吐13例,吞咽和消化不良9例,行动不便并出现感官失衡9例,脑部出现水肿并伴有意识不清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肿瘤大小为:<2cm 13例,2~4cm 22例,>4cm 11例。肿瘤发生部位:小脑半球31例,脊髓9例,其他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肿瘤位置发生在小脑半球31例,左半球13例,右半球18例,脊髓9例,其他部位6例。影像学检查表明,血管母细胞瘤肿瘤外侧表现为光滑,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脑部血管和脊髓血管内侧造影显示,病灶呈现密集状,伴有较大的供血动脉和静脉。

1.2.2 血管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 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微导管和微导丝,让患者平躺在病床上,行全身麻醉操作,并在动脉位置进行穿刺。使用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观察患者血管内的肿瘤位置和大小。在确认病灶的信息后,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逐步插到患者肿瘤供血的动脉位置,避开正常的血管和动脉位置,根据该血管的直径、血流量和肿瘤程度等,选择不同浓度的点解胶进行血管栓塞操作[2]。在显微镜操作下,找到肿瘤囊肿的部分,使用微刀将囊肿部位切开,释放囊液后,仔细地沿着囊肿的边缘切除囊肿部位,以防止术后复发和扩散。在切开边界的过程中,一边切一边使用电凝止血切断操作,处理完全后再进行静脉的处理和操作,防止操作不当和失误等现象发生。在手术完成后,应当使用颈椎板固定患者的头部。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等呼吸功能较差的情况,可以保留插管或者将患者的气管切开,促进呼吸过程的正常进行,并配合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加快恢复的过程,防止术后感染和病情复发等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肿瘤病灶评价标准[3],以3个月后头颅造影检查为结果进行评判,分为显效、一般和无效三种水平。显效:患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或者体积缩小>75%;一般:患者的肿瘤病灶体积缩小25%~75%左右,临床病症得到一定的缓解;无效:患者的肿瘤病灶体积缩小<25%,甚至出现体积增大和新病灶。有效率=(显效+一般)/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其中显效32例,一般8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96%。术后随访24个月,有7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15.22%。其中4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2例患者给予伽玛刀治疗,1例患者经过二次治疗无效后死亡。

3 讨论

作为中枢神经罕见的良性肿瘤,血管母细胞瘤多发于小脑半球,约占颅内肿瘤的1%~2%。一般,血管母细胞瘤的成长速度较慢,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行动失衡、感官失调和意识障碍等,头颅造影技术显示肿瘤内部呈现高密度的阴影,边界光滑;少数病灶部分中间会出现囊肿和囊变,病灶不均匀地分布在颅内。

临床治疗血管母细胞瘤的主要方法为开颅治疗,但是由于颅内血管和动静脉数量较多,造成开颅手术风险较高且操作复杂,术中出血量较大,无法完整安全地切除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需要承受较高的致残和死亡风险。本文主要运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血管先使用造影技术,准确地定位肿瘤的大小、形状和病情等,包括肿瘤血管的分布和染色情况,为栓塞和外科手术做好铺垫。血管栓塞操作的主要意义在于:①栓塞操作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的整体风险;②栓塞治疗能够改善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压力,降低术后致残和死亡的情况;③栓塞技术能够准确地区别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清晰地显示出整个组织视野,方便后续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④栓塞技术让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挤压肿瘤组织,让肿瘤变硬且聚集在一起,方便手术切除操作的进行。同时,医学实践操作表明,血管内栓塞操作不仅不会挤压和伤害正常的血管和动静脉,配合后续的显微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整个囊块和肿瘤组织,并使用电凝切断和止血,整个操作流畅简单安全。

目前,血管内栓塞后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时间仍有待商榷,有学者认为应当尽快行手术切除术,以防止病变;有学者认为应当在栓塞结束1~2周,待栓塞让肿瘤组织坏死后再进行切除[4-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6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其中显效32例,一般8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96%。术后随访24个月,有7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15.22%。其中4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2例患者给予伽玛刀治疗,1例患者经过二次治疗无效后死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具有推广价值。

[1]曾少建,舒航,陈光忠,等.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4):4559-4561.

[2]王年华,贾若飞,阙思伟,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2):139-143.

[3]陈勇,惠旭辉,鞠延,等.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2):149-152.

[4]金星火,王马军,杜国森,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7例显微外科治疗.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49-51.

[5]王巍,张晓龙,黄祥龙,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3):211-213.

[6]尚寒冰,赵卫国,沈建康,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8(1):52-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43

2016-08-29]

114001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母细胞栓塞出血量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