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2016-01-28 21:10张丽华陈海生李仙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螺旋CT诊断

张丽华 陈海生 李仙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张丽华 陈海生 李仙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 研究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3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进一步进行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CT结果统计分析:39例中,35例有异常发现,表现为阑尾不同程度增粗、水肿。15例显示阑尾壁增厚;18例阑尾腔内积液;12例腔内积气、积液;5例腔内显示欠清楚。术前诊断正确34例,诊断正确率为87.2%(34/39),术前CT未能明确诊断5例。②患儿手术病理分析:39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患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13例,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患者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的患者12例。结论 螺旋CT扫描能为不典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能力。

【关键词】不典型小儿急性阑尾炎;螺旋CT;诊断

小儿阑尾炎是一种临床上小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在症状表现不典型,同时由于患儿不能正确表述,且病情发展的速度较快,因此容易导致其临床误诊,且出现误诊的概率相对较高[1]。国内外研究报道婴幼儿误诊率约35%~50%,新生儿达90%以上,由于患儿的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可能引起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等临床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会对患儿带来严重并发症,严重的导致其死亡[2]。本组病例早期均误诊收入儿内科,均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笔者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从儿内科住院部转诊普外科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急性阑尾炎39例及64排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1例,6个月~3岁患者有4例,3~6岁的患者有23例,6~14岁的患者有11例。6岁以下的患者28例,占71.8%。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没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有发热的患者27例;呕吐、腹泻的患者27例;肠梗阻伴黏液血便的患者3例;伴肛门失禁样排便的患者3例。经检查,血白细胞<10×109/L的患者9例,(10~20)×109/L的患者9例,(20~30)×109/L的患者21例,中性粒细胞<70%的患者6例,70%~80%的患者6例,80%~90%的患者24例,>90%的患者3例。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的患者3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1例、急性胃肠炎的患者12例、急性胆囊炎的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3例。39例患者均入住儿内科病房后经过进一步螺旋CT等检查或经抗感染退热、解痉等治疗,症状不缓解,请普外科医师会诊后,转科手术治疗,经病理均明确诊断,均顺利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选取3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的64排Lightspeed全身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测。患儿自然的仰卧后,扫描范围从膈肌至耻骨联合,在进行扫描检测时,患者应该屏气,对患者的阑尾直径与管壁进行测量,以阑尾壁的厚度>2 mm与阑尾直径超过6 mm为阑尾炎的评估标准,并需要同时结合阑尾边缘与周围脂肪的间隙进行诊断。临床上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为出现阑尾增粗、边缘模糊、肠壁增厚,组织结构不清晰,脂肪间隙增高,组织旁边有积液存在等情况。扫描时没有口服稀释的碘比对剂。患者多数能进行积极配合检查,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给予水合氯醛灌汤之后,等患者镇静之后,可进行后扫描。

2 结 果

2.1 患儿的CT结果统计分析:39例中,35例有异常发现,表现为阑尾不同程度增粗、水肿。15例显示阑尾壁增厚。18例阑尾腔内积液。12例腔内积气、积液,5例腔内显示欠清楚。11例阑尾腔内粪石。3例阑尾周围脓肿和炎性包块。8例阑尾周围游离积气。11例少量腹水,9例盲肠积液,21例周围肠壁增厚,3例低位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术前诊断正确34例,诊断正确率为87.2%(34/39),术前CT未能明确诊断5例。

2.2 患儿手术病理分析:39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患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13例,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患者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的患者12例。

3 讨 论

3.1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特点:①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数病例缺乏转移性右下腹痛,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均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本组病例6岁以下28例,占71.8%,对压痛、反跳痛表达不清,临床容易出现误诊。本组有1例2个月,仅表现发热,腹肌紧张,临床诊断腹膜炎,转普外科剖腹探查,手术后确诊坏疽性穿孔阑尾炎。文献报道,小儿穿孔性阑尾炎50%以上,确诊前经内科诊断过,从发病到穿孔时间常为36~48 h。②小儿盲肠已经游离,腹痛位置不能确定是否为典型的右下腹痛。③小儿阑尾较薄,患者的年纪较小,发育不完全,阑尾壁较薄,肌组织的黏膜壁没有形成,若发生误诊,极易发生穿孔等临床症状,穿孔后容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因此,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39例中有12例患者出现穿孔,穿孔率30.8%。④小儿体检往往不合作,不容易有麦氏点压痛及腹膜炎体征。

