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功能

2016-01-29 03:45毛志强杨德辉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艺术院校中国梦

毛志强+杨德辉

摘 要:“中国梦”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代表着社会主义的诉求和中华民族的期盼。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助力“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具有宣传解释、引导方向、德育感化、美育怡情、激励凝聚等功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凝聚13亿人的共同力量,还需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中国梦;艺术院校;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22-03

“中国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现期限是“三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实现初步复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49年),实现基本复兴;到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78年),实现全面复兴。“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它既代表着社会主义的诉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诉求。要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民族诉求,不但需要找准实现主体——凝聚中国13亿人的共同力量;也需要找准辅助载体——宣传思想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既可以是艺术院校内部的教学关系,即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并参与“中国梦”的实现,也可以是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向社会、面向所有人,其主体涵盖了所有师生,即艺术院校师生如何运用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使“中国梦”的阐释更具大众化形式,使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更具正能量。

两者的区别在于:(1)主客体不同。前一种的宣传教育主体是艺术院校的教师,宣传客体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后一种的宣传主体是艺术院校的所有师生,宣传客体是所有人。(2)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不同。前一种的宣传任务主要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并参与“中国梦”的实现;后一种的宣传任务主要是艺术院校师生如何运用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使“中国梦”的阐释更具大众化形式,使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更具正能量。两者虽有区别,但也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目标。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是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发挥着引领作用;“中国梦”作为执政党设置的奋斗目标,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高校倾力投入的宣传着力点和研究范畴。艺术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中自然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们首先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是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有何功能。本文从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五个方面的功能探讨这一问题。

一、宣传解释

“中国梦”是为了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程。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一些现实问题都是由于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误区造成的。“中国梦”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要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就需要具备两个关键:一个是客观事实,一个是逻辑论证。因为它现在没有变成完整的事实,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正在不断地靠近理想社会的实现过程中,但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努力每走一步都能实现每一步的目标,这样我们就能用客观事实证明这个社会理想的合理性。例如,改革开放,我们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证明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是成功的,如果我们在生产关系方面,如民生问题上取得成功,让人民看到共同富裕的曙光,同样能够证明解放生产关系上的成功。但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实现理想社会那样一种状态,我们如何来让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中国梦”的实现呢?这就必须依靠逻辑论证。从逻辑上说明,让人民接受还没有变成事实的社会主义。因为当年马克思能够用自己的理论征服人民,不是靠客观事实的证明,而是靠理论的证明,即逻辑的合理性来证明的。就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到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作为一种理想形态的社会,要想人民坚信,并努力为之奋斗,两个关键都是应该具备的。理论证明覆盖了社会主义实现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至少在实践中让人民看到胜利的曙光。但是客观事实的证明不能替代逻辑的证明。之所以“中国梦”的任务没有完成,主要是因为理论还没有完成逻辑证明。而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这里一方面包括老百姓的理解和接受,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的是事实证明,即是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和谐等等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包括知识界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界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些人包括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和从事社会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社会主义理想要实现,就需要不断的理论证明,而这个理论证明首先直接取决于知识界的认同。我们要说服整个社会接受这一逻辑证明,我们必须首先说服在这个社会中掌控资源最多的人,脑力劳动者是掌控资源最多的人,即是知识界。这个知识界当然包括在校大学生,高校的知识界最容易倾向于资本主义的平等竞争模式。因为强者不怕竞争,他希望通过竞争来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本主义是站在强者的立场上的。那么如何让艺术院校的学生和老师接受“中国梦”这一社会理想呢?在不断实现事实证明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理论证明。理论证明的实现就要靠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宣传与解释功能。向他们解释与宣传中国特色,一是讲清道路选择。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二是讲清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的追求,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觉;三是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四是讲清理论选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五是讲清制度选择。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实行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证“中国梦”实现的制度基石,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

二、引领方向

引领方向是宣传思想工作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宣传思想工作直接显现出来的。它主要是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对象素质、言行及其结果体现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发挥引领方向的功能,就必须把握宣传客体的性格特征、兴趣喜好,将“中国梦”理论价值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有效地引领人们和服务人们,引导人们遵守和执行合理的规章和制度,从而产生良好的行为。正是宣传思想工作发挥了保障和导向作用,人们才产生源源不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是靠人的作用,保障了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所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仅仅是增强国家的物质实力;还要靠我们对“中国梦”的认同。要达到这种认同,就必须通过导向的作用,使大家对“中国梦”的本质和规律有不断深化的认识。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科学认识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这些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才能抵制、批判和改造落后文化,宣传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核心文化;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外化为我们的行动,形成推动社会改革的舆论力量;形成人民精神动力正向迸发的推动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民主建设的必备条件、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三、德育感化

宣传思想工作是专门做人的工作,艺术院校在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教书育人达到德育感化的目的。中国的艺术教育常以道德教育为目标。蔡元培先生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这些都是对艺术宣传德育感化功能的肯定,也是对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自身功能的正确定位。此外,表达感情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艺术本身具有感化作用。正如歌德所说:“音乐有理性接近不了的一面,它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言而喻的感化来。”这是因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创作者,总是把自己体认的知识、思想、情感和经验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给人们,进而影响欣赏者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改造欣赏者的道德观念。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思想教育和道德感化的功能。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德育感化功能正是通过多种艺术教育和优秀艺术作品向人们传授科学知识和人生经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性修养,促进个体奋发向上,传递正能量,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的德育感化功能,在全社会发挥艺术智力的支撑、精神高地的辐射、先进文化的渗透、正能量的传播等作用。

四、美育怡情

艺术的审美特性决定了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美育怡情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一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对自然的敬畏、对真理的追求本身就蕴含着“怡悦性情”和“畅神”的审美因素。二是从艺术作品的形式来看,它能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实用和方便。这些优秀作品在无形中营造出和谐气氛感染人们的情绪,使得人们心情愉悦和舒畅。三是艺术作品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借助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减轻人民的负面情绪,从而促使人们内心平静祥和。因此,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的美育怡情功能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和超越,不仅能够宣泄净化情感、抚慰心灵,而且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使人的感情受到规范和净化,缓解心理压力,从而陶冶和塑造一种超越的人生境界,赋予人们一种超脱精神和旷达的人生态度。这可以促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面貌和舆论环境,最后达到促进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目的。

五、激励凝聚

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通过激发和调节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发挥激励和凝聚功能的。在促进实现“中国梦”方面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它往往在不经意间激发社会成员的想象力、思想的灵感活力、创造创新的意图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力量。这些主观内在的东西一旦被激活,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即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不可估价的物质力量。个体的力量汇聚成全社会的力量,                                                                         (下转32页)

(上接23页)文化理论的精神力量转换成为物质的现实力量,“中国梦”就是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和推动下一步实现的。所以艺术院校在发挥激励和凝聚功能时应通过宣传思想工作评估的形式来实现。宣传思想工作评估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对人民的行为和精神面貌作出的评价。当这种评价是严肃认真、公正和合理的时候,就一定能够起到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项评估,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师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奋发向上。这对“中国梦”的实现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4]王宁一,杨和平.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宣传思想工作艺术院校中国梦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