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运用茶叶诊治疾病探析

2016-01-27 14:05何翠欢卫
中医药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医家茶叶

●何翠欢卫 明

清代医家运用茶叶诊治疾病探析

●何翠欢*卫 明▲

茶叶在传统中医药中,一直作为药物治疗各种疾病。清代医家以茶入药治疗病症可见于各科,分别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口齿科、外科及伤科,超过90个病症。除了以茶叶入药同煎、以茶末配诸药成丸及以茶汤调服诸药的内服方法,亦可外用,可以茶汤外洗、茶末成散剂或成膏状剂外敷、茶与诸药同煎成膏外敷,可外敷伤口、疮疡,或以脐敷外灸方法以治病。

中国茶疗法 茶叶 清代茶疗

在有文字记载以前,茶叶已作为治疗之用,口耳相传。到了明清时期,茶疗进一步扩展至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科等病症,饮用的人群日益众多,渐渐成为中国人惯常饮料,故发挥着重要的保健功能。清代继承了前代的医学经验,着重实际临床,又综合了前朝茶疗的经验及知识。此外,清代因制茶工艺的发展,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茶类的形成,各茶品的性味及功能的差异扩大,茶疗的治疗病种亦增多。所以清代茶药的应用,是传统中医药对茶作为药品的一个知识总结。是次研究旨在了解清代的医家及养生家对茶叶药用功能的认识,希望透过研究传统中医对茶的认识及应用,一方面可以启发现代科学研究,创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历代中医药专家对茶叶性味归经的认识、临床用茶的经验指导,便是现代发展传统中医茶疗的基础。

1 研究范围及方法

是次研究的对象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的嫩叶或嫩芽,不包括所有非茶之茶剂,及茶树其它部分,如茶油、茶树根及茶花等的药用价值。清代宫廷盛行以其他中药作代茶饮,作为养生延年之品,由于研究只包含单味茶叶及茶叶复方,故没有茶叶的代茶饮品并非本研究之范围。研究亦集中于清代主流茶疗在中国版图内主要传播的地方,即满族及汉族文化融合下,茶叶用于治疗疾病的发展,非主流茶疗文化及少数民族的用茶不包括在内。

是次研究除了从清代史料、近代的历史综述或通志、中医发展史书、茶业发展论述了解有关茶疗的背景资料,及清代历史、文化、医疗发展等背景资料外,研究的主要讨论范畴中有关清代茶叶功能的数据源主要分四部分,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子部类书籍15部、《中国基本古籍电子版》书籍54部、《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书籍27部及《中国中医古籍总目》30部。而按照书种的分类,本草书有14部,医书有61部,方书有11部,养生书有4部,茶书有8部及方志书有28部,共126部。

2 茶叶应用于各科病症

2.1 茶叶应用于内科病症 清代文献记载茶叶应用于二十多种内科病症,包括感冒、外感发热、头痛、咳喘、反胃呕吐、痞满、胃脘痛、腹痛、腹泻、噎膈、便秘、小便不利、便血、萎黄、眩晕、中暑、嗜睡、胸痹心痛、癫狂、痫病、中风病、臌胀等内科杂病。由于清代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茶叶亦用于治疗痢疾、疟疾、痧胀、痘症、麻疯、麻疹等传染病症。茶的清热解毒功能,又使之成为解蛊毒、虫积的用药。

头痛是茶叶用方最多的一种疾病,茶叶清凉,能降火止痛。最常用的川芎茶调散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组方,到了清代,医家辨证用药,不同病机的头痛,配伍有所不同。《本草纲目拾遗》称雨前茶能治头风。《医方集听》:“升麻六钱、生地五钱、雨前茶四钱、黄芩一钱、黄连一钱,水煎服。又治头风,百发百中,赤、白首乌各一两、真川芎一两、藁本二钱、细辛一钱、苏叶一钱,此散邪方也。风寒甚者,可加川羌活、川乌服,以此散邪;不愈,便进后方,真雨前茶四钱,赤、白首乌各二钱,北细辛四分,米仁一钱五分,炒牛膝八分,大川芎一钱五分,甘草五分,煎药时令病者以鼻引药气,服后宜密室避风……”又载王站柱的《不药良方》,“荜茇为细末,用猪胆汁拌过,鼻中,作嚏立愈。如兼湿者,以瓜蒂、松萝茶为末,鼻中出黄水,立愈”,以通鼻窍,治疗一切头风兼热者。又雨前茶治 “气虚头痛,不药良方: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覆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之,晒干擂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绞白汤服之,立愈。”[1]说明茶叶用治偏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及气虚头痛的不同用法。