3.2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螺旋CT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显示异常的阑尾、阑尾结石、阑尾周围炎和盲肠末端改变。①异常的阑尾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本组3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中15例表现阑尾增粗、壁增厚表现。本组39例病例中11例患者未显示阑尾,但具有阑尾结石或阑尾周围炎症表现,说明这对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价值。②阑尾结石一般位于阑尾腔内,临床表现为大小、数目、形态不同,本组3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有11例显示阑尾区结石。③通常阑尾周围炎、盲肠末端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阑尾周围、回盲部周围出现脂肪密度局限增高,其内部出现片絮状、条纹状密度增高影,阑尾、小肠系膜增厚,或出现临近的筋膜增厚,引起阑尾周围积液、脓肿形成淋巴结肿大[3]。盲肠末端的改变为局部肠壁的水肿、增厚。患儿的急性阑尾炎的CT间接征象主要有阑尾周围炎症、周围肠壁增厚、小肠梗阻、腹水及盆腔积液等[4]。儿童与成人急性阑尾炎的CT特征相似,其直接征象包括阑尾增粗、肿胀,阑尾壁增厚,是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最可靠的征象,阑尾内粪石、积气及积液均提示急性阑尾炎,研究报道阑尾内粪石发生率可至50%,有助于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5]。本组39例中,35例患儿均能清楚显示阑尾炎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术前均能做出正确诊断,诊断正确率达87.2%(34/39)。稍低于既往文献报道,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病例数尚不够大量,同时,患儿均仅行CT平扫,均未行CT增强扫描及重建有关。

3.3 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的临床诊断,不仅需要普外科医师的重视,小儿内科医师应该更加高度关注。由于小儿急性阑尾炎表现不典型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组病例早期均误诊收入儿内科,均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随着螺旋CT的普及,阑尾炎的影像诊断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小儿急性阑尾炎在多层螺旋CT的征象,对患儿的阑尾炎早期诊断起到了特别重要作用,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及误诊率,减少发生医疗纠纷可能性。伴随着的新技术的发展,腹部彩超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与螺旋CT相比,灵敏度比较低。有1例学龄前儿童,有发热,呕吐及腹痛,无明显右下腹压痛,入院后拟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经常规抗感染,解痉及退热等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腹部体检尚平常软,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考虑腹痛原因不明,给予全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阑尾周围有液性暗区,阑尾炎高度怀疑。经请胃肠外科会诊,家属同意转科行剖腹探查,手术后证实系阑尾炎,已经穿孔。由此可见,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螺旋CT弥补腹部彩超不足功能。建议有条件时,对于小儿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尽可能行腹部螺旋CT检查,有助于小儿阑尾炎,特别是不典型的早期诊断。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小儿患者进行问诊是,临床医师一定需要全面,仔细,对于腹痛要明确的了解其性质、范围、程度,同时对于小儿的腹痛部位让患儿用一指指出,最后结合检查结果,做出综合判断。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时,早起诊断确定后,以切除阑尾为主,原因为小儿的免疫力相比成人比较低,以防炎症进一步发生扩散。

综上所述,CT在临床上进行小儿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进行诊断中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减少发生误诊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医师还需要仔细认真查体,并结合小儿病史、体征、化验及其他检查进行的分析,最终做出相对准确的临床判断。CT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盈,史德利,刘淑娟.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78-79.

[2] Kharbanda AB,Dudley NC,Bajaj L,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a prediction rule to identify children at low risk for acute appendicitis[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12,166(8): 738-744.

[3] 熊丽琴,王亚瑟,王芳.多层螺旋CT扫描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6):366-368.

[4] 蒋国雄,胡石腾,娄辉,等.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209-210.

[5] 王军.螺旋CT在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47-148.

中图分类号:R656.8;R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119-02

猜你喜欢
螺旋CT诊断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