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6-01-29 00:45林任风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高等教育广西

【摘 要】阐述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内涵及发展趋势,分析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快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广西  高等教育  信息化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06-02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广西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起步晚、基础薄弱,与我国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在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弥补差距,又要着眼于先进前沿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为将来的发展做各方面的准备,预留拓展空间,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对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关措施对策。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内涵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设施和硬件环境建设,二是平台教育相关软件和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三是平台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设施、硬件环境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的铺设、线路和设备性能提升、各种终端如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等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二是相关应用环境的建设,如自动化、数字化的办公平台,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财务、人事、档案、工程基建等管理系统,校园卡平台等基础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

教育相关资源建设包含应用于教学、科研、培训的相关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视频、课件、电子教案、题库、图书、期刊、培训资料等资源的创作、收集、整理和共享。

平台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包含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建立与管理,相关技术、管理团队的建设,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应用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big data)也称为海量资料,指所涉及的数据和资料量规模巨大到难以通过短时间和少量软件进行管理、处理和整理的资讯信息。而大数据技术则是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合理的算法、结构、硬件环境,快速获得大量数据中潜在的信息、规律以获取很高的回报。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出现在一两条关键信息中,也不是在选取样本的一部分数据中,而是通过处理全部数据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中进行提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应具备处理海量技术的管理功能、学习相关分析功能及其他拓展功能。

云技术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也称云计算。云的概念原先是指网络或互联网底层和基础设施,现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求、易于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息息相关,海量数据难以下载到某一两个终端进行处理和计算,因此通过大规模分布式计算集合数以百千计的终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按需反馈至终端客户端。也就是原先需要把较高性能、专业技术要求的处理软件安装在一台终端上,现在则是安装在网络上的多台计算机终端上进行使用,终端只需要向网络(云)请求结果即可。

运用了云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应能够向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甚至定制服务,促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整合与共享。

二、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

1.基础设施方面。广西高校的教育网络已于2012年跨入IPv6门槛,在高速接入CERNET的基础上,校园网向下一代互联网进行了升级,节点设备能够满足需求。校园网已覆盖大多数教学、办公、生活区,可提供WWW、电子邮件、VPN等多种基础网络服务应用。

2.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各大高校已建立了门户网站、教学管理部门2级网站,一些高校建立了更为丰富的特色和专题网站、学生网站。资源总量具备一定规模,网站栏目较为齐全、合理。

3.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各高校都建立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如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财务系统、校园卡系统等,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此外,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较为领先的高校,精品课程与教育技术平台也已投入使用并逐年稳定增长。

4.组织与管理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有完善的网络中心团队与规章制度,一部分教师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环节中。

(二)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技术落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为例,在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移动学习成为发展趋势的时代潮流下,广西各高校却尚未建立起免费、高速便捷的无线校园网供教职员工与学生使用,无线信号覆盖率低。

2.信息与资源数量、质量较为落后,难以符合实际需求。以精品课程为例,国家精品课程网有精品课程近1万5千门,而广西的精品课程总量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所收录的名目仅有80余门,不足其中的百分之一,且精品课程的利用率不高,缺乏后续投入,许多课程已在3年前就已停止更新。课程以罗列为主,缺乏交互,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又如就业信息,各大高校的就业信息发布量少,更新速度极为缓慢,无法起到有效的信息服务。

3.信息与资源缺乏共享、互动平台。无论是精品课程还是各种信息发布,全区都缺乏一个有效的整合平台,更缺乏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的整合平台,也没有在已有的大型教育技术平台上进行整理统筹,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三)造成问题的原因

1.观念落后。各高等院校的信息主管领导建设观念滞后,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认识不足,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理念,对互联网和学习科学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够,造成了重投入轻应用、重复建设、投资不均衡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不够深入,以至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积极性不高,教务教辅后勤人员也不重视配合。

2.资金投入不足。根据2013年的信息,广西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为1.28亿。广西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与其他省份特别是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用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也明显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大部分高校在年度预算中也缺少相应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能购置与升级满足信息化所需的设备和应用。

3.人才缺乏。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懂教育的教育技术高水平、高学历人才缺乏,造成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出现了困难和偏差,如教育资源无法贴近实际需要、缺少应用间的接口和拓展空间,以及难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恰当的信息技术培训。

4.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各高校通常是由网络中心负责技术管理和维护,而在建设上,网络中心在高校中的行政位置与职责决定了其难以独立承担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任。对一些设备和软件、资源的更新换代难以及时进行。

5.评价体制欠缺。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应如何评判所做的工作缺乏一个统一可行的标准。现有的评估主要是专家评估,且局限于硬件建设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加快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和转变观念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长期、持续、统筹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主管领导应积极了解信息技术的前沿动态,重视平台的实际应用,听取专家意见从专业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为平台的规划设计预留如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等中长期服务项目功能的接口;广大高校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积极参与规划和建设平台,将平台资源运用到工作当中。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

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长期投入攻坚,需要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对资金的使用应严格管理论证,不仅在设备的更新换代上需要加以论证,更重要的是要以新技术新服务代替陈旧的软件和过时的项目,使用低廉免费高效的应用服务平台而避免进行重复建设,或在昂贵且有同性能同质服务可选的建设项目上浪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需合理论证项目的需求和性能,预留出将来可拓展升级的空间。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专家、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应从引进人才的政策上对这些急需的专业人员进行倾斜,并加大人才招聘的宣传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大量培训并吸收一线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平台的建成与完善、更新与维护工作当中来。

(四)完善管理与评估体系

发达省份地区进行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时,走过一些弯路,为实现广西在这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应避免在管理与评估工作上简单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唯一目标。在管理上由领导行政管理、网络中心维护逐渐过渡到技术专家管理、全体教师更新维护的新阶段;在建设项目上除基础设施建设外,更要考虑资源与服务的开发、整合甚至宣传运营;在评估上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更多听取教学和学术人员的意见,淘汰和更新一批过时的项目、资源,主要注重平台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成效,请广大教师与学生参与评估评价。

【作者简介】林任风,硕士,广西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信息化平台高等教育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