茶叶用于治疗痢疾的记载不少,其中记载李东垣姜茶饮的清代医书十分多,如程林的《圣济总录纂要》[2]、汪昂的《医方集解》[3]、吴仪洛的《成方切用》[4]、张璐的《张氏医通》[5]、雷丰的《时病论》[6]、费伯雄《食鉴本草》[7]及鲍相璈的《验方新编》[8]。姜茶饮 “治赤白痢,寒热疟及呕吐等症初起”,以“陈细茶叶、老生姜各三钱(赤痢留皮,白痢去皮),水煎服”,此调和阴阳之法,以茶助阴,姜助阳,使寒热平调,解酒食毒。除了生姜及茶叶的配伍,亦有加上其他药物以治痢疾。如《验方新编》治久痢不止,以“生老姜、细茶叶、韭菜连根捣汁,三味温酒冲服。”[8]陈杰辑《回生集》载治痢疾神验方,以“陈茶叶、陈皮、生姜各二钱、食盐一钱,煎服。不拘赤白即愈。”[9]

2.2 茶叶应用于妇儿科病症 除了内科杂病,妇科及儿科亦可见到茶叶治疗的功能。

妇科如妇人头痛、头晕、月闭、血崩后身热、乳上结核、乳痈、妊妇头晕、疟疾、痢疾及产后便秘等病均可予茶叶治疗。《女科经论》提出产后便秘戒轻用大黄,可以腊茶通便:“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唯葱涎调腊茶为丸,复以腊茶下之。”[10]萧埙以茶治疗妇人产后便秘,因妇人产后气虚血虚,通便之药多苦寒重坠,而茶叶性凉,味苦而降,苦寒之性尤轻于大黄之品,然尤有通便之特性,能治虚人便秘。《验方新编》治老妇血崩,经血已止,“如仍发热,以六安州茶叶三钱(如无,即用别项茶叶亦可),煎服一次,身热即退。”以茶叶有清热之功,又免于虚者苦泄太过[8]。沈金鳌的《妇科玉尺》[11]又以茶调散治月闭,以妇人月闭,因“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而络于脬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也”,以茶调散吐之。沈氏以催吐痰阻之法治痰湿阻滞月闭之证,亦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启发。

茶叶亦应用于治疗小儿牙疳、脐风、胎毒、乳病、黄疸、咳嗽、腹痛、惊风及痢疾。茶与其它药品不同之处是它既为药品,又为日常饮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家有之。故一些小方,以户户皆有的食材为药,对于百姓来说尤为重要。如《验方新编》记载治小儿急惊,以茶叶配龙眼壳、陈皮、姜皮、白盐为药,亦为急救的良方[8]。又《推拿广意》治小儿惊风,乃肺经受寒症,按揉三关、肺经、脾土、肾水穴位,又以“细茶、飞盐、皂角各末五分,水一钟,黄蜡二分,锅内溶化入前,末为饼”,外敷心窝[12]。

2.3 茶叶应用于眼科病症 茶叶应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范围十分广泛。清代医家有以茶治疗瞳神疾病,如圆翳内障、绿风内障、惊震内障、高风内障、云雾移睛;亦有治疗黑睛及白睛疾病,如蟹睛症、凝脂翳、暴风客热、胬肉攀睛;两眦及胞脸疾病,如冷泪症、鸡冠蚬肉、疮疹入眼、烂沿风眼、胞生痰核;及突起睛高、远视、目痛、头风患眼等其它眼疾。吴谦的《医宗金鉴》的“眼科心法要诀”内,共有十四方以茶调或茶叶入药的组方,如通明补肾丸方、山药丸方、绿风还睛丸方、乌风决明丸方、冰翳还睛丸方、滑翳决明丸方、浮翳坠翳丸方、横翳还睛丸方、五胆偃月坠翳丸方,都是茶调下的治内障组方[13]。而《续名医类案》[14]、《张氏医通》[5]、《验方新编》[8]及《王氏医案绎注》[15]都记载了茶叶用治于各种眼疾。

