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

2016-01-29 10:22杜雅坤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杜雅坤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46)



赵坤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

杜雅坤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46)

【关键词】赵坤;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细支气管炎症损伤后引起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1]。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多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一般超过6周以上。西医多采用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但疗效欠佳,63%以上的患者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2]。赵坤老师致力于儿童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以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临床诊治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西医方面见于感染后或异体移植、吸入有毒物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3]。感染是儿童BO的首发因素,多见于重症肺炎或大叶肺炎后或真菌感染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提示,小气道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构的炎症与损伤,导致纤维过度增殖,引起包括上皮细胞无效增殖在内的异常组织修复。肺对于多种损害有较为固定的反应,肺泡纤维化是肺对许多感染发生生物学效应的最终共同之路。此外环境污染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本病发生率高,难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包括内因外因,外因有六淫之邪,六淫之邪有气候的不正之气,宏观上也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比如中医学指的山岚瘴气就是空气中的一种有害气体,处于年代所限,虽没有指出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但是涵盖了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治疗上在祛除外因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有害气体对气道的伤害与六淫之邪的不同;内因责之于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兼气血阴阳未充,外邪侵犯,靠脏腑的功能与之搏斗,所以整个治疗的关键是祛除外邪,提高脏腑的功能。

无论内因外因,最终引起肺宣降失常,脾气转输不利,肾气不能温煦;气血运化失常,治节无权,水津失于输布,凝液为痰,痰郁日久,成为宿痰、顽痰,而不易祛除,阻塞气道,致使喘促久而不愈,这与后期小气道发生纤维化非常相似。因此在治疗上化痰涤痰湿是关键,提高脏器功能,改善气血运行,防止瘀血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辨证论治

赵坤老师认为BO发作期应当根据感邪不同,或温肺化痰,或清热化痰,或止咳平喘,后期根据症状或补气或养阴、健脾补肾等。BO发作期多以桑白皮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之功能,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小儿肺脏娇嫩,疾病迁延不愈,余邪留恋不去,故疾病缓解期则以扶正为治则,在调补肺脏的同时注意顾护肾之阴阳,扶正主要包括益气养阴和补肾助阳两方面。益气养阴药多采用太子参、南北沙参等,《本草再新》中指出太子参能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赵坤老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受峻补,故多用太子参这类药力较缓的清补之品。南北沙参为清润之品,既能养阴润肺又能清肺祛痰,对于阴虚肺燥之咳尤为适宜。而咳喘日久出现阳虚证候的患儿,赵坤老师多采用淫羊藿、胡芦巴、紫河车以温肾助阳、纳气平喘,阳虚甚者则采用制附子温肾阳平喘固本。在BO的各个时期,活血化瘀药物贯穿始终。赵坤老师多采用红花、桃仁、赤芍、僵蚕、蝉蜕等化瘀通络之药,并多配川芎行气,川芎为血中气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

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药物的各种功效。如桑白皮、僵蚕、蝉蜕具有抗炎、抑菌作用;红花、川芎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溶,防止血栓形成;淫羊藿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性激素样作用[4]。

在西医治疗儿童BO方面,赵坤老师多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肝素钠针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降低气道反应性,修复上皮炎症损伤,改善通气功能。肝素钠近年来研究发现具有抗炎、抗氧自由基损伤、调节免疫等作用,可改善渗出、降低气道阻力、稀释痰液,促进肺微循环,纠正低氧血症[5]。

病案举例

患儿,男,年龄1岁7月。7月大时患肺炎之后开始反复咳嗽喘息,病程1年余,先后住院治疗十余次,西药静滴及雾化治疗效果欠佳。本次就诊以“反复咳喘20 d”为代主诉,症见:咳嗽、痰多,晨起咳嗽、喘息明显,流黄涕,纳差,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指纹滞。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及呼气相喘鸣音。肺部CT示:双肺多发点片影、索条影,马赛克征。西医诊断为BO。中医诊为肺炎喘嗽,辨证为痰热闭肺兼血瘀,治以清热化痰平喘,兼活血化瘀。药用: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芦根15 g,鱼腥草15 g,葶苈子10 g,紫菀12 g,款冬花10 g,紫苏子10 g,莱菔子10 g,煅赭石30 g,地龙10 g,桃仁6 g,炙百部10 g,桃仁10 g,僵蚕10 g,蝉蜕6 g,甘草6 g。6剂,每日1剂,分3~4次服。二诊:患儿咳嗽明显减轻,有痰,无喘息、发热、流涕等,盗汗,纳眠可,大便偏干。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同时注意调补肺肾。药用:太子参10 g,清半夏6 g,陈皮6 g,桃仁10 g,赤芍10 g,红花6 g,煅赭石30 g,葶苈子10 g,紫苏子10 g,白芥子10 g,桑白皮10 g,瓜蒌10 g,胡芦巴10 g,阳起石10 g,橘红6 g,橘络6 g,地龙10 g,僵蚕10 g,蝉蜕6 g,甘草6 g。10剂,3 d/剂,每日2次。服药期间配合雾化治疗。至今在门诊中药继续调理治疗,未有复发。

参考文献

[1]陈晓颖,万莉雅.病毒感染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12,40(7):747-748.

[2]寇艳,王玮君,谷岩.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38-239.

[3]Kurland G,Mickelson P.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in children[J].Pediatr Pulmonol,2005,39(1):193-208.

[4]陈蔚文.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72.

[5]肖庆如.布地奈德联合应用异丙托溴胺、肝素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8):139.

(收稿日期2015-07-14)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