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
——辨治紫癜验案

2016-01-27 13:36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络脉党参风寒

● 李今庸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
——辨治紫癜验案

● 李今庸1,2*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紫癜 治验

1 血气衰少案

某某,女,45岁,住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家庭妇女,1990年8月4日就诊。近半年多来,身体上下肌肤常出现一些散在性不规则的铜钱大紫色斑块,按之不退,无痛感;月经每次来潮则量多如涌,经血红,某医院为其两次刮宫治疗而未能奏效;心慌,少气,口干;脉细数。乃血脉损伤,出于皮下,是为“紫癜”。治宜养血活血止血,兼以益气。拟用胶艾汤加味。药用: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干艾叶10g,炙甘草10g,白芍10g,炙黄芪10g,炒白术10g,党参10g,阿胶10g(烊化)。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1剂而血止,6剂而病愈。

按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络脉网布人身内外上下,血气衰少,无以充养络脉,络脉损伤,则血溢出络外,瘀积皮下,结为紫癜而按之不退。《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说:“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彼虽为腹满一证而设,然其作为诊察疾病虚实原则,亦适用于各种病证。此例乃因血气衰少所致,故按之无痛感,胞中络脉损伤,血溢络外,每随月经来潮而下出前阴,则症见月经过多。病不因胞宫血实积滞,故刮宫无益也。阴血衰少,则阴液不足而阳气亦虚弱,故口干、脉细数而又心慌、少气。借用胶艾汤补血养络、止血活血,加党参、白术、黄芪益气生津。

2 气滞血瘀案

某某,女,38岁,住湖北省嘉鱼县某集镇,市民,1978年3月就诊。发病1年多,背、腹及四肢肌肤常见不规则约蚕豆大青紫色斑块,按之有压痛感,此起彼伏,常年不断。口干,牙龈易出血,月经红,每月潮前小腹痛,手心热,脉涩。病乃络脉损伤,血气凝滞而为“紫癜”。治宜活血化瘀。拟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红花10g,制香附10g,凌霄花8g,丹皮10g,桃仁10g(去皮尖炒打),生地10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14剂而病愈。

按 络脉损伤,血溢络外,瘀滞不行,致皮下常见青紫斑块且无故出血。血瘀则气滞,故月经潮前小腹痛。血瘀气滞,郁而生热,则口干、手心热。其脉涩者,为血气瘀滞使然。方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乳香、没药通络行瘀;生地、丹皮、赤芍、凌霄花以清血分之热;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用香附行血中之气,以促瘀血之速除。

3 脾气虚弱,失于统血案

某某,男,6岁,住武汉市,干部之子,1992年6月12日就诊。其父代诉:一直精神不好,食欲差,牙龈时常出血,身体常见有青紫色斑块,按之无痛感,面色萎黄。此乃脾气虚弱,失于统血,而病“紫癜”。治宜补脾培土,复其统血功用。借归脾汤方一用。药用:炙黄芪8g,党参8g,茯神8g,炒白术8g,远志6g,当归8g,广木香3g,炙甘草8g,龙眼肉8g,酸枣仁8g(炒打)。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6剂病愈。

按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人身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欲差,因而气血不足,无以充养形神,故精神不好而面色萎黄。脾主统血,脾虚失其统血之用,血遂妄行,出于齿龈和皮下,形成齿衄和紫癜之症。方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培土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活血;远志、酸枣仁、茯神补心宁神,法“虚则补其母”也;少用木香行气,以防诸补药之壅。诸药合用,以归其脾脏之所固有,而复其统血之权。

4 气虚肺燥,血不循经案

某某,女,19岁,住湖北省洪湖市农村,农民。1991年10月14日就诊。月经数月1潮,每潮则经血淋漓不断十多天,甚至一月始净,今又三月未潮,肌肤常出现紫癜而按之无痛感,天稍热则鼻孔出血,面色黯黄,唇口周围色青,肢体乏力,口干,心烦,睡眠多梦,苔薄白,脉细弱。乃气虚肺燥,血不循经。治宜益气滋燥,佐以养血活血。拟用《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加味。药用:麦门冬20g,制半夏10g,党参10g,炒粳米15g,炙甘草10g,生地10g,当归10g,红枣(擘)4枚,白芍10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7剂而月经来潮,经色经量均正常,6天经血干净,紫癜等症亦消失。遂于原方中加丹参10g以巩固疗效,防其复发。

按 《素问·评热病论》说:“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虽彼为风水,此属燥热,二者有异,然皆为邪气迫肺,肺失和降,致心气不得下通,而月事不来。肺主气而合皮毛,气为血之帅,肺气虚弱,失其治节之令,不能帅血正常运行,故血出皮下而为紫癜。肺开窍于鼻,阴液不足,天热则燥甚,燥热伤络,并迫血妄行,出于肺窍之鼻孔而为鼻衄。气虚则失其矫健之性而肢体乏力;液少则无以濡润口舌而口中干燥。气、液两虚,血行郁滞,不华于色,则面色黯黄而唇周色青。心主血藏神,血液逆而外失,不能养心,心神不宁,故心烦而睡眠多梦。血气衰少,故脉见细弱。麦门冬汤方加味,用麦门冬、党参益气养阴,滋液润燥,以复肺之和降;半夏降逆,以增强麦门冬恢复肺之和降作用;甘草、粳米、红枣补中焦之汁以养肺,此所谓“虚则补其母”也;加生地、当归补血养心,且当归同白芍活血除血痹,以行血液之郁滞。三者补血行滞,以助麦门冬汤之止逆下气,而导心气之下通。

5 风寒外袭,血气凝郁案

某某,男,30岁,住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镇,干部,1990年10月3日就诊。发病一年余,热季轻,冷季重。每遇冷风或冷水,则全身肌肤发生乌红色不规则酒杯口大块状紫癜,瘙痒,天暖则好转,舌苔白,脉浮而弦紧。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乃风寒外袭,血气凝郁。治宜疏散风寒,活血解凝。拟荆防败毒散。药用:防风12g,荆芥10g,茯苓10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桔梗10g,炒枳壳10g,炙甘草10g,生姜8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3剂而病减。

按 《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风寒外袭,血脉凝滞,则肌肤见乌红色块状紫癜,天暖好转。风寒侵袭于肌肤,故舌苔白、脉浮而弦紧。风性善动,故皮肤瘙痒。《灵枢·终始》说:“痒者,阳也。”《灵枢·寿夭刚柔》说:“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可见此病之邪是在皮肤也。《释名·释疾病》说:“痒,扬也,其气在皮中欲得发扬,使人搔之而扬出也”。紫癜瘙痒,是其风寒之邪在皮肤,且有发扬外出之机,治之宜因势利导而以辛温之剂发散之。荆防败毒散方,用防风、生姜、羌活、独活温散风寒;川芎、荆芥活血、祛血分之风;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以搜周身上下之邪;桔梗、枳壳疏利气机,有助于邪气之外散;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且甘草调和诸药,合奏散邪解凝之效。

李今庸,男,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资深教授。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本刊学术顾问。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2.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61)

猜你喜欢
络脉党参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与目睛络脉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