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联合塞莱西布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6-01-27 23:20马怡茹吴国斌赵学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3期
关键词:芬酯莱西比洛

马怡茹 吴国斌 赵学宝

氟比洛芬酯联合塞莱西布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马怡茹 吴国斌 赵学宝

目的探索骨科临床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15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治疗1 h后实验组布氏舒适度评分(BCS)为(2.50±1.4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49±1.30)分,与对照组的(2.51±1.26)、(2.51±1.3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8、12、24 h后,实验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迅速安全,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因此可考虑将该方法实际应用在现今以及后续临床中。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塞莱西布胶囊;骨科;临床应用

骨科手术具有组织受损大、恢复时间漫长等特点,手术以后疼痛为骨科手术经常碰到的问题,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及依从性降低,恢复时间延长,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已然变成骨科手术研究重点内容[1]。通常来讲对于骨科术后相关患者而言,实施有效镇痛治疗能够及早帮助患者实现功能锻炼[2]。伴随超前镇痛理念提出,众多专家研究指出利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对于骨科术后镇痛具有全新意义。氟比洛芬酯为非甾体抗炎药物中的一类,而且其抗炎镇痛效果良好,最近几年作为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药物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近几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该药剂和塞莱西布胶囊联用具有更强镇痛效果。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对75例拟进行骨科手术治疗患者结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予以超前镇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本次研究实际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无精神异常状况。②所有患者手术6 h之前未进行镇静药以及镇痛药使用。③所有患者无抗炎镇痛等过敏史。④所有患者以往无麻醉药以及镇痛药滥用史[3]。其中男66例,女84例。患者年龄21~59岁。手术类型:18例全膝置换手术,18例骨盆手术,54例股骨手术,60例肱骨手术。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21~5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45例,年龄22~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在手术前30min,医护人员给予实验组患者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剂量为1 mg/kg,手术后当天给予400 mg塞莱西布胶囊,如果需要再加服200 mg。在手术前30min,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剂量为1 mg/kg,按照手术需要予以麻醉。待手术结束后全部患者连通自控静脉镇痛泵,其镇痛液为氟哌利多2.5 mg,曲马多0.6 g,生理盐水予以定容至100ml。术后1 d疼痛评价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并记录手术以后1 d内曲马多的用量,同时探究两组患者实际术后镇痛效果(BCS以及VAS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1 h后BCS评分为(2.50±1.45)分,治疗4 h后为(2.93±1.46)分,治疗8 h后为(3.28±1.66)分,治疗12 h后为(3.08±1.25)分,治疗24 h后为(2.96±1.33)分。治疗1 h后VAS评分为(2.49±1.30)分,治疗4 h后为(1.87±0.74)分,治疗8 h后为(1.34±0.45)分,治疗12 h后为(1.31±0.36)分,治疗24 h后为(1.30±0.45)分。

对照组治疗1 h后BCS评分为(2.51±1.26)分,治疗4 h后为(2.41±1.23)分,治疗8 h后为(2.67±1.52)分,治疗12 h后为(2.54±1.41)分,治疗24 h后为(2.33±1.45)分。治疗1 h后VAS评分为(2.51±1.33)分,治疗4 h后为(2.15±0.87)分,治疗8 h后为(1.77±0.68)分,治疗12 h后为(1.52±0.51)分,治疗24 h后为(1.45±0.41)分。

治疗1 h后两组BCS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8、12、24 h后,实验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治疗1 h后两组BCS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8、12、24 h后,实验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也说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方法对骨科手术患者具有确切镇痛效果,而且效果比单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治疗方法要好很多。一般来讲手术之后患者往往会承受较大的术后疼痛,而该种较强术后疼痛也会加大患者恐惧心理,同时还会延迟患者功能锻炼。氟比洛芬酯为一类前体类药物,发挥药效部位能够被降解成氟比洛芬进一步发挥治疗效用,为非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剂中的一类。而脂微球为氟比洛芬酯载药介质,通过脂微球对手术受伤位置趋向性良好,能靶向汇聚于创口处,大大提高药物利用率,而且脂微球还能促进氟比洛芬酯长久释放,使药物作用时间得以延长。同时配合塞莱西布胶囊术后强效镇痛,更加使药效明显增强。总结来讲,对于骨科术后相关患者利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能够起到较好镇痛效果,因此可以将该种药物镇痛用于后续骨科术后临床治疗当中[4]。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手术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塞莱西布胶囊联合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迅速、安全,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单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治疗方法,因此可考虑将该方法实际应用在现今以及后续临床中。

[1]吴佳卉.氟比洛芬酯在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应用效果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2,10(5):7-8.

[2]金新天,陈文庆,刘刚.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老年癌痛镇痛作用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8):55-57.

[3]葛曙光,李平,刘娜.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42-45.

[4]张文平.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99-7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91

2016-11-07]

8390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药剂科(马怡茹 吴国斌),二门诊(赵学宝)

猜你喜欢
芬酯莱西比洛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魔法棒”与“通行证”
——读《灵犬莱西》有感
氟比洛芬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莱西以招商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灵犬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