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仰韶文化时期食器的艺术审美特征

2016-01-28 07:43冷益苗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412007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食器艺术审美史前

冷益苗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412007)



浅析仰韶文化时期食器的艺术审美特征

冷益苗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412007)

摘要:食器不单是盛食物的器皿,更是蕴含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凝聚着当时人类的勤劳与智慧。仰韶文化时期食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艺术设计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史前时期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与依据。仰韶文化时期的食器种类齐全、造型独具、装饰新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中重要的物质文化财产,也是史前食器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时期。

关键词:史前;仰韶文化;食器;艺术审美;特征

一、食器的造型艺术特征

古语曰:“民以食为天。”可见,“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驱使野蛮的猿人转变成文明的人类的重要因素之一。火的出现与使用是拉开了远古人类与野兽之间距离,陶是土在水与火的碰撞中涅盘重生,陶器的出现和应用也是人类文明设计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标志。陶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史前饮食文化的发展,催生了饮食烹饪技巧、丰富了饮食文化种类。

1.食器的使用功能与造型特征

新石器时代陶质食器的形态已经出现了众多的造型,这些都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闪光点。其造型的特点,几乎都是从人的价值观和本身的特征中演绎出来的,从而折射出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和精神的复杂特征。仰韶文化时期已形成氏族部落式的社会形态,经济、农业、手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这时期的食器造型特征基本稳定,不论是造型还是制作工艺上有着很大的提升。

根据食器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炊食器、盛食器、进食器、储食器这四类,由于物质资源的匮乏,史前许多陶器即当做炊具又当做饮食器具来使用,故史前炊食器与饮食器区别不大。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釜、鼎、甑、鏊、鬲、豆、碗、盆等十余种饮食器物。炊食器中的陶釜、陶鼎是来烹煮食物的器具,其中多为三足器,使用方便而且富有美感,陶甑是原始先民发明发蒸煮器,陶鏊则是用来烙饼的,是由饼状的一个平台和三个架空的腿构成。盛食器主要有豆、碗、盆等工具,随着饮食器具不断的发展改进,作为中国传统进食器的匙和箸已初见雏形。瓮、罐、壶等作为储食器在当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瓮和罐是用来储藏、腌制食物,瓮则用来盛酒、盛水。

仰韶文化时期的食器具有一定的造型特征且实用性很强,食器中也包含着当时制陶的工艺与技巧,代表着当时人们审美的观点,这就造就了食器造型本身独特艺术魅力。

2.食器的造型形态仿生特征

仰韶文化时期的食器的器皿形态多是遵循仿生手法对原始植物、动物、人形态进行模拟。食器的造型仿生设计体现了造物者除了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外开始注重心理上面的需求,也是当时人们对精神美感向往的体现。

仰韶文化时期食器中有着许多葫芦形态的器皿,葫芦的形态美观而且实用性强无疑成为陶器模拟的对象。原始人意识到动物养育了人,才用它们的形象做成容器,这些形象在当时可能具有某种神圣的性质,因为它们是食物的供给者。史前食器中的酒具造型最为精美,且多是用动物形态作为造型依据与创作来源,如仰韶文化时期的陶鹰尊。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了对人的形态的模拟,原始先民可能仿效人的头盖骨的样子,仿生制作成陶碗、陶钵等器皿。随着氏族部落的出现,便出现了对图腾、对人生殖的崇拜。仰韶文化时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的人头形鑉,都是对人形的模拟,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命的诠释与信仰。

3.食器的审美心理特征

史前食器有着重要的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功能,原始先民想通过神话与巫术来探索自然和生命,而史前食器本身就是作为行巫的“礼器”,自身就带有当时人们精神与艺术情感。葫芦做为陶器模拟的植物仿生形态,除了其造型的实用性之外,多是因为葫芦形态圆润、多子象征着孕育生命的母体。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纹饰中的动物、鱼、鹿、人面等图案,与当时的原始宗教和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鸟、蛙纹,已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并逐渐演变为现代的“金乌”与“蟾蜍”,分别代表着太阳与月亮。

二、食器的装饰艺术特征

食器的设计除了具有实用的物化功能外,逐渐意识还应该满足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审美需求,随之孕育而生的彩陶装饰艺术创作出一批批不但结实耐用而且制作精美的食器。仰韶文化时期食器装饰的纹饰大致可分为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和人物纹样。动物纹中鸟、蛙、鱼、猪、鹿等图案出现的比较多,植物纹主要有花卉蚊、叶形蚊还有禾苗等植物纹等,几何纹是仰韶文化时期抽象写实的表现,整体风格纹样简朴平直但又变化多段。人物纹样有半坡彩陶盆上的人面鱼形纹、马家窑型彩陶盆上的舞蹈纹等,折射出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之情,也蕴含着当时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就仰韶文化时期的食器装饰艺术而言有以下两个特点:纹饰形态、寓意与造型相互交融,具有完美的艺术整体性。纹饰的位置与当时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体现了装饰艺术的实用性。

仰韶文化时期的船形彩陶壶作为装水、酒的器具,其造型优美,颇似一只飘荡的小船,壶上由斜线交叉组成的网状的几何纹作为装饰,犹如正在撒网捕鱼,又像丰收归后在船边晾晒渔网。图案线条曲直交错,疏密相间给人以活泼流畅的感觉,壶上两端横置两个桥形小耳,方便提拿、倾倒。又可系绳提拿或背负携带。船型彩陶壶造型实用,装饰纹饰简而优美,是对原始先民捕鱼生活场景的呈现,体现了当时彩陶装饰艺术的整体性和对艺术审美功能的重视。

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刚刚踏入文明社会,生产力低下,这个时期人们吃饭、起居都是席地而坐。这就决定了彩陶的装图案的位置是人们在坐或站时视线最集中的地方。食器中钵、碗,一般在口沿和肩部进行装饰,装饰图案大多采用宽幅带纹。其他器型多将图案绘制在器物的口沿部分、肩部及上腹部较显眼的位置。食器装饰种类与手法的发展实质上是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制陶技术进一步的把握和陶器材质质地的接触感受不断丰富的表现。

三、结语

仰韶文化时期的食器是史前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彩陶食器的造型丰富多样,装饰艺术独具特色,它见证了原始文化发展的脚步。通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不仅仅只是追求物质的实用功能,也开始为了审美需求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散发着的史前艺术设计文明的曙光。面对当今繁华却浮躁的时代,艺术家们也许该借古迄今,学习原始艺术工匠者将心中以往对美的审美经验转化为当代设计中造型和装饰色彩结合的视觉体验中,在满足人们在器皿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使用者的感受,让使用者有精神上享受美和对生活的感触。

参考文献:

[1]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7.

[2]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M].三联书店,1988.

猜你喜欢
食器艺术审美史前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以设计力打造空间美学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史前人,都画啥?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载味
精致典雅陶苑奇葩——战国中山国磨光压划纹黑陶的审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