在治疗圆翳内障记载中,治疗涩翳一症,《医宗金鉴》有涩翳歌:“还睛散内车防桔,元味知芩茶叶茺,亦用七宝丸珠珀,决脑茺参熊胆同。”两方治涩翳的药方,涩翳还睛散方以茶叶二钱半入药,而后者涩翳七宝丸方以诸药作蜜丸后以茶送下[13]。此外,《验方新编》治眼起云翳方,以茶叶作外用方,“用茶叶梗(须青叶茶)烧灰,临睡时点入眼内,次日云翳即退”[8]。《续名医类案》又转载清代医家孙文垣治吴小峰的凝脂翳,以“夏枯草五钱,香附四钱,甘草钱半,细茶五分,以撤其痛”,先治标,后治本[14]。

2.4 茶叶应用于耳鼻喉科及口齿科病症 因茶清轻,治疗病位在上者,能清上之热,解上之毒,能治疗口臭、牙疳、牙痈、牙衂、鼻渊、鼻痔、白喉、喉痹、喉舌破烂等疾病。

《验方新编》“用薄荷水或茶漱口”,以治口舌生疮[8]。茶因能解毒,常用以清洗疮疡及伤口。茶能护齿,能清热,故常用以漱口。又治胃火牙痛,《惠直堂经验方》在口齿门中载清胃散:“升麻二钱、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各一钱、细辛三分、黄芩一钱、细茶一钱。”[16]赵学敏《串雅内外编》在《法制门》治痰火症及口臭、口干、生疮皆验,以“芽茶二两,麝香一分,硼砂五分,儿茶末一两,诃子肉二钱五分。共研末,甘草汤为丸。”[17]利用茶清热之功,去上蒸之热。

清代医家治疗鼻渊用药都以疏风通窍为主,如陶承熹《惠直堂经验方》[16]的辛夷散、潘楫《医灯续熖》[18]的芷夷散、程国彭《医学心悟》[19]的川芎茶调散及汪昂《医方集解》[3]、陈杰辑《回生集》[9]、吴仪洛《成方切用》[4]的苍耳散都以茶调服下,以茶清轻,载药通窍,亦能清热解毒。而《白喉条辨》为治白喉病的专书,全书共条辨十五条,其中载一张氏雄黄解毒丸,以“透明雄黄、郁金、巴豆霜,右药研细用米醋煎浓汁、面和为丸和绿豆大每用四分,茶汤泡送下。”[20]在不少医案中,证见痰热壅盛,都以雄黄、巴豆等峻药以袪痰,又以茶清热解毒,调服之,以加强功效。

2.5 茶叶应用于外科病症 除了内服茶汤外,以茶叶为外洗外敷之剂,是外科的特点。《本草纲目拾遗》载以泡烂茶叶,捣烂似泥敷之,治无名肿毒、犬咬及火烧成疮,用途范围广泛[1]。费启泰《救偏琐言》载了三方有关痘症的外治方,治痘症以“细茶末收之”。如痘症“血热浸滛日久,至后气血虚耗不能收结,验其烦热退,听神情懒倦,腐烂处,肉地与浆水淡白者”,“外以细茶末,以清其肌表”。如痘后患牙疳,“薄荷五分、儿茶一钱、冰片一分、人中白三钱、天花粉一钱、甘草五分、青黛水澄一钱、黄连五分、牛黄一分、珠子二分、雨前茶五分、白硼一钱……研极细”,并“先以浓茶拭净方吹”[21]。

其它外科的疾病,如臁疮、疮疡、臁疮、麻风、麻疹、痔漏、杨梅疮、汤水疮、瘰疬、白屑风、湿疮、天疱疮、虫毒致疮、疥疮,有以茶叶作内用外敷之药品,以其清热解毒之功。

2.6 茶叶应用于伤科病症 伤科方面,胡廷光的《伤科汇纂》汇集清以前有关伤科文献资料,看到了茶叶的功用,以内服、外敷、外洗的形式,以治疗伤科各症。茶叶亦用于外洗,无论是用于“唇口刀斧斫磕,跌堕等,伤破皮伤肉者……以茶清洗净掞末药”,或外伤疮口不收,“耳后若臭烂……又用辛香散洗之,或温茶洗之。”外洗之余,亦可内服,“火烧肉烂者……选粹云,用榔树皮一觔,细茶四两白水十碗,煎极浓黄兼红色,去柤候冷,将鹅翎蘸水不时扫上五七次,住痛,三五十次即愈,脱去粗皮,其口自合,若遍身烧烂,恐火毒攻心,将此水药饮一二碗。”[22]

3 小结

茶叶在清代医疗上,有广度及深度的进展。从广度而言,清代医学以临床实践为主轴,茶叶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病种;而清代本草家、医家对茶叶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发挥不同茶品特性的优点,以治疗各种疾病。透过是次的文献研究,可看出茶叶治疗疾病的范畴很广,无论内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齿科、外科、伤科,都看到茶叶应用的足迹。而茶叶的使用方式亦十分多,内服有以茶叶入药同煎、以茶末配诸药成丸及以茶汤调服诸药,而外用方面,可以茶汤外洗、茶末成散剂或成膏状剂外敷、茶与诸药同煎成膏外敷,可外敷伤口、疮疡,或以脐敷外灸方法以治病。

从深度而言,清代医家对各种茶的性味及功能有进一步了解,认识到品种及炮制方法不同,性味归经及功能有所分别,懂得运用各种茶的特性,来治疗不同的疾病。例如,《本草纲目拾遗》以雨前茶 “性寒而不烈,以其味甘益土”,功能 “清咽喉,明目,补元气,益心神,通七窍”,陈者 “消而不峻”,更可 “消宿食,下气去噫气”。 普洱茶“味苦”能泄,能“解油腻牛羊毒”,亦能“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安化茶“性温,味苦,微甘”,故除了能“下膈气、消滞”,亦能“去寒”。此外,在治疗同一个病的不同证型,清代医家以茶叶配合不同的中药,以达到按证施药。例如,治疗偏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及气虚头痛时,虽同是头痛,但证型不同,故以茶叶配合不同中药进行治疗。

了解清代医家对茶叶功能的认识,对现代医药对茶叶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重新把茶叶放回药柜中,对医者而言,多了一味性味多变,配伍变化大,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伤科,应用范围广泛,疗效理想性的药物;对患者而言,多了一味味道芳香,使用方便,可长期服用,能使治疗过程愉快的药物;对一般人而言,多了一种味道芳香,令人情绪愉悦,身体健康的保健饮品。

[1]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91-193.

[2]清·程 林.圣济总录纂要[M].文渊四库全书电子版.

[3]清·汪 昂.医方集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00.

[4]清·吴仪洛.成方切用[M].清乾隆硖川利济堂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5]清·张 璐.张氏医通[M].清康熙宝翰楼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6]清·雷 丰.时病论[M].中国基本古籍库.

[7]清·费伯雄.食鉴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

[8]清·鲍相璈.验方新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39.

[9]清·陈杰辑.回生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5.

[10]清·萧 埙.女科经论[M].清刻本, 中国基本古籍库.

[11]清·沈金鳌.妇科玉尺[M].清乾隆刻沈氏尊生书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12]清·熊应雄.推拿广意[M].清江阴学古山房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13]清·吴 谦.医宗金鉴[M].文渊四库全书电子版.

[14]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M].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15]清·王氏雄著.石念祖注.王氏医案绎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84-85.

[16]清·陶承熹.惠直堂经验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4.

[17]清·赵学敏.串雅外编[M].清钞本, 中国基本古籍库.

[18]清·潘 楫.医灯续熖[M].清顺治潘氏陆地舟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19]清·程国彭.医学心悟[M].清雍正慎德堂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20]清·陈葆善.白喉条辨[M].清光绪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

[21]清·费启泰.救偏琐言[M].清顺治刻,嘉庆元年印本,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22]清·胡廷光.伤科汇纂[M].清钞本, 中国基本古籍库.

何翠欢,女,香港浸会大学中药学硕士,香港注册中医师。

▲通讯作者 卫明,男,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首席讲师,香港注册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及茶疗学等的研究及教学。E-mail:waiming@hkbu.edu.hk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猜你喜欢
医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